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妇联“循理赋能·福见万家”巾帼系列品牌出新出彩
中国妇女十三大胜利闭幕后,我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为主线,紧扣中心大局,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妇女发展、维护妇儿权益、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深化妇联改革等重点工作,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牢记嘱托,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争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在新征程上谱写“半边天”更加绚丽的华章。
2023年以来,建瓯市妇联主动融入“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城市品牌创建行动,着力实施“三心”工程(即“法爱同心”“点亮童心”“以德润心”),创新打造“循理赋能·福见万家”巾帼系列品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关爱妇女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有序有效,创建有深度、有温度的“娘家”品牌。
实施“法爱同心”工程
以“联”为媒促进家事调解有力度
建瓯市妇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市法院、检察院、民政局等部门,吸收借鉴朱子理学中以家为本的内涵,创新“一三五·同心圆”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一个基地(即“朱子文化”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三项机制(即法官能动干预机制、社会关系修复机制、家庭教育指导机制)、五大平台建设(即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多元纠纷化解平台、联合反家暴平台、校园法治教育平台、巾帼志愿服务平台)。通过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努力构建美好家庭精神家园。该机制在南平市2023年改革创新项目答辩中获得优秀成绩。
“联”建社会综合服务平台
聚焦社会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巾帼心理咨询师、巾帼法官等的作用,及时介入解决贫困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缺失问题,为贫困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办事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联合民政局、法院成功审理办结福建首例“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指定公职监护案件(该案件入选2022年度福建省妇女儿童维权十大优秀案例和2022年度福建法院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建瓯市妇联持续对该监护案件给予关心关注,并组织相关人员上门提供爱心服务。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发动社会各界各行业热心公益、有专业特长的38位优秀女性,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参与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彰显新时代女性的社会责任和巾帼力量。依托巾帼志愿服务品牌,推动“百姓说理之家”品牌调解做实做细,100余名巾帼金牌模范调解员通过和风细雨的调解促和谐、解民忧,让普法宣传深入民心。队伍成员肖玲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联”建多元纠纷化解平台
“循理解纷”,以理服人,注重从家庭成员关系入手,借助“民俗故事”,灵活运用“情理法”调解纠纷,将缓和家庭矛盾、防治情感创伤、保护弱势群体贯穿纠纷处理全过程,推进纠纷实质性化解。建立“党建+网格”模式,将妇女工作者融入市、镇、村三级综治网格,聘请各行各业妇委会主任、镇村妇联主席作为家事调查员,结合“吃茶话事”民俗,定期进社区、进乡村话家常、唠农嗑,宣传法治政策,全年排查家事纠纷27件,做到家事矛盾不上交,家事纠纷就地解。设置了“温馨调解室”,创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该实践基地先后接待参观学习200余人次。推出《困境婚姻修复计划》《离婚父母合作计划》,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落地,婚姻案件调解成功率达71.5%,赡养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100%。
“联”建反家暴法治教育平台
与市法院、市公安局联合,在全省率先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一站式申请和执行协作机制,印发《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一站式”申请和执行协作机制的工作方案》,前移申请平台、第一时间对来访的受暴妇女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和申请,将司法优势与妇女“娘家人”的特点有机结合,打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组合拳,织密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大网。2023年8月,建瓯市妇联推动人身安全保护令“一站式”申请和执行协作机制的做法被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第一现场》专题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将“循理”思想融入到校园的法治教育,充分发挥法院家事少年庭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的示范带动作用,设立“巾帼护苗法官工作室”,选派8名巾帼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每年为新生和新入职教师开设法治课2000余人次,协助学校依法处理学生校园欺凌、校园纠纷、家校矛盾等“疑难杂症”,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
