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璇:以诚立商 家国情深
都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华侨如今遍布海内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以商会为平台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有103年历史的香港潮州商会,今年迎来首位女会长——香港意得集团主席高佩璇,她如何肩负起传承百年商会荣光的重任,推动香港老牌商会在新时代持续发展?今天,我们一起聆听高佩璇的故事。
时隔27年,“两大盛会”再次回到汕头举办,带领着一众香港潮汕籍商界代表回到家乡的高佩璇,难掩激动。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意得集团主席、香港潮州商会首位女会长高佩璇说,我们的家乡其实有很多资源和大湾区是互补的,尤其是香港未来我们会在资源空间上,来找到互相合作的条件。大家现在的心,都已经紧紧地靠在了我们的家乡,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高佩璇的感慨,源于对家乡的深情——50年前,高佩璇正是从这里成长起来,她走遍大江南北干事创业,促进着内地、香港和海外工商业的共同发展。1975年,高佩璇跟随家人从汕头来到香港打拼,四年后便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此时,高佩璇只有22岁,传承潮汕悠久的经商传统,这名“小丫头”很快在纺织和丝绸行业异军突起。高佩璇说,我才二十几岁,其实跟我做对手生意的人已经是50多岁,他知道你没有其他的想法,就是想做成一件事,所以他们也很少刁难我,他们是认可了你的认真负责和诚信,这就是我们的潮商精神。
高佩璇的经商之道不仅是以诚信服人,她的家国担当也让同行们刮目相看:改革开放初期,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汕头建设来料加工服装厂,也将“香港经验”带回内地。她说,我们当时去做的目的,最重要是为国家争取外汇,也可以改善我们当地这些服装厂的经济状态,只要能够做到事情我们就去做,不管做大小事情都是做,因为每一件事情的积累,才能形成一个河流。
高佩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桥梁”,骨子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钟情也让她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高佩璇了解到黑龙江有一批珍贵的满语档案濒临失传,回到香港的她久久不能平复,开始着手查阅核实,在她带领下,一场“满语抢救行动”随即开启。她说,这些档案里边有非常丰富的资料和历史,可以为我们今天所用,也可以为我们的中华文化增添一些色彩。她回到香港和饶老(饶宗颐)探讨这个事情,饶老给了最简单的两个字 “抢救”,现在他们已经培养出了100多个学生懂满语会写会翻译成汉字,现在重要的就是如何研究好古为今用,为我们国家的一些战略服务。
今年,高佩璇正式接掌香港潮州商会,成为百年商会首位女会长,她将怀揣着这份家国情怀,带领商会拥抱新时代,开启新未来。高佩璇说,我们应该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我们也希望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潮州商会,来做好搭好这个国际平台,也为我们的年轻人搭好成长的平台,为国家服务,为我们的全球经济服务。
多年来,高佩璇不遗余力地推动行业经贸往来、支持家乡经济、教育建设。她心中始终装着一副关于“国”与“家”的美好蓝图:她期望海内外华侨华人、各界潮人携手共进,为家乡建设,为国家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高佩璇说,我们潮商在国家的解放战争、民族复兴、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当中从来没有缺席,国家需要我们,我们一定会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报答国家,能多做一点好事就是幸福!(供稿:汕头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