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夏丹:心存善念,必遇天使

名人明星 2012-07-30 16:39:00 159

最爱笑的夏丹

 

2006年,因为主持《第一时间》而深受欢迎的欧阳夏丹小有名气,她因此上了《中国妇女》的封面。时隔六年,夏丹实现了大蜕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新国脸”,再次成为《中国妇女》的封面人物,她笑说:《中国妇女》见证了我的成长!

欧阳夏丹的短信喜欢用“哈”、“嘞”和感叹号,比如“你发我一下哈”,“好嘞”,“明天见!”一如她的主持风格一样干脆利落。

她总是格格地乐,爽朗地笑,露着浅浅的酒窝,不施粉黛,让人一见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不刻意地包裹自己,不需要划出一条“三八”线来提防别人,记者面前的夏丹,就像你熟识的某个人,不用太多客套,没有虚伪,呈现的是完全简单的透明。

 

成功只是因为运气好?

在别人眼里,夏丹无疑是成功的,主持人这么多,有几个人能够年纪轻轻就站到主持《新闻联播》的岗位上?然而,当向夏丹讨要成功的秘诀时,她扑闪着那双大眼睛,对自己都充满了疑惑——不知道咋的就站到了那个位置上。尽管中学时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校园广播站广播员,但从来也没有想过今后要以此为生,因此没有去接受过任何这方面的专业训练。身为建筑师的父亲希望她今后像自己一样有一项“硬”本事,搞搞科研或者去当个律师。但爱唱爱跳的很具文艺范儿的妈妈却说,你喜欢就行。因此当1995年,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去桂林招生时,夏丹报考了,且一考就中,成为当年广西考区唯一考上这个学校播音专业的人。“我相信命运,好像那次招生就是为了我而来,因为在此之前广院从来没去桂林招过生。”

一切都来得那么顺,好像都是命中注定。”夏丹说到这个,像个很知足的女人,一脸的幸福,好似自己何德何能,上帝却错爱了自己般忐忑。但是别人却不这么看!“在央视这个人才济济美女如云的地方,夏丹不算绝色天香的,但绝对是有实力的,她的快速而富有激情的播报,好比她自己的一个品牌,总能让观众一见就喜欢上她。”一位央视同行这么评价夏丹。所以,看似是运气的背后,隐藏的是绝对的实力。当初考到广院,尽管从小是讲普通话,可那也是带有桂林味儿的普通话,在专业方面怎么拼也拼不过北方人,不服输的夏丹每天清晨6点钟就起床,到学校的操场上对着白杨和核桃树练声,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四年,到最后毕业的时候,她的专业已经练到了名列前茅,以至于毕业样带一送到上海电视台,就被选中了。

努力,在夏丹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日积月累的,以至于当好运降临的时候,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这个16岁就失去了爸爸的女孩,刚到北京的时候,也经历了所有“北漂”所经历过的艰难,住在40平米的房子里,除了一个简易的衣柜,屋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没有暖气,一到冬天手就生冻疮而如今,这些痛苦似乎都不存在过,简单透明的夏丹做起事情来从来不花心思地去关注结果。“踩西瓜皮滑哪儿算哪儿,这反而让我没有任何包袱地去做一件事情,反而容易做成。”参加竞聘《新闻联播》主持人岗位那天,她竟然睡过头了,醒来后脸没洗、牙没刷,一路奔波到考试的地方。结果40多个人竞聘,她却胜出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傻人有傻福,当你不去那么在乎得失的时候,机会反而会更多地垂青你。” 

首播新闻联播的“惊魂一分钟”

竞聘胜出后,大概参加了两个月的配音训练,2010年9月24日,台里通知夏丹,第二天将由她和郎永淳正式主持新闻联播节目。台里领导指示要绝对保密,不能对任何人说起这事。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些媒体不知通过哪条途径打探到了消息,一大清早就电话不断,为了不影响情绪,那天,她和郎永淳都把手机关了。

第一次主持新闻联播,绝对不像网络上报道的那样,夏丹轻松“哦耶”毫无压力。相反,她紧张得不得了。“本来我们以为会是一个前辈带一个新人,没想到那天让我们两个新人同时上场,所以压力特别大。播报新闻时,我们彼此用眼睛的余光看到,对方的腿都是抖的。”那天还发生了一个惊险插曲,郎永淳给编辑旧稿子时误把第一条导语的稿子夹在里面一块给了编辑,“要是直播才发现就完蛋了,没有稿子,会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新闻联播节目又不允许自己发挥,所以幸亏编辑及时发现把稿子送回来了,我们俩事后回忆,都吓出一身冷汗,称这是‘惊魂一分钟。’”

