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十几载,一半温情一半无奈
两位夕阳恋的老人,本想平静地安度晚年。没想到,因工资卡里的钱被花光,恋情受到子女阻挠。虽然两人偷领了结婚证,子女却说婚姻无效。
老来相伴,子女干涉
杨庚是江苏常州金坛区一所小学的教师,与妻子生了5个儿子,15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刘素凤同杨庚一样,也生育了5个子女。丈夫病逝后,她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
经历相似、话题相投的杨庚和刘素凤,打太极拳时熟络起来,经常相约吃饭聊天。时间久了,两人便有了一起生活的想法。杨庚的儿子觉得父亲照顾生病的母亲多年,现在想找个伴也情有可原,并未多加干涉。
就这样,刘素凤搬到了杨庚家。同一屋檐下,难免有小摩擦,但他们都觉得是一种乐趣。一起生活的十几年里,他们以“老太婆”、“杨老师”互相叫着,与各自的子女也相处融洽,邻居们都称赞有加,至于两人是什么关系,并未引起大家注意。
由于刘素凤没有收入,杨庚每月都会给她200元零花钱,日用品都是两人一起选购,杨庚付钱。后来,杨庚患了糖尿病,需要打胰岛素,饮食也讲究起来,所以每个月给刘素凤的钱增加到500元。
四年前的一天,杨庚在家里突然晕倒,刘素凤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并通知了杨庚的儿子。杨庚的病被诊断为急性脑梗,因抢救及时,病情得到控制。住院期间,刘素凤每天守在病床前悉心照顾,杨庚的身体很快得以恢复。
事情到这里,好像是有惊无险。可杨庚的5个儿子,心里却产生了不快。原来,在杨庚没有生病时,他们并未干涉过父亲的退休工资如何使用,但办理住院时,他们找刘素凤拿父亲的工资卡支付医疗费,才发现工资卡里没有余额。为了及时治疗,几个儿子凑钱支付了医疗费。
出院不久,杨庚的几个儿子没与刘素凤打招呼,就将父亲接到家里轮流居住。刘素凤一个人住在“别人家”觉得别扭,便搬回女儿家。后来,她得知是由于工资卡没有余额,才导致杨庚被接走,感到满腹委屈,因为平时钱从工资卡取出来后,杨庚并未交给她。
在儿子们的劝说下,杨庚同意与刘素凤分手,并签订了一份分手协议,写明:因杨庚病重,两人分手,杨庚给刘素凤8000元作为补偿,从此再无关系。
分手未成,反而结婚
与杨庚分手,刘素凤有些埋怨。不过在儿女的劝说下也想通了,毕竟不是结发夫妻,被怀疑还不如分开。而杨庚虽然在儿子们的照顾下,身体日渐恢复,但毕竟他们没有刘素凤贴心。时间越久,他越是思念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的刘素凤。
于是,杨庚联系了刘素凤。这次他们没理会子女的意见,更没顾忌分手协议,便又在一起生活了。时间又过了两年,2016年11月,杨庚再次脑梗发作,治疗后回到儿子家调养。在此期间,他有时会以打太极为由出门,儿子们都以为他去锻炼身体,谁知却听邻居说,父亲竟然瞒着他们与刘素凤领了结婚证。到派出所核实后,兄弟几个气愤不已,他们认为父亲的意识并不清醒,刘素凤是另有所图。
2017年7月,杨庚的儿子以父亲的名义将刘素凤告到法院,提出杨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请求确认婚姻关系无效。
法院在走访中,杨庚的神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的时候会拉二胡、写毛笔字,不清醒时一个人独处,有时还站在家门口张望。邻居们都比较认可他与刘素凤的感情,说两人十几年来相处融洽。
法院审理后认为,婚前患有医学上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可以主张婚姻无效。而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包括处于发病期间的指定传染病、严重遗传性疾病和重型精神病。
杨庚患有糖尿病、脑梗,并不属于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如果杨庚的家属认为,杨庚在领取结婚证时意识不清,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2017年12月,金坛区法院驳回了杨庚家属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