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女接力 让云南土著鱼重现“江湖”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1-10-09 10:33:44

 夜色连天,无边的暗黑里流淌出一束光,散落在水面,静静守候着正在产卵的鱼儿。在小小的殷立京记忆中,每天晚上爸爸就戴着头灯,稳稳地趴在田埂上观察着鱇浪鱼产卵,这一趴就是十多年,这一幕成为了她心间挥之不去的珍贵记忆。“这样的情景像是刻在我的脑子里,一直那么清晰可见,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渐渐加入了云南土著鱼保护、推广的行列。”


父亲执着坚持 女儿被“唤醒”

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殷树茂为了让鱇浪鱼重新“游”回寻常百姓的餐桌,他在田埂上趴了无数个夜晚,狂风骤雨中,他只想着刚买回来的鱇浪鱼,将其分类、观察、研究……寒来暑往,经历过无数的坎坷、艰难,做过上千次的尝试,凭着一腔热忱,潜心钻研十多年,最后破解了鱇浪鱼养殖三大难题。


十数年的研究中,殷树茂将抚仙湖特有景观“车水捕鱼”升级改造后搬到了自己的养殖场,用“美食诱惑+抬网捕鱼”解决了捞鱼过程中对鱼鳞的损伤问题,特制“产卵床”,让鱼卵成活率达到80%以上。“我爸发明‘产卵床’的过程,我只能说是越挫越勇。从棉絮、树叶子到渔网再到最终附着力、温度等都很合适的‘产卵床’,我看到了我爸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殷立京捋了捋她干练的短发说道。

皇天不负有心人,殷树茂十数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果实累累的景象。他们的养殖基地云南茂湾,目前在宜良县建有3个土著鱼养殖基地,面积达2100亩,共收集保护了以南盘江、滇中高原湖泊为主的土著鱼4目、17科、54个品种。云南省渔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机构也在养殖基地成立了研究所和实践教学基地,并形成了以土著鱼收集保护、繁育养殖开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其实,我打心眼儿里为老爸感到骄傲,也深深佩服那个不服输的‘倔老头’”。殷立京有些激动地说,这一路走来,她深知老爸的不容易,那么多坎坷、那么多阻力,爸爸始终坚持着。这种执着的坚持,似乎成为了他们父女之间无声的默契。

殷立京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爸爸殷树茂的云南茂湾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真正走进了父亲的土著鱼保护事业。但那时候的她并不知道父亲多年坚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父亲是有大局观的人,那时候的我可能还是太肤浅,总看不到老爸做这个事情的意义。”

巨大的转折发生在去年,就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父亲向总书记汇报了一直以来坚持研究、保护云南土著鱼,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事情后,总书记嘱托:继续努力,保护好云南土著鱼,保护好云南高原湖泊。“总书记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我们所做的事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老爸坚持的意义,同时感受到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说这话的时候,殷立京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


父亲俯身钻研 女儿继承发扬

在保护云南土著鱼、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路上,便有了这样的接力:父亲俯身钻研养殖、繁育技术,女儿致力于将云南土著鱼产业化,期望将云南土著鱼发展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我们父女俩虽然可能专业和分工不同,但我们都奔着一个目标去,那就是保护更多土著鱼。”殷立京有些感慨地说,“保护土著鱼,绝不仅是保护土著鱼,保护的是我们所有的高原湖泊和高原流域的河流。”

为了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到底,殷立京及其团队一手抓技术管理、一手抓科普宣传。机缘巧合下,殷立京及其团队邀请到了水产专家陈昌福到基地进行了技术培训。陈昌福教授围绕怎样检测疫病、预防疫病、控制水里的pH值和菌类等方面,对养殖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殷立京及其团队从陈昌福教授的培训学习中获益良多。

在技术管理上,殷立京对基地500多亩养殖水域进行养殖模式探索和科学研究,通过实施绩效考评,实现亩增收2500多元。她还组织成立QC活动小组,并带队参加2018年和2019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分别在2018年荣获云南赛区一等奖,在2019年成功入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行业总决赛。

在她的建议下,基地养殖鱼塘改建为仿野生生态循环养殖鱼塘,对土著鱼实现仿野生环境养殖,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养殖更加生态环保,基地养殖的鲜活鱇浪鱼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中国昆明国际农博会“金奖”和“优质农产品奖”。在她的主持下,基地新建了一座土著鱼加工厂,生产的“澂嬌”盐渍鱇浪鱼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中国昆明国际农博会“金奖”和“优质农产品奖”,2019年被评选为昆明市绿色食品“10大名品”。


科普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珍稀土著鱼生活在水里,或许你还从未见到过,它就从世界上消失了。这让殷立京更加确定了“科普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于是,她提议团队积极创建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土著鱼博物馆建设等。她带领团队在宣传的路上做了很多尝试,制作科普宣传册、微视频、绘本等。殷立京回忆,有一次参加科技展,在展览现场,一群小朋友全都特别好奇,趴在鱼缸上面看鱼。“就听那些孩子说:哇!这个鱼好好看,没见过,那个叫什么,就在那念名字。那一分钟,我突然就觉得宣传保护的目的达到了。”

目前,基地争取到了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我特别希望未来可以让更多的小朋友走到我们基地来,或者我们走进校园去做一些科普讲解。”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的这条路上,殷立京父女将携手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