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涪陵:山歌送宣讲 “声声”润民心

来源:重庆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8-08 14:56:54

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连日来 重庆各级妇联积极开展 学习你我行 巾帼大宣讲活动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宣讲妇女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宣讲重庆女性的事业美、生活美、家庭美 …… 为更好呈现巴渝姐妹大学习大宣讲的创新实践 重庆女性微信平台现已开设专题 集中展示各地宣讲成果 推动“巾帼心向党”引领行动走深走实

涪陵区妇联通过层层挖掘,从富有本地特色的“焦石民歌”入手,将这一非遗文化进行再创作、再改造,带动其他文艺宣讲形式的兴起,探索出一条“通过文艺形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路子,让妇女群众通过观看文艺表演,潜移默化的吸收到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给理论宣讲赋予特色、生机和活力。

涪州女儿唱响她声音

成立一支巾帼宣讲队伍

微信图片_20250808134538.jpg

涪陵区妇联依托各镇街、村社妇联组织,联合基层文化服务站点,在全区范围内挖掘排查群众喜闻乐见乐见的地方文化活动。经过层层挖掘,涪陵区妇联率先选择了从保护最完善、传播面最广、人才最稳定的“焦石民歌”入手,由焦石镇永丰村妇联主席何晓芳牵头,在山歌传唱队伍中挑选30名政治觉悟较高、文化素养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姐妹,同三八红旗手、优秀基层妇联执委、巾帼脱贫能手等先进妇女典型组建“焦石民歌”巾帼志愿宣讲队。

争取一批项目资金保障

微信图片_20250808134558.jpg

为保障山歌宣讲能够持续开展,区妇联创新妇联执委履职“四步工作法”,通过给予“焦石民歌”巾帼志愿宣讲队理论宣讲项目经费的形式,支持宣讲队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同时积极联合文旅、焦石镇党委政府等部门做好经费保障,支持开展民歌普查、创作等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歌传唱活动,有力推动了山歌宣讲的发展。

带动一批文艺宣传形式

微信图片_20250808134625.jpg

“焦石民歌”巾帼宣讲队成立并开展巡回宣讲后,得到了各级部门及广大群众的支持,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委、区文联、区妇联等部门通过联合开展宣讲比赛、组织展演等形式,积极发动基层妇联组织创新采用文艺宣讲形式开展宣讲宣传。各镇街纷纷立足辖区文艺资源,接续打造了快板宣讲、三句半宣讲、山歌宣讲、金钱板宣讲等形式丰富的宣讲形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创作一批文艺宣讲作品

微信图片_20250808134651.jpg

形式新颖,传唱度较高、受群众欢迎,越来越多的基层妇联组织文艺宣讲的形式在基层越来越流行。在各基层妇联联合文艺工作者、民间艺人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理论政策、时事热点等,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如民歌《学习新思想》《山歌嘹亮》《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快板《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金钱板《党的百年辉煌与荣光》、三句半《巾帼建功新时代》等30余个文艺作品,并在全区各村社区巡回宣讲300余场,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目的。

经验启示 

贴近群众 用“接地气”的方式沟通    

 山歌、快板、三句半等文艺形式源于基层,语言通俗、旋律熟悉,能快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将党的理论、政策等转化为方言俚语、生活场景,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乡音”传递内容,避免生硬说教,让宣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鸣”,让群众在听歌时自然理解核心信息。  

 融合文化 借助“艺术表演”增强传播力     

 焦石民歌是涪陵区焦石镇及周边相邻地区广泛传唱的地方文化艺术,歌词内容涉及广泛、绚丽多彩,语言简明,音乐短小精干、易于熟记,易于传唱,具体娱乐性和感染力。把焦石民歌和理论宣讲结合起来,通过艺术的表演形式表达宣讲内容,让“严肃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能让理论知识更容易被记忆和传播。  

 依托基层 发挥“本土传播者”的作用     

民歌、三句半等艺术形式的宣讲多由本地的镇村干部、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参与。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公信力,他们利用本土资源,培养本土文化传播队伍,让信息的传递更具“人情温度”,能让理论宣讲更具说服力。  

聚焦需求 内容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结

文艺宣讲的内容要紧扣群众关心的话题,要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挂钩,把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重要政策、把“两癌”妇女救助的政策编进山歌、快板、三句半的歌词里面,用唱、演、讲的形式把群众关心的话题娓娓道来,让妇女群众感受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而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关注,比单纯的讲理论讲条文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