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妇联探索打造“共富工坊”八种模式稳稳托起三衢女儿“共富梦”
今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妇联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目标,锚定共富“新坐标”,立足妇女“最需要”,发挥妇联“最擅长”,大力实施“巾帼共富百千万行动”,积极探索“共富工坊”八种模式,即打造来料加工式、农场式、联盟式、赋能式、融合式、连锁式、飞地式、孵化式“共富工坊”,推动广大妇女创业增收,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贡献巾帼力量。 01.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 促进妇女家门口创收 位于柯城区石梁镇下村村的衢州德贤纺织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占地面积近15亩,包含下料、绣花、机车、包拖等多个车间,有100多名女工为当地留守妇女。女工们通过加工拖鞋,平均每月工资收入4000多元,又能兼顾家庭,幸福感十足。 德贤纺织主要生产室内拖、家居拖鞋,经过多年发展,从原来的来料加工点转型升级为一家“链主型”来料加工规上企业,企业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平均月生产量可达40万双,产品以出口外贸为主,年产值约6000万元。公司在柯城华墅、江西上饶、宁波慈溪等地还设立外发加工点12个,共吸纳周边村庄200多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年发放加工费近500万元。 德贤纺织仅仅只是衢州市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的一个缩影,分布在全市域的众多工坊通过自建、租赁厂房经营来料加工,成为吸引陪读妈妈、低收入农户群体就近灵活就业的主力军,帮助妇女实现了家门口持续稳定创收。 02.农场式“共富工坊” 深耕产业托起致富梦 在2021年度获得“浙江省最美巾帼新农人”的80后返乡大学生林项霞,深耕传统产业,积极探索农场式“共富工坊”模式,走上规模经营和高效发展道路,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推动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江山市项霞家庭农场以粮油生产、加工为主,粮油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300余亩,流转土地涉及8个乡镇(街道)的31个行政村,连接农户3000余户,每年发放土地流转租金260余万元。 农场积极引进生产线,推进“机器换人”,与高校、农科院合作研究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集约化,通过长期劳务用工、收购农民粮食、为种粮散户提供机械服务等方式,带动本地1000多户农民年均直接增收300余万元、节本增收380万元以上。 03.联盟式“共富工坊”搭建创业帮扶大平台 “幸亏赶上了木兰创业联盟这班顺风车,让我们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了……”木兰创业联盟成员、龙游米百旺食品负责人方国英高兴地说。 龙游木兰创业联盟创始于2019年,联盟成员共53名,目前已开展15个联盟项目,主要分为农业、工业、食品三大类,并分别设立了三个巾帼创业帮扶实践基地。近年来,在龙游县妇联的指导服务下,木兰创业联盟带头组建“联盟式”共富工坊,通过创新项目合作方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开展产业技能培训、迭代升级管理模式等途径,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资源共享,营造1+1>2的良好共建效果,帮助更多女性创业者解决实际困难,组团奔共富。截至目前,木兰创业联盟已经带动3500余名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实现年人均收入约5万元。 04.赋能式“共富工坊” 增强女性创富内动力 非遗手艺传承人吴争仙的“巾帼共富工坊”,主要通过培训赋能促进妇女就业增收。工坊产品以手工编织为主,吴大姐前后在社区周边通过沙龙、技能比武等形式开设爱心技能培训班52余次,培训妇女近6000人,带动就业200余人。吴大姐还成立了“陪读妈妈手工编织团”,为有需求的妇女带去技术、订单和资源,有效促进“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同时实现非遗技艺传承。 在柯城区妇联的支持下,2020年“妇”字号“北川柯城吴大姐巾帼扶贫车间”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落地,采取传授“羌绣+编织”技艺,订单回收一站式交付成品等举措,带动当地300位家庭困难妇女、单亲妈妈等实现灵活居家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7000元左右。 下一步,衢州市妇联将坚守引领服务妇女、带动妇女创业就业的初心,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执委的作用,积极培育妇字号“共富工坊”,以“小工坊”展现“大作为”、辐射“大周边”,带动三衢女儿携手奔向共同富裕、创造幸福美好未来。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