实施“点亮童心”工程
以“文”化人筑牢德育根基有深度
建瓯市妇联依托区域优势,充分发挥“朱子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实施“点亮童心”工程,通过系列活动将循理赋能思想植入孩童幼小心灵,丰富孩童情感世界,养成明事理、顾大局、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良好习惯和思想品德,让孩子在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协同共育,打造优质平台
建立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区为平台、专业为支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全市各类教育资源,邀请家教公益讲师团进社区为孩子举办“朱子家风家训”故事分享会200余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家教讲师团独特资源优势,鼓励更多热心家教事业的优秀女性参与家教公益活动,逐步形成能满足不同个性化家庭需求有效服务社区(村)的家教特派员队伍。
守护未来,助力童心启航
与有关部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设立“百合花开”馨课堂建瓯教学点,吸收家长学员130余人,推出线上课程6门160余课时,组织线下公益课10场370余人次。深化“百合花开”品牌建设,畅通未成年人维权渠道,关注特殊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社会观护,组织法治第一课、开庭开放日、模拟法庭等活动,教育师生20000余人次。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困境儿童关爱行动,186名“爱心妈妈”与213户困境儿童结对,打通关爱服务“最后一公里”。组织市实验幼儿园等部门积极开展公益募捐活动,以“童心同力”凝聚爱心,帮助困境儿童点燃希望、健康成长。2023年汇聚善款10000余元,于“六一”期间用于帮扶救助特殊困境儿童。
传承非遗,文化滋润童心
联合市第一小学、实幼等学校走进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循理赋能·点亮童心”萌娃快闪、“循理送福·福润万家”系列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快闪”的形式,吟诵朱子故事,再现朱子生平,以艺术形式激活文化基因,助力古城文化振兴。积极推动建安盏巾帼传承人黄少屏在入驻互联网媒体平台的同时,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50余场,让宋韵建盏文化走进孩童生活。携手北苑点茶非遗传承人刘媛,引领创办宋茶北苑茶旅研学基地,承接各类研学活动60余场,覆盖1000多人次,完整展示中国传统制茶、点茶技艺,吸引孩童学习体验建盏茶学文化,感受千年建州·理学文化魅力。
实施“以德润心”工程
凝聚合力回应群众期盼有温度
以大党建引领聚新合力,将循理赋能思想融入村庄、社区,营造共建、共享、共情、共乐氛围,和合与共、夯实幸福之基。
互融互促,推动“好家政”服务进村(社区)
以村(社区)党组织为中心,融合一体,聚合成衔接有效、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项目共育、互促共荣的双向互动共同体。2023年以来,建瓯市建立家政进村(社区)站点31个,为村(社区)村(居)民提供母婴护理、保洁、养老护理等专业家政服务,吸纳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妇女就业近18000人次,通过送培训到村(社区)、送技能到妇女身边、送服务到家庭,推动村(社区)家政服务和妇女工作互融互促。
拓展服务,筑牢“小网格”巾帼力量
充分发挥妇联干部引领、服务、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作用,组织发动执委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吸收各级妇联执委、妇女群众进社区网格,将服务延伸至最小单元,以红色激情育民心、蓝色青春乐民心、绿色环境舒民心、橙色温暖亲民心、青色柔和安民心等五色文化为特色,不断增强社区凝聚力,营造温馨和谐美好社区。2023年以来,已吸收1000余名妇女进社区网格,开展各项服务项目3000余次,评选表扬“最美巾帼网格员”50名,在服务社会基层治理中彰显巾帼风采。
搭建平台,推进妇女就业创业
以理学“家文化”汇聚社会慈善力量,助力15名“顶梁柱母亲”自强自立走出困境。携手至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困境母亲共进社”,联合万阳职业培训机构举办专项技能培训班9期。通过以“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关爱帮扶”“家庭支持”为主的服务模式,形成帮扶困境母亲的“就业+关爱”两大互助平台,有效提升困境母亲就业能力。以村、社区为就业信息服务站,打造家门口灵活就业点37个,为妇女群众提供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实现顾家增收同频共振。链接资源助力将军山“姐妹花”联手回乡创业,打造深山有机茶叶基地,带动全市155户农户学习标准化有机茶园耕作管理模式,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让科技赋能有机茶。在朝阳竹编帽业有限公司成立妇委会,打造全国首批“美丽工坊”,为620余名妇女群众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编”出幸福好生活。
相关新闻

福建省三明市妇联:在助力茶产业发展的赛道上精彩绽放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妇联:“妈妈的味道”共享传递家乡味

【妇联主席直播间】辽宁省妇联主席李建平:十大平台齐发力 精准关爱服务妇女儿童

【妇联主席直播间】山西省妇联主席黄岑丽:品牌引领强服务 奋进建功新征程 全力推动山西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发挥群团组织宣传引导作用 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