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她”力量,全力守护着城市
楼组包干、境外返沪人员“闭环”管理、集中留验点设置……在上海浦东新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工作中,浦东新区疫情防控地区工作组(以下简称“地区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组里,女将女兵接近三分之二,而其中大部分都来自区地区工作党委。
每天早上9点到岗,晚上九、十点甚至更晚才能下班。这样“997”的工作日程,地区工委的女将们已经坚持了近3个月。而对于地区工作党委副书记朱敏等“主管”而言,“007”则是她们的代号,一周7天,时常零点到24时,手机24小时待机随呼随接。
“疫情防控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一旦市里有指令下达,我们必须高速配合,时间节点到来前必须一切到位。”组里成员对此有着高度认识。
3月开始,境外返沪人员的防疫压力逐渐增大,地区组接下了一个新任务: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集中接送入境人员居家隔离观察工作方案和流程,并落实人员、车辆、物资、后勤等各项保障工作。地区组组长、地区工作党委书记倪倩马上和大家“头脑风暴”,很快,方案制作、人员配备、物资调配等步骤在讨论中一一出炉。
“3月5日下午13时,我们接到通知,要求14时到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开重点国家来沪人员信息登记、专车护送等工作的现场演示会议。”朱敏至今对时间节点印象深刻。“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市里的指令转变为基层一线可以实际操作的手册。然而工作伊始,一张表格也没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最关键的一点是,第二天下午14时,机场转运工作就要启动,时间不多了。”
这个过程可以看到的是浦东速度,各个部门高效运转。当天晚上区委组织部组织100余人机场志愿者到位,区商务委也将所需防疫物资配备到位。
朱敏回忆,当晚筹备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大约4点。“组长”倪倩顾不上休息,马上又带着大家准备接收、培训首批机场志愿者,保证他们下午就能立刻上岗。
为了心里更有底,朱敏自己上阵跟着走完了全流程。首个24小时,她在现场仔细琢磨了各个操作细节和战友们一起交出了境外返沪人员 “闭环”管理的最新模板。
集中留验点的突击筹建对女将女兵们来说又是一次重大考验。3月17日,上海市防控办要求对重点入境居家隔离人员送至临时集中留验点进行核酸检测,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从点位布局、工作流程到防护保障、人员配置……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位。
“将原本一个完整的酒店,分隔成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等,还要布置电脑网络,安排志愿者录入留验人员信息,并要及时街镇联络、核对其居家隔离条件。”派驻筹建的徐蓓介绍了留验点的主要任务。
高峰时期每天留验点都要送来200余名境外返沪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到境外返沪人员,存在一定风险,刚开始时大家确实有些担忧,但因为每个环节都有培训和保障,还有严格的操作手势,大家心里就不怵了。”徐蓓说。
“从1月30日地区组运行至今,基本就没有休息过,最近境外返沪人员数量少了,才有机会喘息一下。”另一位女将沈燕说。早在1月29日,地区工委便按照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题会要求,牵头卫生健康委、区公安分局、民政局、农委、妇联、城运中心等快速启动筹建区疫情防控地区工作组,并形成工作方案,边筹建边运行。
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地区组牵头开展了多轮街镇全覆盖走访、指导落实、开展检查、协调问题、督促整改,如此循环反复,同时依托城运中心平台开展线上全覆盖督查。
地区组成立至今已经发布了近50个工作口径,将上级文件工作要求逐一细化包括家政人员进入小区、无接触式投递、工地抵沪人员管理等具体措施。每当收到新的文件,组员们都会召开会议仔细研读并将文件要求细化。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较为宏观的指导意见,细化成基层更加容易理解、实施的细则,提升操作性。”
会议中组员们会发挥女性耐心细致的性格优势,模拟具体操作中的场景,假设可能发生各种问题或意外为基层提供尽可能详尽的工作口径。
这样的会议往往是在处理完日常事务后的夜晚召开,常常要研究到深夜,只为让基层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全方面的支持。
地区组的女将女兵们来自新区各个单位是使命感与责任感将她们聚在了一起,让她们坚守在一线。“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将以女性的力量保护好这座城市。”她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