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担当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以往历届全国妇联主席回忆片段

妇联直播间 2019-09-20 15:20:00

 

pub_large66365542_8_135570062 拷贝

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新华社

 

在全国妇联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妇女》作为全国妇联机关刊,把目光投向七位特别的封面人物——她们是以往历届全国妇联主席蔡畅、邓颖超、康克清、陈慕华、彭珮云、顾秀莲、陈至立。

让我们在她们对任期内工作经历的深情回忆中,梳理和串联全国妇联建会70年来的风雨历程,回顾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引领中国妇女,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中,在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中,在为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追梦奔跑的新时代,取得的光辉成就。

 

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密切联系妇女群众

 

 

蔡畅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妇联主席

任期:1949年4月~1978年8月

 

1982-10 拷贝

 

 

我国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整个革命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发展壮大。广大劳动妇女和革命知识妇女,不仅在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生产和文化教育战线表现了英雄姿态,做出了伟大成绩,而且参加革命战争,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涌现了无数革命女英雄,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多年来,我们坚持在各个方面贯彻男女一齐发动的方针,使中国妇女不仅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大大提高了妇女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发挥了聪明才智,对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我国各族妇女在党的领导下,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空前增多,劳动范围空前扩大。农村妇女都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对于农业大丰收起了巨大作用。同时,妇女也积极参加了其他各种重工业、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商业和各种服务事业方面,在教育、卫生、文化、科学艺术战线上,妇女都有出色的贡献。随着生产的飞跃发展,随着大量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在农村人民公社和许多城市,普遍举办了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妇产院、缝纫厂等集体活动福利设施,解放出大量的妇女劳动。

第三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后,全国妇联和各级妇联在团结、组织、教育广大妇女执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方针。妇女群众和妇女干部找先进、比先进、学先进的竞赛热潮正向着高潮推进。妇联干部队伍中,新干部大量增加,老干部也需要重新学习。因此,我们把培训干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全国妇联要恢复妇女干部学校,省、市、自治区妇联要创造条件,举办妇干校。同时,还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大批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妇女工作骨干。

妇女工作大有可为,妇女解放事业前程似锦。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同全国人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集体创造。在妇女群众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依靠群众的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共同做出更大的成绩。

(本文摘编自《新中国妇女》1950年15期、17期、1955年12期,《中国妇女》1957年9期、1958年18期、1959年17期、1966年4期等)

 

 

发挥妇女力量,提高妇女地位

 

邓颖超

 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

 任期:1949年4月~1978年8月

 

 

1983.08 拷贝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妇女成了国家的主人。满怀革命豪情,发扬优良传统,勤奋劳动,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为推翻旧社会和建设新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国妇女,无论在思想作风、劳动态度、道德修养等等方面,都有许多长处。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尊重妇女的政治权利。共同纲领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选举法又规定了男女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并创造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妇女群众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的男女农民群众进行了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分得了一份土地,开始改变了男女经济不平等的状态。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热情,并且学习了使用新式农具和浸种、植棉、防治病虫害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涌现了不少的女劳动模范。很多农村劳动妇女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

与此同时,各种企业中妇女职工们的地位有了很大变化。所有妇女职工一切的努力,显著地提高了自己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

我们在全国的知识阶层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想改造工作,树立了爱祖国爱劳动爱人民的观点,大大地提高了妇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医药卫生事业及爱国卫生运动中,更有大量妇女参加,成为工作中重要力量。

在各条战线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女劳动模范、女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这样的光辉榜样,我们要发动全国各族妇女学先进,赶先进。伟大的时代要求我们有千百万有高度觉悟的妇女先进分子,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也为造就千百万妇女先进分子提供了条件。

多年来,中国的妇女运动已经有了伟大的成就,证明了广大妇女群众能够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提供伟大的贡献,把她们发动和组织起来,她们便能和男子一样地完成祖国交给她们的各种任务。
当前,我们祖国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与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时期,让我们在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巩固现有的成绩,充分运用已得的经验,动员和组织全国广大妇女群众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争取完成祖国给予我们的任务而奋斗吧!

