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方舱有支湖州娘子军

来源:湖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2-04-18 13:27:21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4月3日,由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护士长蒋亚健等8名护士和2名医生组成的娘子军跟随浙江省医疗队驰援上海。

4月15日,在上海临港方舱的蒋亚健送走了所在团队接收的第一批全部患者,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她既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娘子军们以女性特有的感性和细腻,趁着休息时间,把这段紧张而又感动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今天,跟着菰娘一起走近她们吧……



蒋亚健:“你们都来帮我们,我们也要帮帮自己。”

4月6日真正进入“战场”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忍不住紧张,这和我们平时工作的环境和氛围都太不一样了。而且我承担着的不只有自己的工作,我还要负责起小组的其他工作。

这时我想起了父亲。

“女儿,我们都是党员,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一定要吃苦在前。”这是他在我临行前说的话。

他今年60岁了,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他就尽自己所能参与抗疫工作,还被评上了“抗疫先锋”。这次,他明明腰椎间盘凸出的老毛病又犯了,却不想让我们担心,还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参加抗疫工作。

想到这些,我仿佛找到了力量,是的,对于他们那一辈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付出更有价值。

我所在的舱由浙江医疗队第三支队接管,总床位数544张,每天大家都在高负荷的运转。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们每天早上很早就起了,工作前2个小时就开始不吃不喝,以免要中途去脱掉防护服,影响工作进度。

所幸,方舱里还有一群热心的“小黄人”志愿者一起配合着我们的工作,他们当中有些还是“小阳人”,但是他们的积极和乐观,让我们也被感动着。

有个小姑娘已经符合出舱条件了,但是她主动提出想要继续留下来当志愿者,当然,为了她的安全,我们必须“拒绝”她的好意。

可是她当时的那句话却让我破防了,她说,你们都来帮我们,我们更要帮帮自己。

她懂事的样子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儿子。

出发那天,28个月大的小女儿拉着我的行李箱,喊着要跟我一起来。而10岁的儿子明显懂事了,他只是轻轻地走到我身边说,妈妈,我会好好学习的。说完,他就转身进了房间,而我已经看到了他有些泛红的眼眶。

知子莫若母,他们这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


张春慧:“那是我们心中的光啊”

我们整个湖州队有75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宝贝,为什么我们都愿意驰援上海呢?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因为被人需要。

到达上海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反复演练穿脱防护服,为的就是更好地防护自己,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任务!

进舱后,在密闭的房间里,炎热的天气下,我们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靴套,同时还裹着尿不湿,这无疑于大夏天站在烤炉旁,走也不是坐也不是,汗水从额头下巴滴落,不能用手挥去,只能感受着,汗流浃背,衣服紧贴肌肤,若偶尔汗水滴落至眼内,也只能使劲眨眼睛让它流出来……

由于工作时间长,口罩带子可能会滑轮导致耳朵异常疼痛,戴眼镜的更加,因为耳朵承受的压力更重。那是一种想碰不能碰,又痛得深入毛孔的那种感觉,那一刻,好想念能够呼吸自由空气的日子。

不过不管有多辛苦,在得到大家肯定的那一刻,我们又一次满血复活。

那天,有一位上海阿姨跟医生说,她进方舱的时候特别害怕,她当时就跟老伴说,最好能碰上浙江的医疗队,“那是我们心中的光啊!这么危险的时候,你们不怕苦不怕累来帮助我们,这份恩情我们上海人放在心里!”

你看,总有一些暖意能够填平我们疲惫的身心。爱和希望永远会比病毒传递得更快、更远。


沈慧艳:“辛苦了,南浔的大白。”

这轮疫情发生后,我一直在临床一线参加防疫工作,知道我们医院要成立援沪医疗队,我也第一时间主动报名。

因为方舱收治的患者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症,除了常规治疗以外,更需要心灵的慰藉,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专心去沟通,让他们抛下对疾病的焦虑,让方舱生活充满温暖。而我之前一直在窗口工作,丰富的待人处事经验也让我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充满信心。

我被分在采样组,不仅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有时还要推着治疗车来到患者身边完成采样,而身材瘦小的我,时常动作笨拙,但也坚持按时完成了每天的采样任务。

患者每天最希望看见我,希望我能带给他们好消息。还记得那天给一位老大爷采样,好了他就说了一句:“辛苦了,南浔的大白。”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心里一下子暖暖的。


她们是身穿白大褂、与病毒近身搏斗的医务工作者;她们是冲锋在前、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她们是不知疲倦地下户走访、安抚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社区工作者;她们是随时待岗、向群众传播疫情最新消息的新闻工作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湖城广大女性身穿“战甲”,立足岗位职责,发挥自身优势特长,逆行而上,在疫情防控攻坚战中亮出巾帼底色,展现出巾帼担当。

她们,是湖城最美抗疫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