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杭州:疫情当前彰显好家风 全家携手奋战抗击疫情

来源:杭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2-02-07 10:21:18


当人们期盼着春气萌动,万物复苏,沉浸于春之序幕即将拉开。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步履匆匆,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春暖花开一呼百应、挺身向前。


01抗疫一线的“全家福”



在义蓬街道核酸检测点,在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沈利娟一家拍摄了一张别样的“全家福”。


沈利娟是浙江省杭州市义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埠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乡村医生,在接到村里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急需志愿者的通知后,她的丈夫、儿子和干女儿都报了名。丈夫缪观相负责现场维持秩序;儿子缪讳城是一名大三学生,穿上防护服负责信息登记;干女儿李尔斯娜是一名共产党员,负责现场人员引导;而她自己则投入到忙碌的采样工作中。


沈利娟一家每年都有拍摄全家福的传统,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作为医务人员的沈利娟根本抽不出时间,一直耽误没拍成,没想到在核酸采样一线,完成了这张别样的“全家福”。


02冬日里的别样浪漫


杨嵘是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妻子是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护士。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复发,两人决定放弃过年团聚的机会,将两个女儿托付给父母照顾,毅然决然投入到抗疫行动中来。妻子王文花与同事出征滨江浦沿,在发热门诊设岗值班,对前来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疫情监测,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彰显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


面对妻子的选择,杨嵘十分骄傲和支持。“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守护家园是我应尽的责任,虽然过年不能与我爱人团聚,无法回家照顾两个女儿,但是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们互相支持,并肩作战,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03妻子奋战在“疫线” 丈夫陪伴来支援


年前杭州本轮疫情发生后,临安天目山镇疫情防控联络员严丹几乎没有休息过,一直奋战在防控一线。天目山镇百丈岭自然村与富阳区接壤,村里不少老百姓平时经常去富阳采购日常物资,随着富阳疫情不断变化,大家开始担忧,都希望能做一次核酸检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严丹第一时间联系镇分管领导和辖区卫生院院长。考虑到连日下雪村里老年人居多,不便下山,严丹决定和当地一批医务人员一起上山入村进行核酸采样。

听闻妻子严丹要去严家村核酸采样,应勇梁主动提出要陪同妻子一起上山。“行,既然要和我一起去,就要帮我忙,听我指挥。”很快在严丹的培训下,应勇梁成为一名现场信息录入的熟练工。2月2日清晨,雨雪交加,寒气逼人,道路泥泞,车子走到半路无法通行,工作人员只能下车徒步。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大家抵达终点。妻子组织核酸采样,丈夫进行信息录入,医务人员现场采样,村干部维持秩序,在大家近两个小时的努力下,成功采样138人!


04服务点上的除夕自拍


年前,淳安县的滕桂红就在家里跟着小视频学起了新菜,想着除夕夜给老公孩子露一手。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她的计划,因为工作需要,滕桂红负责除夕这一天村里疫情防控服务点的执勤工作,知道这个消息后,老公和孩子起初有一点小失落,但是很快他们也穿上了志愿者马甲,到服务点帮忙,“这一天人流量车流量很大,全家总动员、人多才能力量大,这个除夕很特别!”。过年期间,作为村里的妇联主席,滕桂红还组织村里妇女姐妹一起为执勤点的工作人员送夜宵,皮蛋瘦肉粥、粽子、玉米粿、饺子、馄饨……姐妹们大显身手、各显厨艺,“花样不断,温暖也不断!”


05同心协力 英勇战“疫”


余杭二院妇产科医师郑佳能,是一名中共党员,患有心脏病史,经过手术治疗后,目前身体情况基本稳定。疫情初期,她第一时间报名想要参与抗疫工作。领导不放心她的身体,但是她却说:“作为一名医生,一位共产党员,这时候就应该站出来,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她的爱人是余杭二院内科医生陈国对,亦是中共党员。他们双双主动报名支援滨江、富阳等地,夫妻俩携手奔赴抗疫前线,为涉疫地区的人们做核酸采样工作。“我在异地不仅拜了年,还过了生日……”大年初一在富阳支援的陈国对笑着说,这天确实很特别,也很难忘。这场战役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很快就能战胜疫情。


