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爱,让春蕾绽放希望
2015年6月18日下午,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的一间阶梯教室里热闹非凡。云南省妇联主席和红梅与全国妇联所属媒体组成的记者团,前来看望一个特殊的班级,一群不一样的学生。
遭逢变故,生活去向何方?
小学六年级之前,若瑶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有着幸福的家庭和非常疼爱她的父母。只要条件允许,父母衣食住行都给她最好的,专门请保姆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不管出差还是旅游,他们总给女儿带其他小朋友没玩儿过的新奇玩具。
如今回想起那段时光,若瑶说,有父母坚实的肩膀,她做什么事都特别有勇气有信心,因为觉得父母会永远陪伴她支持她。可是,现实中的“永远”却没有她以为的那么久。
小学还没上完,若瑶心中形象高大的父亲就因意外去世了。说她的天塌了,一点儿也不为过。若瑶一直记得自己小学的毕业晚会,在舞台上表演的她一遍遍用眼神在观众席中搜寻,却怎么也找不到父亲的身影。难以控制的忧伤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险些在台上失声痛哭。
被噩耗击垮的除了若瑶,还有她的母亲。因为长期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若瑶妈妈身染重病,时至今日还需要定期住院治疗,很难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女儿的重任。
重担就这样落在了若瑶柔弱的肩上,而那时她才十三岁。高额的医药费和生活费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母女俩经常要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没少受白眼和嫌弃。有许多个夜晚,若瑶把自己蒙在被子里,一边哭一边问自己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同样有许多次,她在夜晚醒来,发现母亲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心疼地看着她掉眼泪。
尽管无法为自己的问题找到答案,但若瑶明白,是时候脱掉小公主的华丽外衣、身披盔甲坚强地生活了。所以,她竭尽所能照顾母亲、照顾自己,巴不得快点儿学有所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供养家庭。可这个看似简单的希望,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中考之前,又一个难题摆在了若瑶面前。九年义务教育即将结束,继续读书意味着要付学费。外出打工尽管能有收入,但没有知识和学历,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总是个问题。该如何选择?
在若瑶为此纠结烦恼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宝贵机会出现了。就像一束带着希望的光,驱散了她眼前那片忧愁与无望交织的迷雾。
偶遇希望,爱里重拾信心
2014年,红河州妇联与昆明金果爱心基金会联合,在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开设了一个学制三年的中专班,以“金果春蕾班”命名,学前教育专业,学制三年,不仅学费全免,每年还帮每个学生申请1500元国家助学金,生活费则由州妇联和金果爱心基金会捐助,整个学习期间都有爱心妈妈与孩子结对帮扶,学生们毕业后可以在幼儿园或相应对口的爱心企业里就业。
谈到开设金果春蕾班的起因和初衷,红河州妇联主席陈薇说,红河地处西南边陲,边远山区多、少数民族多、边境线长。因为贫困,愿望和梦想有时根本抵不过谋生的需要。很多女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进城打工、回家务农,由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限,她们很难走出贫困的泥淖,有的甚至早婚早育,令人惋惜痛心。所以,金果春蕾班招收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孤残、单亲、贫困女童,目的是帮她们完成学业、改变命运。而若瑶就是第一届的35名学生之一。
继续上学是若瑶的心愿,毕业后能用自己的工资贴补家用,更给了她和母亲生活上的希望。进入金果春蕾班以后,若瑶渐渐找回了信心和笑容,不再害怕与人相处,性格也更加开朗乐观了。
因为喜爱音乐和舞蹈,若瑶上初中时特别羡慕一个学钢琴的同学。来到金果春蕾班,她学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民族舞、钢琴和葫芦丝,曾经搁浅的梦想又悄悄在心里开了花。不过,或许是几年来积聚的压力终于有了释放的出口,2014年12月,若瑶生了一场大病。
