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 听见梦想 ——“山村学校广播站”以行动书写“有声”大爱
从东海之滨到塞上江南,“山村学校广播站”公益项目跨越2000多公里,于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中心学校正式开播。崭新的广播站不仅是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窗口,成为农村学校了解广阔世界的平台,更是一扇通向孩子们心中无限梦想的大门,给更多热爱主持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2023年10月,市妇联深入马莲渠中心学校实地考察并开始谋划筹建工作。从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到最终投入使用,项目共持续了8个月。同时,通过提供“硬件+软件”结合的教育帮扶,共同推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以爱心与真心书写了“跨越山海听见梦想”的力量。
广播站让农村孩子勇敢表达自我
5月31日上午10点,马莲渠中心学校学生做完眼保健操后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室,嬉闹声回荡在校园上空。伴随着校园广播站的广播声响起,喧闹的校园很快安静下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巾声有约’校园广播和大家见面了,我是第二期的主持人杨佳悦。明天就是儿童节,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节日的由来。”小主持人稚嫩洪亮的声音从校园广播中传出,回荡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广播站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稀罕物,已经有十几名同学都来找我报名,希望练好普通话,成为和杨佳悦一样的小小主持人。”该校教师郭慧宾介绍,学生报名热情高涨,开始敢于表现自我。
马莲渠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706名学生。“学校以前没有广播站,只有一台播音器,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同学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相对薄弱。”该校党总支书记丁红军表示,校园广播站的成立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作用,积极构建信息化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200多个日夜的筹备,2000多公里的等待,这份来自东海之滨的爱与期待,已融汇在黄河之滨。开播仪式上,来自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新李、宁夏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马丽为同学们开展培训,从基本的发音方式到表达技巧……在一遍遍的发音与练习中,在一次次的引导与鼓励中,孩子们目光中的羞怯与腼腆逐渐淡去,他们端坐起身子,微微扬起下巴,拿起话筒,勇敢地开启了一场美妙的“声音之旅”。
“好神奇!按下这个按钮,我的声音就从话筒里传出来了。”刚播报完的学生王洋好奇地瞪大双眼,不可置信地说。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依次坐上主播椅,戴上耳麦、调动音轨,体验当一回电台“小主播”。接着,两位老师又与小主持人们配对搭档开始模拟主持,通过对主持场景的真实还原,让孩子们适应播报的语速和节奏,快速进入到“主持人”的角色里。“我希望能给小朋友们种下一颗种子,一颗勇敢展现自我、蓬勃向上发展的种子。当看到大家在话筒前自信表达自我时,我想‘这颗种子’已经发芽了。”新李感慨道。
马丽表示,广播站的成立让孩子们有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和了解媒体生产制作的机会,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们心田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一段贯口连着一曲童谣,一支朗诵串着一首诗词,大手拉着小手,“大树”护着“小树”,传承的爱在童声里绽放。
校园广播站的落成,不是故事的剧终,而是梦想的起点。开播仪式上,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还向学校捐赠了视频公益课程。“未来,我们将结合马莲渠中心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语言表达和播音主持系列公益课程,并对接联系高校大学生与学生进行结对帮扶,组织开展支教活动。同时,组织马莲渠中心学校学生前往长三角区域开展研学活动。”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副主任魏迎娣说。
471个微心愿架起“山海情”
“亲爱的马莲渠中心学校的同学们:你们好!见字如晤,展信舒颜。我们是远在上海、杭州、南京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今年我们将带着一座奇妙的‘山村学校广播站’来与你们相见!虽然还未曾谋面,但我们彼此的认识就从此刻开始吧!写下第一封回信给我们,这封信里可以包含一个你们的小小心愿,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所念所想,必有回响!……”
今年1月,一封来自上海的书信,将千里之外的温暖和关爱送到了马莲渠中心学校师生们手中。471个微心愿的故事也从那时开始。
“我想要一盏台灯。”
“我想去一趟南京,感受南京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我想要一副羽毛球拍。”
……
这些小小的愿望,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马莲渠中心学校的同学们来说,却是一直以来的梦想。
马莲渠中心学校校长鲁昆介绍,学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比较大,他们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农村里的孩子,都特别淳朴和懂事,也很上进。他们知道父母的难处,平日里也很少说自己的一些心愿。一听说可以有心愿礼物,孩子们特别兴奋,纷纷和老师说了想要的礼物。”鲁昆说。
据统计,活动共征集471个微心愿。其中,文具类111个、书籍类48个、生活用品类75个、咨询类17个、课程类194个、其他26个。通过整合梳理、结合实际情况,由上海市妇儿服务指导中心认领126个微心愿,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认领117个微心愿,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认领121个微心愿。“我们的志愿者认领微心愿后,仔细挑选礼物,希望用爱和温暖点燃农村孩子心里的焰火,成为照亮她们的一束光。”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主任裘璋群深有感触地说。
“这个书包真漂亮!”“这个文具盒很好看!”5月30日上午,在马莲渠中心学校的操场上,全校孩子都领到了爱心礼物,这份礼物将让他们永远铭记。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儿童节礼物,谢谢叔叔阿姨们。”今年上五年级的陈凯乐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这次他的心愿是买一套四大名著。他告诉记者,将来想成为一名教师,因为教书育人很光荣。
“千里送爱心,情谊深似海,我们很感动。学校会用好这批爱心物品,孩子们也会好好珍惜,并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鲁昆坦言,拿到礼物后孩子们都很高兴。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也让爱心人士关注到了农村孩子们的情况。
特别的爱给轮椅上的你
“没想到吴忠还有这么励志的残疾人,如果有机会,我们想见一见她们一家人。”来吴的上海、南京、杭州三家妇女儿童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建设山村广播站时,偶然了解到我市残疾运动员马尚俊身残志坚的故事,商议之后希望见马尚俊一面,给予这个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
5月30日,家住红寺堡区大河乡石炭沟村的残疾运动员马尚俊一家来到利通区马莲渠中心学校,见到了四位“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全家5口人,丈夫马尚俊于2019年发生车祸,四肢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丈夫接触到了残疾人训练,从此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马尚俊的妻子马小芳向在座的来宾如实介绍了家中情况。
当了解到马尚俊三子马骁发生车祸,面部仍然留有较大疤痕,每半年需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进行复诊后,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主任黄链建表示,将积极帮助协调专家为马骁进行会诊。“回到上海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先去联系医院,看看能否将每半年一次的复诊转为线上会诊,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出一部分交通费和住宿费。”黄链建说。
“拿到奖牌的那一刻,我和妻子相拥而泣。比赛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让我重拾了信心。”听着马尚俊对于运动竞技的热爱,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曹建春勉励他继续保持热爱,他将帮助马尚俊协调相关训练事宜。“回顾过往,我经历了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遭遇,也体味到死而复生、凤凰涅槃的独特滋味。我一定不辜负各位爱心人士的心意,全心全意备战比赛。”马尚俊满含热泪,感谢一份份爱心与善行。
这场以教育之名、跨越山海的“有声”大爱,通过市妇联的牵线搭桥,最终让人间大爱在马莲渠中心学校落地生花,为乡村孩子送去关爱,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爱心接力将不会“掉棒”,“山海”故事也将不断续写。(宁夏妇联通讯员:吴荣、王丽琴)
相关新闻

“小”暑有“大”爱 情暖困境儿童 共绘温馨画卷

石榴花开 异地有家 | 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妇联开展“异地有家·离乡有爱”关爱行动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