梦遥:从“吃货”到“吃主”的五味生活
梦遥的工作被戏称为全北京幸福指数排前三的工作。身为北京电视台美食节目主持人,经常遇到粉丝在微博上@梦遥说“好想跟你换工作”。其实,不管多么喜欢的事情,一旦成为工作,就像被太阳照射产生的影子,总有背后的辛苦故事。
蔡澜老先生说过:但凡爱吃的女生,性情都不会坏到哪里去,都是属于大笑姑婆的路子,一定不会七嘴八舌、怀着害人之心的。所以,我交朋友会去交那些爱吃的朋友。如果你能够欣赏某种食物的好或者不好,你肯定是对生活有鉴别的人,而且肯定也是眼界开阔的人。一般都是到饭点了,朋友会把我当成114打来问说,今天晚上我们在哪儿哪儿,你给我们找个地方吃饭吧。
人生就像胃,把好的不好的全消化掉
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就要去做美食节目。那个时候心理压力特别大,一是什么都不懂,在家里也很少做饭;二是大家不看好你,你没有长着一张贤妻良母的脸,年纪也没到那个份儿上。去了《食全食美》,当时我还负责更新栏目的博客,每天有很多人在上面骂我,说“这女孩不行啊,完全不会做饭啊”,“为什么不把英子叫回来”,“直接让东子主持得了”,有很多阿姨直接打来电话给节目组说:“你看你们新找来的小姑娘刀都不会拿啊”。
我那时住的是小公寓,没想过要做菜,所以连厨房也没有。没办法,重新换房子,带厨房的,练切菜啊什么的,那段时间我经常跟朋友请客吃饭。因为我一开始跟大厨学的都是那种复合大菜,都是需要时间,需要经验的。八点钟吃饭,四点钟就在厨房里忙活了。录节目的时候,我是一边动手,一边说现在要干吗干吗,然后弄得也有一点职业习惯,在厨房里做饭,旁边不能有人,自己跟自己说话:接下来我们要怎么怎么样……
后来就到了《美食地图》,每天要跑六七个地方,最晚拍到夜里两点钟,而且京郊地区比较多,基本是在北京城一日游的状态下。第一年做得特别用力,什么都真吃,什么都大口来。有一次录节目的时候,胃疼得不行了,直接满地打滚儿的程度,诊断说是急性肠胃炎,就在医院躺着打吊瓶,喝了一个月的粥。我们领导拿着个大花篮来看我说“你这算工伤吧”。
从那时候起知道这活也不是好干的,正常人早中晚饭都有点儿,这节目录起来真没点儿。而且为了画面好看,经常拍菜品特写,那些菜通常都是六成或八成熟,为了颜色漂亮,可能还会刷一点明油,所以你尝到的并不是它原本的味道,而你还要形容那个味道。
去年做《食全食美》节目,我估算了一下,一年期间大概拍了有480家餐厅,《周末版》总共拍了1600多分钟。比方说今天是麻辣香锅主题,就吃一天麻辣香锅,明天是烤鱼主题,就会吃一天的烤鱼。这种麻辣、热辣大集合,你吃第一顿的时候会觉得还好,第二顿勉强,到第三顿的时候已经尝不出什么来了。如果刚好赶上身体不舒服,就爱喝粥,但今天偏偏要拍一天的麻辣香锅,那就很痛苦了。
任何工作都有它背后辛苦的地方,虽然我吃到胃肠功能紊乱、下巴不断长包,但既然大家认可你、喜欢你,还挺安慰的。像文艺类、综艺类节目,循环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基本上两三年就换一批人,而美食节目只会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大家越来越认可你,不怕变老,也不怕变胖,所以我觉得挺好的,这是一个可以长久干下去的工作。
每次吃到不好吃的东西,或是工作不开心了,就会去微博上看看有多少人在羡慕我,马上状态就调整好了,大家都那么羡慕你,都想跟我换工作,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就应该知足。那就自己找调节的方式,练练瑜伽,旅行啊,跟朋友踏踏实实吃顿饭啊,等胃里、心里消化好了,再去迎接新的生活。
从“吃货”晋级到“吃主”
我原本是个单纯的爱吃、爱旅行的女孩。但现在我知道不能只用“吃货”的标准要求自己。“吃货”自己嘴馋,跟风去吃,但我们努力塑造出来的是“吃主”的形象,是带领“吃货”去吃的人,要比“吃货”段位更高。“吃货”特别爱吃,“吃主”特别懂吃,是引导消费的人。
我是云南人,到了北京特别不适应,北方味道太纯粹了,咸的就是咸的,酸的就是酸的,但是往西南走,云贵川那边,都是复合的味道,比如说辣里面你能吃出一点香,香里还有一点甜的回味。然后再加上诸如香柳叶这些云南天然的香料,产生的味道就不像北方口味这么重,而是多了一些复合的味道。我现在会做泰国菜,它又有咖喱的味道,又有柠檬的清香,很多层次的味道,我特别喜欢。比如说吃到安徽的臭鳜鱼,鱼肉本身是香的,但味道闻起来是臭的,这种有回味、有层次的东西,我特别喜欢,我觉得是跟小时候的饮食习惯有关。
现在我去某个地方,都会做旅行笔记,以前就是看景儿,现在是吃东西放在第一位。去日本旅行的人,别人想着看东京塔,去迪士尼,但我为了去蔡澜《日本料理》中推荐的寿司店,一个人跑去了日本鱼市。这就相当于跑到一个地方专门看人家的早市。但那里有非常大的金枪鱼,排成一整排……寿司店往往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门口排着很长的队,常常要排上三四个小时。整个鱼市干净、整洁,泛着清新的鱼腥味。在鱼市的旁边,就有非常有名的寿司店,门口排长队就为吃他家的寿司,他家的芥末是由山葵做成的,特别新鲜,一般的芥末的辣味都是挺在鼻头那儿,新鲜的芥末是那股辣味上来之后立刻下去,就像一波海水涌上岸来,当它下去的时候,海岸立刻把它全部吸干的感觉。
东京的浅草寺有一家小店,专门卖菠萝包。早上5点钟,特别冷,吃到那个特别甜、很酥的菠萝包,再来一杯日式抹茶。抹茶很苦,菠萝包很甜,在你的喉咙深处会一直回味着那种香味。
最让我回味的还有酒种面包店,已有140年历史了。做面包发酵用的面肥是越久越好,他们每天像养一个小孩子一样养着那个面肥。师傅只需要看一下今天的天气,就知道今天要加多少水,加多少面,每天不断地在用,然后放新的面进去,再加水,再保温,就让它自然地不断地在一个发酵的状态,就像那个面是活的。我吃那个面包的时候都震惊了,掰开来看,那个蓬松度,那个潮湿感,难以想象。吃起来很柔韧,有很浓的酒香气。我打开全身心,去接受这些关于食物的美好的信息。因为只有看到好的,吃到好的,你才会有鉴别能力,才会去追求更好的,更健康的,更用心的。
龙年春节的时候我在印尼考过了潜水证。我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要克服心理的弱点,考下潜水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我潜在海底,看到一片湛蓝,美不胜收,再到路面上,看到城市,会觉得黯然失色。
生活就是这样,总会有更精彩的世界等着你去探索。眼界宽了,见识不一样了,也不会觉得工作中遇到的那些事烦心。既然人生是一趟旅程,既然选择从家乡走出来了,哪里是终点,现在说还早。现在这个节目需要我,好,那就做,保不齐有一天,有别的机会或某个人走进我的人生,我就会开始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