06舍小家顾大家


滨江区长河街道晶都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立萍,在收到紧急通知的凌晨,第一时间冲上抗疫前线,有条不紊组织社工支援兄弟社区,组织全员核酸。在阴雨霏霏的凌晨,带头连夜搭建帐篷、运送物资,精准指挥,保证了两个点位的全员核酸在天亮及时开展。在隔离期间,电话不停地统筹安排,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24小时坚守,不论多晚,群里的消息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回复。

郑立萍的丈夫张红祥在长河街道办事处负责信访维稳办工作,也是街道疫情指挥部隔离组组长。从疫情起就没回过家,24小时的值班,经常半夜还在处理突发事件,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夫妻俩距离虽近,却整整十多天没有相见,难得的休息时想联系对方,却因为占线很难打通对方。郑立萍开玩笑说“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抗疫工作,这么久没看到老公,都快忘记长什么样子了”。


07抗疫第一线,上阵夫妻兵


滨江区长河街道晶都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童觐莎每天都在忙着处理点位统筹、医护志愿者对接、重点人员排查等事项,解答居民在政策上的疑惑,事无巨细,认真严谨,工作到凌晨是常态。丈夫周佳炳是山一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委员,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他工作不停、电话不断,带队核酸检测、卡口值守、给隔离户送菜,几乎很少能回家吃饭,饿了一碗泡面,累了办公桌一趴。一天下来,重复的话语说了上百次,但他始终毫无怨言。


08用坚实的肩膀守护社区


滨江区长河街道晶都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委员来燕丽分管妇联工作,在疫情期间,除了联系隔离人员、保障防疫物资等常规工作,还积极联系隔离的妇女、儿童,询问她们需求、解决她们难题,为冷峻的疫情注入了暖流。丈夫来钟作为长二社区的负责人,各点位的疫情防控落实情况、人员调配、物资准备、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都要协调调度,繁忙的工作让他经常一夜无眠。他几过家门而不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放心。”迄今为止唯一回家的一次,也就是在小区门口从母亲手中接过了换洗衣物,他把社区当成了家。


09除夕夜“离家出走”


因为儿子从回家后需要居家隔离,建德市疾控中心的严琴担心自己被困家中不能上班,除夕夜就“离家出走”。巧合的是,采样名单里正好有她的母亲和儿子,给家人采完样后,她隔着防护服终于和母亲寒暄了几句。母亲年纪大了,前两年还经历了一次严重摔伤导致骨折,至今腿脚不便。儿子安慰妈妈:“外婆我会照顾的,你不要担心了,自己在外面工作要注意安全。”


10儿子的生日愿望


大年初一清晨,建德市乾潭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齐芸悄然告别家人跟着建德核酸采样医疗队支援富阳。2月3日,身在富阳的齐芸在防护服上写上:儿子,生日快乐!她在建德的8岁儿子对着视频里的她说:我的生日愿望就是希望妈妈你平安回来。


11战疫,时刻准备着


他们是一声不吭双双出征的夫妻兵。朱磊是建德市航头镇卫生院医生,他的妻子张晓菲是建德市下涯镇卫生院的医生。1月27日晚上分别收到单位的抽调通知,“请于1月28日凌晨3点赶到建德市文化中心集合,3点半准时出发到滨江区核酸采样。”两人都没有丝毫犹豫就收拾行装出发了。自疫情发生以来,夫妻俩就把孩子送到了奶奶家,为随时出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出发太匆忙,甚至没来得及通知家里的老人。老人打了好几个电话联系上他们,才得知两夫妻双双出征了。


12同心同行,无私奉献


建德中医院核酸实验室的孙悦和口腔科医师刘士东,定于2021年8月4日的婚期因为疫情一推再推,婚礼至今没有举办。两人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回家,今年本来打算回家拜访双方家长,又遇上杭城突发疫情,夫妻俩商量后主动撤回了回家探亲的报告,双双报名支援前线。


13一双发满红疹的手


建德护士林骞的手,因为长时间使用消毒液而双手过敏,发满了红疹和皮炎。林骞前年就和男朋友领了结婚证,但因为疫情和工作的关系,原定的婚期一直推迟。


14抗疫伉俪,双双逆行


建德市一对95后小夫妻,刚领完证就各自奔赴医疗防疫一线。男孩童锐,一年里有224天是在隔离点度过的。女孩谢思慧,新年伊始就多次跟随建德医疗队出征。两人总是穿梭在疫情防控一线,成了彼此的“时空伴随者”。


春归万物生,疫情终将消散。向抗疫一线工作者致敬,是你们的光与热,照亮了长夜。加油!共同迎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