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初心如雪,法润山区百姓
多年来她扎根基层,深入山区普及法律知识;她注重以情化解矛盾,用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她勇于创新,探索符合山区特色的司法便民新举措。
王雪 北京密云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曾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
2022年底,北京密云区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实施的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质效考核中位居北京市基层法院第一,这份成绩单与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王雪带领团队推行的便民举措不无关系。
密云区山水兼备,自然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面积大,农民偏多。有着多年基层经验的王雪,把乡村的司法工作做得惠民暖心,处理得游刃有余,而这背后是她在无数个下村入户的日子里,不断摸索出来的经验。
作为一名山区法官,审理的案件有何不同?山区百姓的司法需求有哪些特点?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让百姓享受到更便利的司法服务?2023年4月19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从北京市区经过近3个小时的路程,来到密云区法院一探究竟。
数字司法,惠及山区每个村落
王雪通过自助智能终端给来访者提供智能化服务
在密云区法院的南边有一幢独立的三层办公楼,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这里是他们寻求司法帮助的第一站——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中心。
2023年1月,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后正式运行。升级改造后的诉服中心有哪些功能呢?在立案庭庭长王雪的带领下,记者进行了沉浸式体验。
走进诉服中心大厅,入口处设有导诉台,即便是第一次来法院的当事人,也不会手忙脚乱,这里有专业导诉员提供接待引导、答疑解惑、法律咨询等服务。
通过导诉台,就是诉讼服务区。诉讼服务区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大厅的左右两侧,即智能服务区和诉前服务区。
穿过诉讼服务区,继续往里走,三个独立又透明的房间依次展现在眼前,即“12368诉源治理中心”“电子卷宗生成中心”“调解e站”。虽然每个房间不足10平方米,但作用却不可小觑,尤其是承载着“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功能的“调解e站”,成为王雪自担任立案庭庭长后逐渐铺开的一项司法便民举措。
不久前,王雪及其团队就在这间“调解e站”里,为离法院最远的新城子镇花园村村民的调解协议进行了线上司法确认。
案情并不复杂。花园村的两位村民因为小事发生口角,争执过程中,一人受了轻伤。在当地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的调解下,打人的一方同意赔偿1000元,但受伤的村民由于有顾虑,不敢轻易在调解书上签字。
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想到了法院实施的“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主动联系了立案庭的法官。了解案情后,法官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启动司法确认程序。当天,在“调解e站”里,法官依托线上平台,通过电脑视频,对双方的身份及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与确认。
半小时后,屏幕另一端的两位村民拿到了法院出具的司法确认裁定书。有了这份裁定书,如果事后需支付赔偿款的一方没有按约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王雪告诉记者,新城子镇花园村的村民到法院来回需要四五个小时,如果依托线上平台,进行线上立案、线上司法确认,既能免去协议双方的路途奔波,也能及时为协议赋予强制执行的效力,给村民带来很多便利。
如今,王雪和同事们创建的“线上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已成为法院化解纠纷的“法宝”。在密云区,线上调解和即时司法确认的触角已经延伸到辖区的每个村落。
与妇联结缘,事心双解成主线
走进王雪的办公室,在办公桌上可以看到,除了码放整齐的一摞摞卷宗外,电脑旁边还摆放着一张印有妇联会徽的照片。原来,这是在两年前,王雪参加北京市妇联组织的一个与妇女儿童有关的法治宣传活动时拍摄的。提及与妇联的缘分,还得从十多年前她从事法院司法宣传工作的经历说起。
2008年,在法院当了两年书记员的王雪,开始从事司法宣传工作,这也让她有更多机会了解到特殊困难群体的境遇。其间,她见过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坐在法庭上无奈垂泪的老人,也见过因家暴想寻求庇护躲在法庭不敢离去的妇女……
在王雪看来,基层群众尤其是特殊群体因为法律意识不强,很多时候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人们关心的法律问题尤为重要。于是,她与同事们成立了“女法官法律宣讲团”,常年奔走在乡村进行普法。
不过,成为一名法官始终是王雪的梦想。2016年5月,她终于穿上法袍,成为一名山区法官。在法院的派出法庭——巨各庄法庭工作时,她发现一些农村妇女是有维权困境的,她们对遭受家暴不满但又受制于收入低等原因,不是真的想要离婚。为了解决她们的实际问题,王雪找到区妇联,邀请妇联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工作人员一同参与家事纠纷化解,并成立了密云区第一个“家庭纠纷调解室”。
山区法官面对的是一个熟人社会,很多时候就案判案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很可能会因为当事人对判决结果的异议引发新的诉讼。因此,在王雪的推动下,法庭借助村镇两级人民调解、妇联等力量,在化解积怨较深的邻里纠纷和家事纠纷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6年底,王雪被调任到法院的另一个派出法庭——太师屯法庭任副庭长。太师屯法庭坐落在密云水库以北的山区中,是北京市管辖面积最大的山区法庭。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依然是她工作的主线。为此,她不仅成立了一支由4名青年党员组成的“家事审判党小组”,还建立了“修·睦家事纠纷调解室”。鉴于家事纠纷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方当事人之间不仅有利益纷争,而且掺杂着情感、伦理纠葛,王雪带领党小组成员将调解室布置得十分温馨,并邀请区妇联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工作人员参与到部分家事纠纷的调解中。
徐晶是两年前一起离婚纠纷的当事人,也是王雪在太师屯法庭工作期间帮助过的困境妇女。徐晶与胡森是一对半路夫妻。2010年,徐晶重病卧床,胡森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到了2018年,胡森感到负担太重,徐晶被女儿接回家中赡养。3年后,胡森来到太师屯法庭要求离婚,可徐晶坚决不同意。王雪通过了解得知,胡森的身体并不好,且年岁已高,确实无法承担对徐晶的照料义务。夫妻二人长期分居,感情确已破裂。经过调解,双方自愿解除婚姻关系,胡森给付补偿款5万元。
去年,王雪得知,由于长期卧床,徐晶急需一张智能护理床。于是,王雪代徐晶向妇联的相关部门申请政策帮扶,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回复。收到智能护理床后,徐晶感激不已。
在注重以情化解矛盾的同时,王雪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始终是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2021年春天,调任密云区法院立案庭的她,依然把家事纠纷化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她的带领下,立案庭成立了一支专门审理家事纠纷的速裁审判团队,借助各种力量化解家庭矛盾。
普法微创新,司法为民在路上
2023年3月,王雪与同事们在密云区法院的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普法小视频——《远山村的故事》。该视频讲述了村民与村委会因栗子树承包合同的签订发生矛盾,为了不伤及双方的关系,在驻村大学生的建议下,村委会决定通过12368诉源治理专线向法官求助。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将纠纷化解在了诉前。
这则短剧是王雪和同事们根据审理的一个真实案例改编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百姓了解“多元调解+速裁”等机制的优势和工作程序,促进诉前化解,引导依法维权,理性维权。
其实,《远山村的故事》是在法院公众号上“枫桥小剧场”栏目里推出的系列短剧之一。“枫桥小剧场”围绕百姓在诉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出法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视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百姓了解诉讼流程、理解相关政策,更好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王雪认为,普法宣传工作是播撒法律知识的蒲公英,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根植对法律的敬畏,守法就成为必然。为此,她提出“定制式”精准普法,即针对不同主体,选择不同的普法方式,确定不同的普法内容。
当记者走出密云区法院的大楼时,天色渐晚,但王雪仍在认真地工作着,这是她工作常态。不知疲倦的她,对工作充满热情,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记者一天的采访结束了,但王雪司法为民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