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家”故事,致敬抗疫最美家庭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广大家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逆行驰援、坚守岗位、携手共战疫情的家庭先进典范,用忠诚和担当,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朱凯家庭
朱学军是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交警大队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民警,妻子谢姝芳也是交警大队的辅警,儿子朱凯则是上虞区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的团委书记,他们一家都是基层默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50多岁的朱学军先后在百官街道、曹娥街道、章镇高速公路道口执勤,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以单位为家,圆满完成任务。谢姝芳则是帮助社区测温登记、宣传排查、分发物资、协助维持核酸检测秩序。朱凯成为了一个“多面手”,一线转运的司机急需药品了,他去买;社会各界人士向单位捐献的爱心物资,他去交接;单位职工、志愿者所需的服务证、工作证,他去办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家庭力量。
陆波家庭
陆波,绍兴市上虞园林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员;陈园,上虞区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广播节目部主任;女儿陆泉全,高中生。一家三口以不同形式积极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用言行书写肩负的初心和使命。
陆波是公司抗疫应急小分队的一员,疫情期间,他和“市政尖兵们”一起全力完成一桩桩应急防疫任务,建设隔离点、买物资、送人员,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他所带领的小分队累计出动人员400人次,车辆120余次,安装围挡5500余米、集装箱15只、隔离板280余㎡,很好地支援了一线防疫工作。
妻子陈园以专业力量做好舆论宣传,全力发出抗疫上虞声音,坚持24小时值守,每天17个半小时直播,连续直播350小时,创下上虞电台最少人员、最长直播纪录。女儿陆泉全,主动担负起外婆家所在小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的同时,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巾帼后浪力量。

周仁想是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崧厦派出所的一名民警,疫情期间,他是第一批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的民警之一,他独创的“一把伞”安全距离工作法被浙江日报及越牛新闻等媒体相继报道。周仁想多次帮助辖区困难群众购买紧急药品,转运急症病患前往就医……在一次紧急护送一名产妇送医时,周仁想所在的警车遭遇车祸,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爬出车外,让战友先救孕妇,直到孕妇被及时转运后,他才被送去就医。
周仁想的妻子陶小飞,是上虞区曹娥街道德济苑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疫情爆发后,陶小飞将5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代为照顾,自己奋战在工作岗位,不分昼夜地进行密接、次密接人员核查并上门做工作,实现了“社区清零”目标。这一对夫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们钟爱自己的事业,在关键时期挺身而出,面对疫情作出了无愧身份的选择!
章烨娟家庭
55岁的章烨娟是上虞区市场监管局百官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即将光荣退休。疫情爆发后,她第一时间投入到社区防控第一线,严格监管辖区商铺防疫工作,每天协助菜场管理方开展测温、亮码工作,督促市场经营户做好核酸检测和消毒工作,检查市场各类台账记录。每天从清晨7点到傍晚5点,没有喊过一声苦和累。
章烨娟爱人陈建国也紧跟妻子的脚步,担任了社区抗疫志愿者,成为了小区两栋楼的楼道长,配合社区开展物资配送、核酸检测、政策宣传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每天忙得脚不着地。“万家灯火寂于夜,疫情不停我们不退,我们是群众的守夜人”,这是陈建国朴实的话语。
刘华杰家庭
刘华杰与吕雅非家庭属于警医家庭,当“警察蓝”遇上“天使白”,坚守,就是他们最好的告白。
刘华杰作为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交警大队新区中队中队长,根据上级要求,全面负责中队隔离点值守、封控、设卡、接处警、通行证办理等勤务安排及后勤保障。刘华杰身先士卒带头干,充分发扬“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的出来,危机时刻能豁得出来”的浙江公安“三能”精神。他带领中队警员克服卡点多人员少的困难,24小时为企业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日均办理通行证900余本,有效保证了滨海北卡点企业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
吕雅非是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B超室主任,她多次参与大规模核酸采样,在医院留守力量不够的情况下,吕雅非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穿上防护服、隔离衣开始日夜轮班,拎着沉重的机器给住院部、发热门诊、产房等患者做检查。
警察与医生身上均肩负着天然的使命,刘华杰与吕雅非夫妇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奋战在各自的抗疫战线上,义无反顾做最美的逆行者,让初心在战“疫”中绚丽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