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育未来——游戏素养计划”开启创意“盲盒”赋能深圳武汉家庭教育
“孩子们,你们觉得什么是游戏?”“‘王者荣耀’、‘蛋仔派队’。”AI时代出生的孩子,日常生活被电子产品、手机游戏包围,“老鹰捉小鸡”、“过家家”这些本应由孩子主动发起的生活化游戏,却让他们感到越来越陌生。另一方面,家长为游戏贴上妖魔化的标签,对电子游戏深恶痛绝,却又无计可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2023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上海波克公益基金联合发起“爱育未来——游戏素养计划”试点。旨在通过设计桌游,引导孩子关注社会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提升个人表达及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高游戏鉴赏力,还孩子一个不插电的童年。
深圳最早参与试点活动,借助本地丰富的社工资源,将活动触达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场域。在社工队伍建设方面,按照项目管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设立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即必须拥有青少年领域的社工工作经验,且拥有社工证和心理咨询师或教师资格证书,强有力地保证了社工队伍过硬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
通过筛选的社工,在参加统一培训和备课后,方可成为游戏素养计划引导师开展活动。正因如此,他们在游戏共创工坊的活动带领中游刃有余,不仅做到环环相扣、流畅高效,而且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能给予专业的引导和恰当的帮助。
2024年5月至今,深圳已开展31场游戏共创工坊活动,学校、社区均有开展,先后一千余人次受益。6月初,深圳项目点执行团队将成功经验带到武汉,为武汉的社工开展了专业培训。目前为止,武汉主城区及周边已开展了13场活动,300多人次积极参与到妙趣横生的游戏共创工坊活动中来。
“与传统以讲座为主的社区活动不同,游戏共创工坊以孩子为中心,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集体探索、讨论和设计游戏。与学校课堂不同,活动不设框架、没有评分和标准答案,力争给孩子更多可能性。”武汉的游戏素养引导师对此感触颇多。

在活动中,孩子们跳出玩游戏本身,通过承担游戏设计中的不同工种角色,围绕一个主题共同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桌游。游戏素养引导师将带领孩子们用辩证思维看待游戏,认识游戏的本质,提高游戏鉴赏力,形成正确的游戏观。
“在传统文化主题中,孩子们设计了不同的神仙,他们住在不同的宫殿、持有不同的宝物、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游戏玩家要闯关一个个宫殿,集齐所有宝物,非常有趣。”说到孩子们的创意,引导师们记忆犹新。
“孩子们围绕‘如何建立理想社区’主题提出了可执行的游戏化方案,还将生活元素和道具材料相结合,制作了社区参与地图,让我感到十分惊讶。”有的引导师回忆起孩子们的表现异常兴奋。
“在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下,孩子们以校园霸凌、青少年禁毒、气候行动、可持续社区等主题开展创作。他们的奇思妙想迸发出的灵感,远远超过成人的想象。只要不给他们设限,每次活动都会开出惊艳的盲盒!”
在共创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沟通合作、逻辑思维、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游戏宝盒将孩子们从数字虚拟世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并使其获得满满成就感,这就是游戏素养计划“用魔法打败魔法”的秘诀所在。
“嘿,还可以这么玩,我回家也可以尝试一下!”游戏共创工坊不仅让孩子受益,也让家长摘掉了有色眼镜,感受到游戏力在教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不但能以更客观、平和的心态看待游戏,还主动尝试将游戏运用到家庭教育中,这让在场的引导师们感到无比欣慰。
“有了前期积累的经验,今后我们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深圳执行团队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希望把跨学科的知识、社会热点问题与游戏共创相结合,做出更有创意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可能性。”
“爱育未来——游戏素养计划”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文/王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