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州妇联和县妇联很快便知道了若瑶的情况,妇联干部和爱心妈妈多次到医院和家里看望她们母女,安慰鼓励若瑶,照顾自己的身体,还送去了4000元救助金,让她好好治病安心休养。
2015年春天开学时,恢复健康的若瑶回到了学校。她和妈妈也都在妇联的关心帮助中重新获得了勇气和力量。命运的无常让这个孩子多了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陪伴母亲,用踏实和努力一点点接近自己所喜欢的生活。而讲起将来,她的话语令人感动。“我要对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负责,要一直善良下去。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可怜的孩子,他们也需要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回报妇联阿姨们的最好方式,应该是把宝贵的爱心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心怀感恩,从此坚强勇敢
所有进入金果春蕾班的女孩子都像若瑶一样,怀着坚强而感恩的心,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也更明白什么是爱和责任。雯玉就说,她今后想做一个爱的传递者。
第一次婚姻失败后,雯玉的妈妈再婚生下了她。五岁前,雯玉也曾经享受过父母的关爱,可自从父亲因病离开她们母女,一切都改变了。她的生活也因此灰暗得没有方向。
因为家里债务多压力大,一个人难以担当,雯玉七岁那年,妈妈再次改嫁。可继父的出现非但没有让生活好转,反倒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虽然矛盾不都是因贫困而起,贫困却往往会带来矛盾。接下去的几年里,妈妈和继父经常吵架摔东西,在雯玉原本就脆弱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少阴影。
雯玉印象最清楚的一次“家庭战争”发生在吃晚饭时。继父和妈妈越吵越激烈,最后一把掀翻了桌子。当时雯玉很害怕,不敢出声,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蹲在地上默默地继续吃饭。无助感袭来,眼泪让口中的饭都变成了咸的。
那些年,能得到妈妈的爱和温暖,能继续上学,几乎是雯玉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从初一开始,她的梦想就是考进一所好高中,然后上大学。为了这个梦想,她不断地努力,名列前茅的成绩也最让自己和妈妈欣慰。可就在雯玉以为找到了生活目标时,妈妈却突然去世了。
因为无法跟继父生活,变成“孤儿”的雯玉寄住在姑姑家。这个本来就不爱说话的姑娘,变得更加沉闷,不喜欢出门。虽然姑姑一家对她很好,填补了她对爱的需要,但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做起事来都小心翼翼,总觉得不自在。更严重的是,姑姑家境也不好,雯玉根本不忍心再让姑姑供自己读书、给这个家庭增加负担。
如果没有进入金果春蕾班,雯玉应该已经出去打工了。初三毕业前,她郑重其事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准备与学校永远告别,直到听说民族师范学校要开一个特别的班级,专门招贫困女生,才感觉人生路上有了亮光。
报名参加金果春蕾班的招生选拔时,雯玉有些紧张。因为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一个机会,而是她的未来。所以就算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录取,她依旧总说自己幸运。
不过,重回学校的雯玉和其他同学还是有一个难关需要过。过早出现的沉重生活压力让她们时常心事重重、沉默寡言,有些甚至性情孤僻。为了让孩子们摆脱负担、安心学习,妇联和爱心团队的爱心妈妈倾注了很多心思精力,定期给她们送生活和学习用品,为她们量身定制语言课程和名师讲座。班级里的老师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等一系列活动,安抚学生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如今一年过去了,雯玉已经变得爱说爱笑,每次有妇联干部和爱心妈妈来学校,她都会开心地讲自己又学了什么、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事。她说,因为受到好多人的关注和爱护,她感觉特别温暖,也不再为以后的生活苦恼。现在她前面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她会一直坚强地走下去,一步一步好好走。
也正因为在第一届学员身上看到了令人欣慰又欣喜的效果,2015年,在爱的感召和妇联的动员下,红河州教育局和更多爱心企业都主动加入了帮助贫困女童的爱心队伍。2015年金果春蕾班将招收40名学生,目前招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