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立足试点探索,培育儿童友好“社区样版”
日前,在盱眙县黄花塘镇芦沟社区的儿童共享菜园里,一场拔萝卜的“比赛”嗨翻了天。“这块儿童共享菜园里的各类蔬菜都是由社区的小孩子们种植、打理的。”芦沟社区妇联主席朱建萍告诉记者,去年6月,社区从原有的共享菜园里划出了一块闲置土地,面积约为60平方米,由社区儿童自愿认领。依托儿童共享菜园,社区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开展自然体验活动,带领社区儿童走进田间地头,感受泥土芬芳,体验农家劳作,彰显儿童友好理念。


去年以来,淮安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以儿童友好社区试点为切入口,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通过各地自主申报,共确定13个试点社区。在此基础上,出台《关于开展市级示范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优化社区儿童公共服务、支持儿童参加社区事务;出台《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试行)》,在试点社区实施微空间改造计划,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推动各试点社区进行室内外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
在芦沟社区的儿童们忙着在共享菜园里收获蔬菜的同时,清江浦区黄码镇甘露村的儿童们正围绕着村党群阵地的打造开展着精彩的议事活动。“我认为村里应该多一些卡通垃圾桶。”“我觉得最好在党群中心前画上‘跳房子’的方格,我们都爱玩。”小议事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以儿童视角看村里的发展,赋能基层治理。“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针对不少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思路。”甘露村妇联主席陈华梅说,去年以来,他们村成立了“甘露小当家”儿童议事会,围绕“压岁钱该怎么花?”“怎么样度过快乐安全的暑假?”“如何动员更多儿童参与村公共事务?”等主题,开展议事活动。从“破冰”到“有为”,“小鬼当家”真正提高了儿童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儿童友好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淮安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实施“筑梦明天——淮安市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建设增能计划”,通过每月举办1期培训、交流等,推动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建设和儿童友好微空间改造工作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已举办6期培训,其中外出学习考察1次、县区内观摩3次。
打造友好成长空间,让城市温暖童心,让孩子喜爱城市。“适儿化改造就是要以‘一米视角’看城市。只有把服务视角低下去,才能把城市温度提上来,关爱好‘祖国的花朵’。”清江浦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孟静说。走进人民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儿童的关注与关爱从细节处得以彰显。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成人扶手下方,专门加装了儿童扶手;在桌角处加装上了防撞保护垫;在卫生间专门为儿童设置了低位洗手台;在儿童活动室则摆满了小圆凳、小矮桌……据了解,借助紧邻学校的位置优势,该社区面向儿童,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系列“有颜值、有温度、有特色,更友好、更便利、更适儿”的活动场所,设置社区家长学校、未成年人阅读共享空间、妇女儿童之家、儿童科普馆、天台种植园等多个功能室,可供开展儿童议事、亲子实践、手工制作、烘焙、书画、音乐鉴赏、舞蹈、自然科普等各类活动,为辖区家庭和儿童提供了休憩、学习、游戏、阅读、兴趣拓展、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的儿童友好环境。
各县区“自选动作”亮点纷呈
淮阴区针对困境儿童群体,成立“爱心姐姐帮帮团”,实施“巾帼在行动 关怀暖人心”项目。
洪泽区对接区法院,组建“法官姐姐护蕾小屋”,定期开展以法治教育、权益保障等主题活动。
金湖县坚持“一社一品”的儿童友好服务模式,在平安路社区成立公益教育联盟,常态化开展“周末课堂”活动;在衡阳路社区结合“油田文化”特色,开展“听石油伯伯讲故事”等亲子活动。
涟水县建立“1个党支部+社会组织+儿童议事会+志愿者”的“1+3”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经开区御西社区依托“党建商圈联盟”,开展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完善困境儿童保护体系,常态化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指导、儿童公益活动等。
淮安区恩来社区利用社区家长学校阵地,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生态文旅区绿地社区以“1+1+N”为布局推进儿童友好社区空间建设,其中“1”指建立一个儿童服务中心,“1”指打造一个儿童之家,“N”指在居民区设立儿童运动场地。
工业园区胡庄村定期开展未成年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下一步,淮安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将继续推进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建设,进一步推动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5个方面友好在社区中落地见效。
相关新闻

【妇联主席直播间】辽宁省妇联主席李建平:十大平台齐发力 精准关爱服务妇女儿童

【妇联主席直播间】山西省妇联主席黄岑丽:品牌引领强服务 奋进建功新征程 全力推动山西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发挥群团组织宣传引导作用 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河北省妇联主席:刘文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建设贡献巾帼力量

【妇联主席直播间】陕西省妇联主席王玉娥:高举伟大旗帜 凝聚巾帼力量 谱写陕西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