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记者手记:佤族妇女 翁丁最美风景线
文/张鑫
10月17日早晨7点半,中国妇女杂志社记者团从云南省临沧市驱车二百多公里,到达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山峦环抱、云雾缭绕间,这座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佤族村落跃然眼前。
伴着“加林加林赛,加林加林赛”亘古悠远的佤族迎宾歌,我们走进翁丁村的大门,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齐聚寨门两旁,载歌载舞迎接客人的到来。讲解员说,每当有客人的到来,村民都会齐聚于此欢迎宾客。
铺着碎石的小路是通往寨子里的唯一路径,传统草房以及佤族图腾、神林、祭祀房……每一处都诉说着佤族的沧桑历史和传承千年仍绵延生息的人文气息。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翁丁如同佤族历史文化的缩影一般,记录着佤族人民的远古和现在。
穿梭在浓厚的原始气息中,一间挂满佤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商店映入眼帘,一位佤族妇女热情迎接,她是这里的当家的,“这些挎包和服装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以前我们自己织布穿衣,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手艺织布赚钱。”佤族传统服饰过去多是采取自种棉麻、自纺、自织、自染、自裁的方式来制作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如今,村子里的妇女空闲的时候都会在自家门口用最传统的腰机坐织佤锦,织出山里风情,吸引八方来客。
在一间农家乐,我们见到的老板依然是女人。丈夫在外打工,独自在家照顾老人的她开了这间农家乐。她说:“在乡妇联的扶持下,我们妇女有了在家就业的机会,妇联给我们一年至少两次技术培训,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我还可以有事做、有钱赚,解决了生活来源问题。”
为了生活,这里的年轻男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寨里,大多只有妇女、老人和孩子孤独留守……当地妇联帮助居家妇女改变命运,利用富饶的民族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搭建创业平台,开展就业、致富培训,带领村寨里的妇女居家就业,脱贫致富。她们投入到家庭旅馆接待、民族歌舞、特色传统手工艺等旅游服务活动中。
据统计,翁丁村适龄的劳动力妇女中,处于灵活就业状态的女性达到135人,2015年,翁丁村的人均纯收入8405元。许多佤族妇女不再只是带孩子做饭的角色,而成为了家庭乃至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外”搞经营见识广。
我们为佤族妇女的变化感到欣喜,为妇联干部和妇女姐妹倾注的激情、智慧和心力而感佩。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打开了佤族妇女的视野,让她们走入现代人的生活,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召唤,更让她们成为翁丁一条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