 (本文摘编自《新中国妇女》1949年1期、1953年5期、1955年9期,《中国妇女》1959年19期、1978年4期)

 


维护权益,发挥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康克清

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妇联主席

任期:1978年9月~1988年9月

 

1983.03 拷贝

 

1978年9月和1983年9月,我分别当选全国妇联第四届、第五届主席。在全国妇联工作的十年间,我与各条战线的妇女群众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在各位执委、各级妇联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四大”、“五大”规定的各项任务。

“四大”指出“四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化”。“五大”又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妇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共产主义事业代代相传,精心培育儿童少年,进一步实现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儿童的权益,开创妇女运动新局面。”

十年间,我国妇女劳动积极性持续高涨。她们为国家、集体、家庭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建国以来的任何时期。她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气魄投身社会大变革,拓展了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妇女从种植、养殖业跨入到加工、服务、纺织、电子和传统工艺等多种行业,从生产领域迈进到流通领域,在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中大显身手。城镇女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她们在各自岗位上,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各条战线的女专业人才正在迅速成长。许多女科学家、女工程师、女农艺员、女教育家、女文学家、女艺术家等,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创造新业绩。

男女平等的原则日益渗透到社会民主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颁布的宪法、婚姻法、继承法、企业法等各项法律中,都制定了保护妇女的条款;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地方法规。

我们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坚持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原则,发展托幼组织。在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前提下,从城市、农村的实际出发,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文化、体育和医疗设施等活动场所。

我们在城乡开展“五好”家庭活动,对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增进家庭民主和睦,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妇联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要把妇联建设成为社会职能明确,充满活力,能够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对广大妇女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带领广大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妇女群众团体。

我欣喜地看到,中国妇女在改革开放中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进步,赢得了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我深深体会到:广大妇女要真正获得进一步解放,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生活上是个强者,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争得事实上的男女平等。

我们的妇女运动任重道远,我们的妇女工作前程似锦。我们一定要奋发自强,团结一致,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创妇女运动的新局面。

 (本文摘编自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康克清文集》)

 

 


投身改革开放,谋求平等和发展

 

陈慕华

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妇联主席

任期:1988年9月~1998年8月


1993-12陈慕华 拷贝

 

在全国妇联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科学的理想,共同的信念,一致的行动,是将中国妇女凝聚成一个整体,在新征途上共同奋斗的力量所在。

十年间,全国妇联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广泛动员妇女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力提高妇女素质,依法维护妇女权益,全面提高妇女地位,以行动谋求平等和发展。

我们突出以女性为主要工作对象的特点,立足于广泛联系妇女群众,把工作做到各界妇女中去。当好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切实地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通过处理好当主角与当配角的关系,我们解决了一个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高度,摆正工作位置,把握妇女工作方向、方法的问题。也解决了一个把妇女工作逐步纳入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更好地发挥妇联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的问题。

我们紧紧围绕党的经济建设中心开展妇女工作,立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到了一种把妇女群众最广泛地动员、组织起来,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地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有效载体。这就是,在城乡妇女中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我们还立足于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在我国,实现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尤其是着力提高妇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已经成为国家的法律规范,政府的行政责任,社会的共同行动。

我们始终把广大妇女的长远利益,妇女事业的长期发展作为工作的着眼点,使妇联工作具有前瞻性,具有生命力。为此,我们呼吁社会,经过不懈努力,创办了今天的中华女子学院,有了一个我们自己的培养新型女性人才的基地;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救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女童,为了明天的合格母亲,我们在全国实施了“春蕾计划”,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为了加快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全国妇联先后四次配合中组部召开会议,制定目标规划,不懈地推动落实。

十年耕耘,几多收获。我很高兴在这期间广大妇女直接受益,妇联干部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也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文摘编自中国妇女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陈慕华妇女儿童工作文集》)

 

 

 

巾帼建功,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

 

彭珮云

第八届全国妇联主席

任期:1998年9月~2003年8月


1999-06彭佩云 拷贝

 

1998年9月,我当选全国妇联第八届主席。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并按照“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原则,确定工作重点。


我们始终十分重视农村妇女工作,关心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权利。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引导和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在总结“双学双比”活动经验的基础上,1999年我们与农业部等六个部委共同推出“巾帼科技致富工程”,重点放在为农村妇女提供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科技示范,并注意推进农村妇女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关心和引导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有序流动。

在城市中,我们重视妇女就业问题,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积极配合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帮助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同时,各地妇联大力推进“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积极推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进社区,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卫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我们也十分重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妇女工作,开展了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倡导岗位建功,岗位成才,一大批女职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我们积极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争取村民委员会中要有适当名额的女性;积极参与婚姻法的修改。

此外,我们着力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依靠社会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不同的女性群体进行教育培训。一方面把提高妇女素质贯穿于妇联的全部工作之中,贯穿于“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三项主体活动之中,引导妇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我们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002年上半年,全国妇联进行了“全国家庭道德状况调查”,召开了全国家庭美德建设工作研讨会。送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家庭文化艺术节、亿万妇女健身活动,由于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满足了广大妇女和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受到了她们的欢迎。

我们积极引导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展送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家庭文化艺术节、亿万妇女健身活动,满足了广大妇女和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