而现在,这种紧张还在持续,弦始终紧绷着。“虽然已经习惯《新闻联播》的播报方式,但是每次听到开头曲,我还是会觉得有点紧张。毕竟《新闻联播》跟其他节目不太一样,可能错一个字错一句话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自从开始主持新闻联播,夏丹就提醒自己适当地收起自己的一些“棱角”,“《第一时间》,我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自由发挥一下,但《新闻联播》不一样,时政新闻主持人不允许做任何一个字的改动。语速也要掌握节奏,不能太慢,一慢可能就会挤掉后面的一条新闻,也不能太快,因为观众中的一部分人是老年人,播得太快会让他们听起来不适应。”但是语速快是夏丹的一个播音风格,想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王宁刚跟夏丹搭档时,就很是感慨,“你的语速真快啊,我跟得都有点吃力了。”现在,每当跟王宁搭档时,夏丹就会把语速放慢点,她说《新闻联播》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体合作,所以不能过分个人主义,两个人的协调才是最重要的。

观众赞夏丹给新闻联播带来了“小清新”,但夏丹却谦虚地说只是因为自己是新人,“可能每一个新人出来都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大家都会觉得有一些新的变化。”这就是夏丹的可爱之处,从不端着架子,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在这个你追我赶的年代,成功是一桩多么难的事情。出身普通又没有绝色美貌的夏丹,成为了草根们励志的一种标志——只要积攒了实力,什么也不是的“我们”也会拥有机会和面包的! 

跟妈妈在一起的夏丹心里最踏实

有妈妈,无所畏

 跟夏丹聊天中发现,她每一件大事的决定都跟妈妈有关。当年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周围人都反对,妈妈却说:你喜欢就去吧。2003年,当她在上海混得风生水起时,央视二套通知她去试镜,她犹豫要不要舍弃上海的安逸生活去当“北漂”,又是妈妈说,趁现在年轻赶快去吧,以后年龄大了,想走也走不了了。在要不要竞聘新闻联播主持人这件事情上,夏丹又一次犹豫了,想着现在节目做得也不错,观众也挺喜欢,难道自己又要“喜新厌旧”一回?又是妈妈对她说:“去试试吧,试过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妈妈的这双慧眼不仅体现在对夏丹的事业上,理财上也是。夏丹刚到上海,妈妈就督促她买房子,她想急啥啊,房子那么贵,干吗过早背上一个房贷的包袱?但妈妈说房子一定要早买,因为房价还会涨,结果听了妈妈的话,买了房子,升值了不少。到了北京,又是妈妈督促买房。夏丹对妈妈佩服得五体投地:“妈妈好像从来没有看错过什么事情。”

妈妈“全程参与”的人生,有没有“控制”与反“控制”的战争与和平?夏丹说当然有的。比如职称这件事,她说自己觉得要不要都无所谓,但妈妈觉得职称一定要争取,因为那是对自己成绩的一个阶段性的认可。妈妈絮絮叨叨,把夏丹说怒了,摔门就走,可没走出几步就后悔了,妈可是为了自己好啊!回到家里跟妈妈道歉,妈妈却让了步,不考就算了吧。最后夏丹当然是去考了,而且也顺利地评上了职称。

夏丹16岁时,爸爸因患肝癌去世,妈妈一个人抚养夏丹姐妹俩,从此没再嫁。“我在上海住的时候,冬天没有暖气,妈妈的手生着冻疮却还在冷水里给我洗衣服,我当时就想,自己一定要努力,让妈妈今后过上好日子。”爸爸的离去对妈妈是个打击,但面对姐妹俩,妈妈表现出来的都是坚强与乐观,换煤气、修电灯,妈妈一边干一边乐呵呵地说,今天又学了一样本事这种快乐的性格传染给了夏丹姐妹俩。这是母亲遗传给她们的基因,所以当别人问起她成功的秘诀时,她才可以任何困难都忽略不计,只剩下了运气!

家,对夏丹来说,意味着是一个避风港,一个有人可以与你分享快乐分担风险的地方。大她五岁的姐姐,一直像她的“守护神”一样,去商场买衣服,总会说这件衣服适合小丹那件衣服适合小丹,结果买回来的几乎都是小丹的衣服。

有了妈妈跟姐姐在前面遮风挡雨,夏丹心无尘念地生活、成长,她简单透明,似是不知人间险恶,对待身边每一个人都没有恶念。而心存善意,必遇天使,难道不是吗?她走到今天,不仅仅因为她有实力,还因为她的为人,“她像太阳一样浑身充满着正面的能量!”这是她的粉丝“果丹皮”们对她的评价。

爱家的夏丹每次接受采访,都要被追问是否有男朋友了?“有了,有了”这回夏丹爽快地回答,似乎迫不及待地要给大家一个交待。夏丹恋上的是不是“高帅富”?夏丹笑着说:“年少的时候,也曾做过白马王子的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更关注心灵的沟通,我喜欢看书,看电影,看完以后,希望有一个可以沟通的人。”夏丹说将来想当一个好妈妈,像妈妈那样去对孩子付出,那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女人!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