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3500个陌生人的世界去“旅行”

健康生活 2016-02-14 10:25:00

 

1989年出生的上海姑娘嘉倩用两年时间做了一件几近疯狂的事情——与陌生人“交换梦想”。这场特殊的“旅行”,也让嘉倩经历了无限丰富精彩的人生。

个人照片

嘉倩在收集别人梦想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嘉倩把采访地点约在了北京南锣鼓巷里的北平咖啡馆,那是她常去的地方,她正忙着做《交换梦想》一书出版前的最后工作。晚上八点钟,收工后她匆匆赶来,红色森系毛衣,碎花长裙,一根粗粗的麻花辫,这样的风格像极了她喜爱的作家三毛。

同样相似的,是她也拥有一颗随性不羁的心,敢于去追求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人生,她说,只是没有办法去过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QQ截图20160216094124

梦想因“疯狂”而诱惑

两年时间,嘉倩的脚步几乎踏遍整个中国。她住进陕北窑洞,蹲在地上,捧着大碗,大口大口吃馍馍;她跑到西藏,与藏民一起放鞭炮迎接藏历年;她穿上白大褂进入心电图室,体验了一天的“实习医生”;她在香港大埔区的屋顶简易房里,感受港漂的苦乐生活……她把这些与陌生人共处的经历称作“交换梦想”,走近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形形色色素未谋面的人,和他们朝夕相处,感受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说出各自的梦想和故事。

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都被嘉倩“收集”起来,写进了即将出版的新书《交换梦想》中,而她自己也在游历陌生人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

这件事听起来不可思议,甚至有些疯狂。要知道,辞职之前,她在英国外交部驻华机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有着体面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没有差错,过得不错。可日复一日,她面对的不过是组织活动、向各大媒体发布新闻通稿。过分的安逸反倒让她不安,她不时地问自己,我的生活,难道就这样下去了吗?

QQ截图20160216094154

于是,她想起了那个曾被她认为是“温暖而无用”的“交换梦想”项目。原来,在此之前,酷爱写作的她,曾把自己在荷兰海牙大学留学、在欧洲工作游历的经历写成随笔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不少读者关注。后来她找到出版社,希望能结集出版,却失望而归。她把此事写到博客上,很多读者纷纷来安慰她、帮她想办法。其中有人建议说,当作家是你的梦想,你何不用你的文章“以梦换梦”?你写人们的故事,人们告诉你他们的梦想,这个采访和记述的过程,足以成就你的作家梦。

嘉倩开始在网络上发起了“交换梦想”活动。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她收到了一千多封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的来信。一名数学系的女生梦想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想用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一条红色连衣裙来与嘉倩交换;一名学医的男生渴望做“用微笑和耐心对待病人的好医生”,他要用人生中的第一件白大褂来与嘉倩交换;一名在山区支教的老师说,她想用72幅山区孩子描绘梦想的画来交换嘉倩的两本“书”;一个云南女孩梦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奶茶店,她的交换条件是其中一杯奶茶以“嘉倩”来命名……

2013年2月,嘉倩决定从某英国外交部驻华机构辞职,用她积攒的十万元做项目资金,去陌生人的生活中去旅行,收集他们的梦想故事,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QQ截图20160216093932

在“倾听”陌生人“诉说”中成长

接下来的两年间,至少有3500人在嘉倩面前讲述他们的梦想故事,甚至有270人与她有过少则一两天,多则十来天的共同生活。这些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域,但是,他们都有着同一种身份——平凡的大多数。

2013年12月,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的一位编导邀请嘉倩参加了一期节目。台上,嘉倩的“交换梦想”故事触动了主持人孟非和郭德纲,两人分别提出要用100碗孟非小面和10张德云社的门票与嘉倩交换梦想,还希望能接受嘉倩的采访,但她婉言谢绝了。

嘉倩说,只有真正了解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才能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聚光灯下的明星,大众视野里的名人,他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知名度,不再需要无足轻重的“关注”。而普通人却不同,他们每天都在怎样生活?他们内心潜藏的梦想有没有被聆听过?

一个就读英语系的女孩,梦想是做一名幼儿园老师。她主动找到嘉倩,邀请嘉倩走进她的生活。相处的几天时间里,她带着嘉倩去了她的大学,回到了父母家,还去自己从小长大的窑洞里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们像朋友一样一起聊天八卦自拍敷面膜,女孩没有过多讲述自己,只是让嘉倩通过感受她的成长环境去了解她。告别当日,在送嘉倩回程的车上,女孩接到了妈妈催她回家的电话。这一刻,她情绪突然爆发,哭着对嘉倩说,自己从小被严格管束,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她太渴望拥有被父母理解的自由,所以她想做幼教,因为科学的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太重要了,足以影响孩子一生。嘉倩没有想到,这个快乐女孩的背后竟有如此压抑的隐忧。

QQ截图20160216093947

女孩球球带着嘉倩来到了陕西蒲城的农村见自己的妈妈,大婶怯怯地问,“你采访的,有我这样的农村妇女吗?我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事情吗?”因为“太难过了”,不忍女儿听到,她让球球避进了里屋,开始倾诉。贫苦的生活,无爱的婚姻,丈夫的家暴,病痛的折磨,养育一双儿女的责任……那一晚,嘉倩花了四个小时听她说出了压抑她一辈子的苦闷。大婶告诉嘉倩,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愿意坐下来认真听听她在想什么,她心里的苦根本没处说。

嘉倩走进了很多陌生人的生活,他们把她当做是内心隐秘的一个出口。大家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心里的梦想可能从未被周围人关注珍视过,而在嘉倩这里,那些无处倾诉的渴望得到释放,她意识到了“倾听”别人“诉说”的意义,而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丰富宝贵的人生体验,收获了内心的成长。

QQ截图20160216094014

感动中温暖前行

越来越多的人来和嘉倩交换梦想,面对面地畅谈内心的故事,而当初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疯狂念头,如今却触动感动了很多人。就连嘉倩的父母,也看到了女儿在做的原来不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情。在最初辞职时,妈妈气得要与她“断绝母女关系”,而父亲在久久地沉默后放手了,他说,失败了记得回家,至少能给女儿一碗白米饭吃。

不过,现在的嘉倩已经可以向父母交出答卷,她用两年的时间快速成长,用自己的积蓄、稿酬等自食其力地完成了“交换梦想”,她采访过律师、白领、国企职员、学生、发电厂工人、东莞打工仔、二人转演员……也把对这个世界和这些平凡人的感悟写在笔下。她收藏记录了别人的故事,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2015年,嘉倩用自己剩余的钱,带父母去冰岛旅行。此前,她在国内的“交换梦想”项目暂告一段落后,就背起行囊,到冰岛这个世界角落独自生活了半年。在冰岛,她认识了279个陌生人,与其中27个人共同生活过,她给每个有趣的人拍肖像照,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离开的时候,很多人都和她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嘉倩为父母介绍她在那里结识的朋友,让父母看到,女儿在不断成长成熟,获得了从零搭建生活的能力,有了去任何地方都能够过得不错的资本。

她说,一路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遇到的风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她的一生,她希望自己笔下的故事,有温暖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当你阅读的时候,这群人和你一样,正在呼吸,正在匆忙赶路,正在有朝气地活着。”

嘉倩 梦想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