几年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妇女问题和妇女理论的重要课题研究和研讨交流活动,如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五周年研讨会、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国妇女参政研讨会、婚姻法修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大众传媒与妇女发展研讨会、中国妇女就业论坛等,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我在全国妇联工作了五年,在此之前,我曾经担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这段经历使我与妇女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深深懂得我国妇女解放事业意义之重大,任务之艰巨。

妇女解放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实现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紧密相联。

我在离岗之后,仍愿意继续与姐妹们相伴同行,尽我所能,为妇女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本文摘编自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平等 发展 和平:彭珮云论妇女工作》)

 


携手妇女姐妹,改革创新谋发展


顾秀莲

第九届全国妇联主席

任期:2003年9月~2008年10月


2003-05顾秀莲 拷贝

 

2003年9月,我当选全国妇联第九届主席。回顾这5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我与姐妹们一起亲历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亲历了党中央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亲历了妇女运动的繁荣发展。

5年的历程充满了探索的艰辛,包含着丰富的喜悦,我与妇联的同志们同甘共苦,团结协作,承担起推动新时期中国妇女运动发展的历史责任,与妇女儿童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5年来,国家推进男女平等的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社会支持妇女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更加深入,社会各方面扶持妇女儿童发展的资源更加丰富,服务妇女儿童的公益慈善事业不断发展,男女平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中国妇女九大发出了“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的号召,许多女性在投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伟大洪流中,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以不让须眉的胆识和魄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我欣喜地看到,女性就业人口已达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45.4%。农村妇女主动学习实用新技术,积极参与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广大城乡妇女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5年来,各级妇联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坚持“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落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妇联协调、各方参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围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妇联动员组织妇女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巾帼文明岗进社区、进行业、进乡村”、“春风送岗位”、小额信贷等工作,创建妇女助困中心、打工妹之家、农家女学校等帮扶载体,“母亲水窖”、“春蕾计划”、“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项目也切实帮助困难妇女儿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各级妇联加强源头参与,紧跟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立足新形势下妇女儿童的维权需求,创新服务载体。实施“维权行动计划”,创建2.7万多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机构,深化妇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妇女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妇联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加大理论武装和宣传引导力度。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推进“文明新风进万家”及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廉洁家庭、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等和谐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亿万妇女健身大赛”、“争创巾帼文明岗、优质服务迎奥运”、“少年儿童喜迎奥运、放飞梦想”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妇女儿童和家庭参与奥运的高涨热情。

加强妇联舆论阵地建设,大力宣传妇女事业成就和妇女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舆论氛围。

回望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在妇联这所大学校里,我和大家一起拼搏奋斗,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历练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体验到为党的妇女事业奋斗的快乐。

在我看来,妇女工作就像一本厚厚的、精彩的书,打开了,就放不下,读下去,你会觉得魅力无穷,终身受益。我的任职时间是有限的,但对党的妇女事业的热爱是无限的,我将永远心系妇女姐妹,情系妇女事业!

 (本文摘编自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顾秀莲《创业改革创新》)

 

 


把妇联建成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陈至立

第十届全国妇联主席

任期:2008年10月~2013年5月

 

2009.1陈至立 拷贝

 

2008年10月31日,我当选全国妇联第十届主席,在全国妇联工作的四年半,是我工作经历中非常有意义、令我终身难忘的一段美好时光。

我与全国妇联领导班子的同志们、与各位执委以及全国广大妇联干部齐心协力,共同肩负光荣的使命,共同分担探索的艰辛,共同见证了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的发展进步。

四年多来,全国妇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坚持妇女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妇女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团结动员妇女踊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密切关注、大力推动与妇女儿童相关的法律立法进程,促进相关政策的完善,推动解决了若干重点难点问题,在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方面取得了新成果;紧紧围绕妇女儿童需求,办实事、办好事,坚持让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在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实现了新突破;发扬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大力推广基层的创新做法和新鲜经验,为妇联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上下联动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使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提高。

令人欣慰的是,基于对妇女工作的深入思考与扎实调研,推出的妇女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等政策和项目,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产生了良好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以制度和政策形式以不同方式在进一步发展和延续。

农村妇女进“两委”、女性参政议政比例都得到提高,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改善,许多工作项目相继纳入中央文件和国家重大民生项目,惠及更广泛的妇女群体,显示出妇女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妇女事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衷心希望同志们坚定自觉地把中央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妇联工作的全过程,科学谋划未来的前景,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记得在刚当选全国妇联主席时我谈过体会,我认为妇女事业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能够从事妇女事业,我们感到无上的幸福和荣光。

妇女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时至今日,我依然秉持这样的信念。

 (本文摘编自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的《陈至立妇女工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