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召开千名“三衢和姐”进“共享法庭”助力基层治理行动暨“平安家庭”建设工作推进会
“三衢和姐”进“共享法庭” 助力基层治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等重要论述及市第八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为我市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做出更多贡献,6月16日,浙江省衢州市召开千名“三衢和姐”进“共享法庭”助力基层治理行动暨“平安家庭”建设工作推进会。 浙江省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方芳,衢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吴松平,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危辉星,市平安办、市中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和市妇联主要领导,各县(市、区)平安办、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和妇联主要领导,部分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市级“三衢和姐”导师团成员、部分“三衢和姐”代表在主会场参会;各县(市、区)设视频会分会场。 省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方芳出席会议并讲话 衢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吴松平对“三衢和姐”工作提出要求 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危辉星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平安家庭”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是妇联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全市要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把“平安家庭”建设作为推进“除险保安”、构建大平安格局的有效举措,不断增强“平安家庭”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深化“三衢和姐”和“共享法庭”等载体的融合,努力将“三衢和姐”打造成“平安衢州”建设的金名片,全面提升衢州市“平安家庭”建设整体水平。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重点要抓好三个“一”:一是建强一支队伍。通过建立队伍联育机制、工作联动机制、导师挂联机制,3年实现千名妇联主席及维权执委轮训全覆盖的目标,着力培养一支知民情、懂法律、会调解、敢碰硬的“两专”型“三衢和姐”队伍。二是建好一批工作室。通过标准化建设、常态化运行、多元化服务、数字化应用,到2024年全市建成200个以上规范化的“三衢和姐”工作室,使之成为一站式化解家庭矛盾的“便捷窗口”,是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身边的“普法课堂”。三是畅通一条诉调对接渠道。通过提高家事纠纷排查质量、提升家事矛盾化解实效、创新家事调解工作模式,为推动我市矛盾纠纷化解“136”工作格局(即10%化解在区级、30%化解在镇街、60%化解在村社和网格)做出贡献。 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三衢和姐”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推动工作创新,确保“平安家庭”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会上,柯城区法院、江山市司法局、龙游县妇联、“三衢和姐”代表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与会领导为首批“三衢和姐”工作室代表授牌 为市级导师团代表颁发聘书; 为“三衢和姐”兼任共享法庭庭务主任代表颁发聘书; 婚姻家事纠纷调解是妇联的特色工作,女法官是法院的“半边天”力量。2020年,市妇联与市中院共同成立了11家乡镇级的市级“女法官工作站”,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三衢和姐”工作室的雏形。2021年,柯城区妇联依托妇联执委“和姐工作室”家事纠纷调解品牌,与柯城法院携手,将法院“女法官”和妇联“和姐”相融合,推出了第一个“三衢和姐”培养计划,目的就是提高基层妇联执委专业化、法治化水平,解决基层妇联执委参与家事调解“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实际问题。 去年4月在柯城区试点以来,柯城区“三衢和姐”共接待当事人864人次,提供心理疏导469次,化解家事矛盾纠纷173件,诉前调解成功率达75%。 市妇联在柯城试点的基础上,联合法院、司法等部门在全市实施千名“三衢和姐”进“共享法庭”助力基层治理行动。以优秀女法官、女律师、专职女性调解员为骨干,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主席、维权执委及市县两级“家调会”专兼职调解员为主体,通过部门联合开展法律培训、实务辅导、工作指引,培养千名遍布衢州城乡基层、致力于妇女儿童维权与家事矛盾纠纷调化解的“三衢和姐”,为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提供巾帼智慧。 会前,主会场参会人员现场考察了柯城区法院“三衢和姐”工作室和柯城区白云社区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三衢和姐”工作室。 ⏫柯城区法院“三衢和姐”工作室 ⏫柯城区白云社区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 “三衢和姐”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