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丽水市妇联聚力“三稳三促” 推动“共富工坊”稳岗增收显成效

来源:浙江省丽水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6-18 14:19:24

“市妇联发放的稳岗奖补就像一场及时雨,这笔奖金让我们经纪人信心倍增。”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大坪木玩共富工坊经纪人杨女士介绍,她的工坊主要生产木制玩具,也带动村里姐妹们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该共富工坊,正是丽水市妇联聚力推动来料加工式“共富工坊”发展的生动写照。截至今年5月底,丽水市171家达标工坊累计获得稳岗奖补85.5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68万人,稳定就业岗位8900余个,其中困难群体就业占比达17.6%,更吸引了47家新工坊加入,为当地妇女筑起了坚实的“家门口”就业增收平台。

为深入落实《2025年度丽水市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方案》,丽水市妇联精准对接工坊发展需求,以“稳政策促落实、稳服务促增效、稳机制促长效”为核心,打出政策、金融、物流、市场、技能、管理“组合拳”,推动“共富工坊”从“点上开花”迈向“面上成景”。

政策红包+金融活水,激活工坊内生动力。市妇联强化政策协同,紧密衔接市级来料加工共富产业发展意见,建立以“稳定运营、就业带动、助困比例”为核心的“认定即奖补、达标即激励”快速兑现机制,让好政策直达工坊。同时,深化银企合作,全市每年为“巾帼共富工坊”提供超5亿元授信额度;2025年联合省妇儿基金会和泰隆银行,为创业女性量身定制30万元信贷支持,并配套技能培训、实操指导等赋能服务,解决资金瓶颈,目前已有18名经纪人成功领取。针对物流和风险痛点,深化“两地双园”合作(如莲都-义乌、龙泉-义乌通道),推动物流成本降低15%;并在景宁、云和等地探索设立“共富工坊保”,为1600多名从业妇女撑起团体意外险“保护伞”。

image.png

莲都-义乌、龙泉-义乌“两地双园”项目

市场对接+数字赋能,点燃妇女增收引擎。市妇联积极搭建平台,依托市级来料加工发展总部和义乌服务中心,创新“工坊接单+妇联搭桥”模式,通过组织产品展销、订单对接会,有效破解“有活没人干”“有单不会接”难题。2024年,积极组织工坊经纪人“走出去”,在义博会、广交会等大型展会上斩获意向订单1100余项,销售额超1600万元。同时,大力推动“工坊+数字化”转型。如青田巾帼荟工坊通过生产线改造,产能提升50%,员工月均收入从3000元跃升至4500元;龙泉华丝锦工坊引入智慧工厂MES系统,实现订单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年发放加工费超百万。此外,市妇联着力培育“一县一品”特色工坊矩阵,打造龙泉青瓷饰品、缙云民俗布艺等7个特色产业带,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45%,形成“家门口就业”与“特色产业发展”双赢格局。

image.png

“共富工坊”数字化车间

党建引领+人才培育,筑牢长效发展根基。在市妇联推动下,市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强化党建引领,统一工坊标识、标准、管理、服务,并创新推广“来料加工+家事调解”模式,将工坊打造成妇女创业增收、化解矛盾的“温暖之家”,群众满意度高达98%。人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市妇联深入实施“十万技能人才共富能力大提升行动”,采用“数字化陪跑+即学即考”模式,培育“村播丽姐”等新农人队伍。2024年,开展助力“千万工程”的各类技能培训150余期,覆盖6900余人次,培养缝纫高级工300余名、认证互联网营销师178人,为工坊持续发展储备了技能人才。安全是底线。市妇联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建立健全工坊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出台十条管理措施,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安全知识培训,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为妇女安心就业保驾护航。

image.png

“巾帼共富工坊”数字化陪跑班

“‘共富工坊’已成为激活乡村经济、促进妇女增收的重要载体。”丽水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妇联将以打造丽水“就在浙丽、想创就创”青年创就业实践品牌为抓手,持续细化优化来料加工扶持政策体系,为丽水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巾帼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