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儿”到“红马甲”,她用一生践行“老吾老”
在江苏省张家港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每一处都活跃着女性优雅而坚定的身影。在医院,她们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在校园,她们用知识和耐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在创新前沿,她们用创新与激情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基层一线,她们用热情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位居民……她们以不同的身份,诠释着相同的担当,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风采。“不一样的她风采”专栏,邀您携手感受她们的魅力,追随她们的步伐,让这些榜样力量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村民殷志兰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当选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一双柔肩 为八个“爹妈”遮风挡雨
7岁时,殷志兰因家庭贫困过继给膝下无子的姨妈家,从此姨夫姨母成了养父养母。离开家的殷志兰,其实并没有过得“更好些”,养父母忙于生计,对这个过继女儿疏于照料,反而是隔壁的大伯父伯母视她如己出。殷志兰常回忆起童年的寒冬,大伯见她光脚,特意买了双新袜子,这份温暖在她心底埋下了善的种子。15岁时,养母大腿长疮卧床,殷志兰便随养父下地干活,回家后,懂事的她主动接过照料养母的担子。面对邻里“养母非亲为何还尽心”的疑问,她坚定回应:“生母养母都是妈,进了一家门就是亲人,再苦也要照顾好。”1970年结婚时,她与丈夫约定“结婚不离娘家”,照顾起生父母、养父母、伯父母、公婆共8位老人。
50年坚守 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沟坎
为了养家糊口,家里8亩半土地上的所有农活都压在了殷志兰夫妇身上。凌晨四点,殷志兰就起床做饭、安顿老人、下地干活,快到饭点再赶回来给老人做饭喂饭,再下地干活,农忙时要到深夜才回家。随着8位老人逐渐高龄,身体每况愈下,养父患阿尔茨海默病后常打骂无常,她深夜躲门外落泪,转身仍耐心伺候;生母脑梗、婆婆心梗、大伯哮喘等多病并发时,她昼夜守在病床前,起夜喂药、扶厕,只能趁间隙打盹。村里人提议将伯父母送去养老院以减轻负担,殷志兰向老人们保证:“就算苦一点,我也会把你们留在家里照顾。”50年辛劳,让殷志兰落下一身病痛,她却毫无怨言。在她的悉心照料下,8位老人平均寿命达92岁,在全村传为佳话。
红马甲领航 为乡邻老人传递温暖
殷志兰家庭曾荣获全国五好家庭、江苏省文明家庭,在新德村,邻里间有啥婆媳矛盾、夫妻拌嘴,还会专程来找殷志兰,而她朴实的三两句话,也总能帮忙从中调和。送走7位老人后,67岁的殷志兰看到村里孤寡老人无人照料,主动找到村委会申请当志愿者。2016年“殷志兰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她带领32名中老年女性走街串巷,为孤寡、残障老人提供洗衣做饭、按摩理发等服务。为掌握理发技能,她向年轻志愿者“偷师”;为清理老人厨房油污,便自费购买清洁剂……如今“殷志兰志愿服务队”壮大至46人,其中女性42人,累计服务老人1300余人次。常有人问殷志兰累不累,她总是笑着回答:“当志愿者,让我感觉更年轻了,能够帮助到别人,我特别高兴!”
“我只是做了一件天下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殷志兰的话语,如同这位农村妇女的为人一样朴实。平凡的她,用俯下身的劳作和仰起头的倔强,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孝道长歌。
相关新闻

“巾帼云品”耀申城 沪滇协作谱新篇—— “巾帼云品”入沪推介活动成功举办

甘肃酒泉:一抹巾帼红 绽放“她”力量

儿童友好 和合台州 | 从空心村到研学顶流:临海江南·溪望谷儿童友好共富带

“小庭院”铺设引客路,绘就鹭岛乡村振兴“她”画卷

三八特辑 | 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山东省济宁市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