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南平市妇联探索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进“顶梁柱母亲”帮扶行动

来源:福建省南平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3-12-18 15:24:18

今年以来,南平市妇联聚焦因夫妻离异、丈夫过世或失去劳动力等原因成为家庭主要精神支柱与经济来源的“顶梁柱母亲”群体,探索建立陪伴式全链条帮扶机制,在10个县(市、区)全覆盖开展“顶梁柱母亲帮扶行动”,从就业赋能、心理疏导、家庭关爱等方面开展“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服务“顶梁柱母亲”群体走出困境、共同发展。目前,已入库全省首批“顶梁柱母亲”150人,占全省帮扶数的33.6%,获得资金与帮扶人数均居全省首位。10月30日,全省促进女性就业创业暨巾帼家政进社区推进活动在松溪县召开。

创新帮扶模式

放大“专业+资源”乘数效应

一是创新帮扶模式

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卓晓銮在政和县“顶梁柱母亲”家中慰问

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田怡慰问“顶梁柱母亲”

探索“妇联主导+社工组织推进+专业评估督导”联动帮扶模式,争取市慈善总会善款100万元实施购买社工服务项目,遴选长期开展妇女关爱公益项目、认同“顶梁柱母亲”项目价值理念,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具备个案跟踪服务能力,且有稳定志愿服务团队的社工组织作为合作伙伴,推进妇联规范化帮扶、社工专业化服务、志愿者常态化支持深度融合,破解妇联组织人手少、专业力量不足的困境,实现“1+1>2”的效果。

二是强化帮扶管理

构建“10+10+2”工作格局,即10个县(市、区)确定10家社工组织作为“顶梁柱母亲”帮扶项目执行机构,市本级委托2家社工机构分别承担督导和评估职责,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督导—结果评估”的闭环式管理机制,全过程跟踪项目进展、资金使用、帮扶对象变化等情况,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三是完善帮扶督评

南平市举办项目督导培训班

采取“线下集中督导+线上个别督导”形式,规范评估标准,量化评估指标,通过“中期评估+末期评估+财务审计”,对社工机构及社工服务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审计结果作为拨付资金的依据,倒逼社工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市妇联根据工作需要开出“课程清单”,定期举办社工组织服务力提升培训班,提升社工服务能力。目前,已邀请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天津市潮汐公益服务中心等单位专家,为我市社工组织授课培训24场次。

强化专业支撑

实现“需求+供给”精准匹配

一是一人一档“画像式”精准识别

市县乡村妇联四级联动,通过线上发布宣传、线下走访入户调研,深入了解困难母亲的家庭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与社工组织联合评估筛选,确定150位“顶梁柱母亲”为帮扶对象,建立信息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如,通过评估绘出“顶梁柱母亲”多数学历水平低、专业技术不足的“轮廓”,将需要心理支持、需要紧急救助等“画像细节”进行标记,夯实帮扶基础。

二是一户一策“定制式”贴心服务

浦城县妇联、浦城县卫生健康局和浦城县美好生活社工服务中心在南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为“顶梁柱母亲”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聚焦“顶梁柱母亲”“缺什么”与我们“有什么”、能“扶什么”精准对接,从个体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就业赋能、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人文关怀、改善生活等5个方面,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个性化帮扶方案,做到“一人一策”。截至目前,已为74%“顶梁柱母亲”制定个性化就业策略并顺利就业。

三是一户众帮“陪跑式”跟踪帮扶

政和县组织“顶梁柱母亲”开展出游活动

探索推行“1+3+1”帮扶模式,汇聚慈善总会、民政等机关单位、爱心企业,以及妇联执委、巾帼科特派、家教讲师团、巾帼法律志愿者力量,与“顶梁柱母亲”结对子,由1名妇联干部、3名志愿者、1位“顶梁柱母亲”组成帮扶小组,提供多对一帮扶,定期联系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顶梁柱母亲”困难有人帮,求助有回应。

突出就业创业

实现“个人+家庭”系统增能

一是延伸帮扶

整合教育、医疗、民政等部门资源,将帮扶扩展到“顶梁柱母亲”家中“一老一小”,提供婴幼儿早教、儿童入学、老人照护等多样化服务。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专家为“顶梁柱母亲”开展讲座,改善“顶梁柱母亲”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亲子沟通互动关系,促进家庭成员关系协调,为“顶梁柱母亲”就业解决后顾之忧。目前,已为76个“顶梁柱母亲”帮扶家庭提供服务,64%的“顶梁柱母亲”家庭照料负担得到缓解。

二是提升技能

建阳区成立“顶梁柱母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并开展培训

坚持“授人以渔”,瞄准“顶梁柱母亲”增加家庭收入的现实需求,链接各方资源,提供实用技术、电商、家政等技能培训和各项支持,累计培训123人,帮扶就业57人。同时,发挥巾帼示范基地、巾帼企业和“家门口”灵活就业点等“妇”字阵地作用,促进就业增收。如政和县妇联在校门口设立“移动车间”,帮助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顶梁柱母亲”就业和陪读两难问题。

三是激发动力

松溪县妇联、松溪县善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顶梁柱母亲”亲子活动

瞄定“顶梁柱母亲”被标签化后的心理困境,探索去标签化帮扶路径,引导“顶梁柱母亲”参加巾帼志愿服务,在“救助—自助—助人”的转化过程中提升个人价值感。目前,通过“妇工+社工+义工”队伍常态化、陪伴式跟踪服务,联合心理专家为压力大、情感焦虑的“顶梁柱母亲”提供咨询服务、心理干预和情绪疏导共117人次,帮助她们重建信心、重拾希望,逐步摆脱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