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党 绘梦仙居|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美术课堂丰富留守儿童暑期生活
“我们是红色蒲公英,通过一节节移动美术课堂让红色基因扎根远方。”2021年7月12至7月15日,来自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15名师生组成的“童心向党 绘梦仙居”暑期实践团队来到湫山乡,开展了为期4天的乡村美术课堂。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妇联主办,为湫山乡的孩子们带来了“童心绘蛋糕 为党过生日”手绘课、“致敬革命小英雄”绘本创作课、“巧手做花灯”仙居无骨花灯非遗文化手工课等3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
童心绘蛋糕,为党过生日
7月12日,移动美术课堂暑期实践团队在湫山乡湫山村儿童之家展开了第一堂美术课。
动画专业大一学生洪铭、龚文清作为本次课堂的小老师,向孩子们生动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解党徽、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标识等。随后,孩子们拿起手中画笔,发挥自己的想象,为亲爱的党绘制创意生日蛋糕。队员们还将小朋友们的作品集合起来,精心编排,布置了主题作品展。
寻红色根脉,传承革命精神
湫山乡是仙居县第一个村级党组织的诞生地,无数革命英烈谱写了一代人的红色故事。
7月13日,队员们探访仙居革命老区方宅村,听红色传承人讲述曹金库烈士的故事,声情并茂的演讲让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也为队员们带来了宝贵的创作源泉。
下午的美术课堂上,队员们拿出提前在校创作好的《鸡毛信》故事绘本,为湫山乡的孩子们讲述革命小英雄海娃的故事,并共同完成绘本创作。本堂课程的小老师谭海伦、沈凡同学表示,“儿童绘本很受小朋友们欢迎,我们回去打算创作一本湫山特色的儿童红色绘本,希望通过全县13个儿童之家,与三百多个村的孩子们进行绘本漂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多么让人骄傲。”
童手做花灯,做非遗守护人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风姿卓越、轻巧秀逸,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14日,实践队有幸采访到了国家级第五批非遗传承人王汝兰女士。队员们认真聆听王汝兰奶奶与花灯的近60年的传承故事,在听到一盏小小的花灯要18道工序后大家不禁发出惊叹。无骨花灯共27个品种,盏盏玲珑,无一不是每一代传承人用心守护的结晶。当天,队员们也在移动美术课堂上,将无骨花灯这一非遗文化用独特的方式进行传承。在小老师梁彦岚、胡志康同学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花灯历史,并动手制作出一盏盏独特的简易花灯。儿童之家的小院被一盏盏花灯点亮,点点明灯照亮乡村的希望。
一次实践,一次传承。为期5天的活动中,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移动美术课堂实践的队员们,访革命老区、绘红色故事、寻非遗文化、润乡村童心,立足专业,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向党宣告:青春有我,强国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