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巾帼“致富花”结出团结“幸福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助力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园见行见效
“感谢‘娘家人’组织的大赛,为我们‘信河巾帼梦之队’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驻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第一书记韦珍妮在“汇聚巾帼智 科创向未来”2024年广西女性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上有感而发。
她所说的“信河巾帼梦之队”,是由信河村妇联主席覃爱荣带着20余名信河村壮族留守妇女组成的巾帼电商直播队伍,她们曾勇夺广西女性科技创新大赛电商直播组一等奖。
“我们积极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直播活动,宣传好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销售各种地方土特产品”,韦珍妮高兴地说,自“信河巾帼梦之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直播50余场,助力销售芒果70万斤、李子15万斤,有效促进了信河村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韦珍妮还积极参加妇联组织举办的巾帼直播电商创业创新培训,为学员们讲授直播带货等技能,让更多少数民族姐妹通过直播带货方式增收致富。
信河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正是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团结引领各族妇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半边天”作用,积极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力量的缩影。通过着力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工作方面的优势,大力实施“八桂幸福小家庭” 共筑“民族团结大家园”——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行动,推进桂姐姐“创业创新”家家富,最大限度激发各族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凝聚巾帼力量,种下巾帼“致富花”,结出团结“幸福果”。
乡村振兴一线绽放民族团结“巾帼红”
自治区妇联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为抓手,大力实施“金凤助飞 桂在行动”广西巾帼助航计划,引导各族妇女姐妹在乡村振兴一线中充分发挥作用。
“非常感谢妇联组织对南丹白裤瑶姐妹们的关爱与支持,我们有信心把瑶族服饰产业做大做强,一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黎凤珍说。她带领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周边100余户瑶族农村妇女一起居家就业,为瑶族服饰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小小绣花针“绣”出致富大产业,更是妇联组织带动少数民族姐妹参与乡村振兴的“好帮手”。一支支“绣娘”队伍在妇联组织举办的绣娘培训班培训后,头一回见了“大世面”,懂得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刺绣产品,也增长了“指尖技能”,手变巧了,人变忙了,钱也从指尖上涌来了。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梦想工坊项目落户马山壮美坊壮绣手艺厂后,壮美坊负责人蓝茜表示,她及家人将以此次授牌为新的起点,让壮族刺绣这朵非遗之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帮助马山县更多少数民族妇女同胞就业增收。
当前,广西已持续创建近2000个乡村振兴巾帼基地,促进乡村旅游、手工、家政、电商等妇女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少数民族妇女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创业致富。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姐妹们的企业、基地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自治区妇联积极链接资源,多线联动扩大销售渠道,打造“桂姐姐云上美”线上商城及线下体验馆,开展“桂姐姐”好品进京推介活动,助推“桂姐姐”巾帼好品销售超亿元。
“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免费的家政技能培训,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今后的就业和生活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宾阳县妇女丁燕萍参加家政培训“大篷车”活动后为“娘家人”的暖心举措点赞。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大力开展家政培训,切实提高了少数民族妇女从业人员服务技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为她们提供了专业、精准的就业方向指导。据统计,2024年1至9月自治区妇联在边境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家政培训“大篷车”进村(社区)活动100场,培训少数民族妇女8000人次。
全区各级妇联组织用心用情用力为各族妇女服务,让她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妇联组织的温暖,真正成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我们运用AI技术推动瑶族刺绣数字化”“经过我们保鲜技术进行封包,我们的米粉保留了非遗大师的味道”。在2024年广西巾帼创业创新大赛中,参赛选手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批立足于民族特色的项目脱颖而出。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自治区妇联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举办巾帼创业创新大赛,不断丰富巾帼建功系列活动新内涵,最大限度激发各族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搭建巾帼助农兴农平台助力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韦珍妮和“信河巾帼梦之队”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和中心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团队一起深入基层开展各项专业技术服务,为民族地区妇女发展注入‘茶’力量”。“全国巾帼文明岗”广西农科院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茶叶加工研究中心副主任罗莲凤说。
在巾帼文明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服务茶企142家、合作社27个,开展技术培训119期,培训茶农、企业技术代表共18640人次,建立推广示范基地面积7880亩,辐射面积10.25万亩,为“强农富民”“乡村振兴”贡献出强有力的巾帼力量。罗莲凤还多次参与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巡回大宣讲,讲述自己立足岗位服务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故事。
自治区妇联还联合广西农科院组建37支巾帼科技先锋队,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开展“广西千名巾帼科技特派员助力千村产业振兴活动”,为巾帼基地提供定向精准科技服务。还举办广西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面向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在内的群体提供近3000个就业需求。
桂平市金田镇大贤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广西三八红旗手谢冰梅辞去了大城市优厚的工作,返乡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设大潮中。在她和村干的共同努力下,大贤村里的酱油厂、淮山厂、实木家具加工厂、三华李基地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让村里的100多名留守妇女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自治区妇联的号召下,像谢冰梅的女性乡村带头人不断涌现,她们将乡村振兴视为巾帼建功的广阔舞台,在旅游、民宿、电商等产业中不断发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和激励各族妇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状态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