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粽香四溢,共赴端午非遗之旅

图秀 2025-05-20 15:52:23

汨罗:端午龙舟争竞渡

汨罗,有着“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的美誉,是体验端午节非遗文化盛宴的不二之地。今年端午,汨罗照样以龙舟赛事为媒,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势必点燃你的端午假期。

image.png

2024年国际划联龙舟世界杯(图片/嘉树传媒)


2025中国汨罗江龙舟超级联赛是汨罗延续举办 20届汨罗江龙舟节以来,市场化、大众化最为彻底的一次。赛事招募令一发出,省内 60 条龙舟队便踊跃报名,摩拳擦掌准备在汨罗江上一展风采。全开放、全免费的观赛模式,不仅让当地群众热情高涨,也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届时,汨罗江上桨叶翻飞,龙舟如离弦之箭;两岸数万名市民和游客齐声呐喊,加油鼓劲,场面定会非常壮观。

赛事期间,除了紧张刺激的龙舟竞渡,还有传统祭龙大典,庄重肃穆的仪式传承着千百年的端午记忆,让游客感受古人对龙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土八道”村厨争霸赛上,各路乡村大厨将各显神通,为游客呈上地道的汨罗美食;汨罗江粽子文化节上,游客还能亲自参与包粽子,体验传统手工的乐趣;非遗展演中,精湛的民间技艺一一呈现,将让游客领略到汨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汨罗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传统节庆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汨罗市长乐镇及周边地区。其雏形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祭祀仪式,唐朝渐渐演变成“故事”,盛于明清。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长乐古镇里的民众全体参与,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演。端午期间,游客也有机会欣赏到这一独特的表演。

这个端午来汨罗吧!在感受龙舟竞渡激情与速度的同时,品味深厚的文化底蕴,享受一段难忘的假期时光。

秭归:一次端午三次过

image.png

秭归,这片与屈原血脉相连的土地,每一寸都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印记。《水经注》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屈原的精神早已融入秭归人的血脉,而端午则是这份传承最浓墨重彩的篇章。

秭归有着“一次端午三次过” 的独特传统。

五月初五头端午,是祭祀与团圆的开始。家中长辈早早便开始忙活,泡糯米、洗粽叶,那股清香瞬间弥漫全屋,也深植在记忆深处。咬上一口,软糯香甜,那是独属于端午的味道。长辈们将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前耳后,防虫咬、祈平安,剩余的洒于房前屋后驱避蛇虫。这一天,人们还会拜祭祖先,寄托追思。当然,盛大的祭祀大典也不容错过,众人聚集在屈原庙或江畔,敬献祭品、诵读祭文,缅怀屈原,传承千年文化信仰。

五月十五大端午,属于奔腾的龙舟与沸腾的江水。锣鼓震天,彩旗招展,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而行,划手们喊着号子奋力划桨,江岸人潮涌动,欢呼声与浪花交织在一起。

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则是温情与诗意的收梢。“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已婚女子纷纷带着孩子和丈夫回娘家,邻里们也互相走访,情谊在相聚中升温。人们遵循 “游百病” 的传统,悠然漫步,祈愿健康。与此同时,骚坛诗会上诗人们以诗会友,吟咏声里尽是对屈原的追思。

端午的秭归,处处是非遗的活态传承。门楣上,艾蒿与菖蒲随风轻摆,散发着祛疫的清香;孩童胸前,五彩线缠绕的香囊装着草药,驱虫又纳福。非遗小巷,有手艺人展示峡江草编,棱角分明的粽子包裹着对自然的敬畏。若想读懂秭归的端午,屈原祠不可不去。青砖黛瓦间,屈原的一生在文物与诗文中徐徐展开。站在屈原广场远眺,三峡大坝与“高峡出平湖”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在秭归,端午不只一日,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这里的一粽一舟、一诗一俗,都流淌着诗意与温情。若你想触摸最本真的端午,来秭归吧,诗里画里,秭归欢迎你。

卢氏:槲叶粽香迎端午

image.png

河南三门峡卢氏县历史悠久,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建县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且县名一直未曾更改,县城也从未迁徙过。

端午前夕,走在卢氏县的街巷里,小贩的摊位上堆满了扎捆的槲叶,各色谷物在阳光下闪耀着丰收的光泽。五色丝线编织的花绳、香气袭人的香草布袋、憨态可掬的虎头鞋,将这座小城的端午氛围装点得格外浓烈。

伏牛山区的槲叶在端午前夕迎来最美的时节。当地人娴熟地采摘这些散发着独特清香的槲叶,将其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煮沸,去除生涩气。再选用黍米、谷米、高粱仁等作为主料,加入红豆、红枣等配料,将槲叶对称码放,包裹成形似小舟的单扇槲包,两扇合并后用苇草丝捆扎。大火煮两个小时,然后焖一夜,使槲叶和黍米等食材互相入味。

不同于常见的糯米粽,槲包入口更为绵软,杂粮的醇厚与槲叶的清香在唇齿间交织,成就了一道独特的地方美味。卢氏槲包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还承载着当地人民对屈原的纪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槲包在夏季每天蒸一次,可以保存3个月以上,也被称为“百岁包”,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和食用过程体现了卢氏人民的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地处“北药南界,南药北界”的卢氏县,自古就是药材宝库。这里的药膳不再是简单的药材入菜,而是一场关于味觉与健康的艺术呈现。石斛椒麻牛肝菌的鲜香、百合煎酿羊肚菌的醇厚、象形核桃酥的巧思,每一道菜品都蕴含着“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饭后一杯中药茶饮,更是将卢氏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不仅有独特的端午槲包,这里的各类美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密码。这便是卢氏县独有的端午图景,一场关于味觉与记忆的盛宴正在酝酿和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