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妇联“三化”协同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
温州护航儿童暑期快乐成长,浙江省温州市连续三年开展“儿童友好生活季”品牌活动。7月31日,在海霞精神“童”传承——2024年温州市儿童友好生活季活动上,启动“爱心妈妈”关爱项目组团帮扶结对。 温州市妇联强化各方协同,汇聚关爱力量,在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结对关爱行动,形成“多方协同、多层联动、多点发力”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我市8618名“爱心妈妈”与7915名“三类儿童”进行了“一对一”“多对一”结对。 多样化招募,顶层设计有章有法 制定方案明目标 联合市委社工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10部门制定出台《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及内容,精准对接各方资源,建立”三类儿童“结对关爱数据库。 爱心妈妈爱心家庭爱心单位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三年行动 广泛招募全覆盖 在爱心妈妈招募结对的基础上,结合市直部门组团包联、“牵手帮共富”行动,市国资系统“先锋引领 微光成炬”行动,两新党建“双强争先”行动,妇联“芳邻守望”公益计划,宣传发动爱心单位结对儿童所在村(社)、爱心家庭结对儿童所在家庭。 妇联系统强示范 制定《温州市“爱心妈妈”关爱项目组团帮扶结对工作方案》,发挥妇联干部“领头雁”作用,采取点面结合,组团结对与个人结对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市妇联机关、下属事业单位、团体会员和高校妇联组团结对12个县(市、区),共同开展关爱服务工作。 精准化关爱,结对帮扶有声有色 市本级启动“慧心护童”项目,争取国家一级演员陶慧敏女士首笔善款10万元,为150名儿童送爱心礼包和助学金。瓯海区女企业家联合会、海派医药有限公司各捐赠5万元善款及爱心礼包。永嘉红十三爱心社累计助学4630名儿童,捐助1180余万元,建成16座“电靓童年”爱心书屋。 创新关爱活动载体 依托妇儿驿站、儿童友好试点单元等阵地,加深“爱心妈妈”与留守困境儿童交流,让儿童感受家温暖。洞头区开展“阳光书房 与你‘童’行”活动,瑞安市开展“共享蓝天伴爱成长”活动,永嘉县“爱心妈妈”组建“留守儿童舞龙队”,传承村庄舞龙传统。 通过定期随访和线上联系,加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监护职责、家庭教育、亲情关爱和生活关爱服务。文成县推出“公益关爱+研学实践+教育课堂”模式,开展“爱心妈妈”活动80余场,惠及1300余名留守困境儿童。苍南县融合爱心妈妈与彩虹计划,根植彩虹课堂、彩虹助学、彩虹心愿、彩虹礼包等项目,构建关爱网络,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项目化运作,暑期关爱有效有力 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结合儿童需求,招募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女大学生等社会热心人士,根据特长成立家庭教育、普法宣传、校外教育、亲子阅读、安全守护、明眸皓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儿童关爱志愿服务。 建强妇儿服务阵地 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成立暑期托管服务,解决暑期孩子们无人看管的问题。瑞安妇联开设“新童筑梦”“益童成长”等托管项目。龙港市以“托+管+教”模式,开设非遗、科技、安全教育等暑期特色课程。泰顺县举办“候鸟助飞”“缤纷夏日”等公益夏令营项目。 丰富暑期关爱服务 深入实施儿童友好服务项目,龙湾区组织“爱心妈妈”“平安妈妈”入户开展防溺水宣传,瓯海区“爱心妈妈”宣讲团对留守儿童进行自我防护知识培训,泰顺县爱心妈妈团走进乡镇、社区、校园开展普法课堂,鹿城区开展西片留守儿童结对和心理健康关爱行动。 下一步,温州市妇联将进一步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结合暑期关爱活动,擦亮“浙里育苗护才”工作品牌,推动关爱活动更加落地见效,可感可及,让家长和儿童能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