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业链上”她力量“,为云南省禄丰产业园区注入”巾帼动能“

来源:云南省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8-28 17:26:30

位于滇中腹地的云南禄丰绿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机器轰鸣。而在锦润数控机械制造责任公司的车间里,数百名女员工正专注地操作设备、检测精度。从原材料的管理到成品发货、从精密机床到行政办公,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活跃着她们一丝不苟的身影。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是禄丰千亿级园区发展的“链主”,更因妇联组织深度融入产业链而焕发独特活力。 

组织创新,构建产业链上“妇联矩阵”    

禄丰市妇联近年来积极探索工作新路径,以“党建带妇建”为核心思路,坚持“产业延伸到哪里,妇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抓住产业链党建契机,推动锦润公司率先成立妇联,构建“链主企业牵头、下游企业联动”的组织网络。 

公司创新组织建设模式,由采购部总监担任妇联主席,3名部门骨干担任副主席,19名执委则来自公司优秀女性班组长及产业链上的下游企业优秀女员工。这一做法确保了真正有能力、有热情的女性骨干进入到妇联工作序列,为园区妇女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阵地打造,从“生产车间”到“温暖家园”    

强化妇联组织阵地建设,园区妇联高标准打造“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和“巾帼文明风采墙”等多功能空间。200平方米的“妇女之家”融合了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多项服务功能,红色影院的党课学习、法律讲座的权益课堂、母婴室的贴心设置,让女工们有了“第二个家”。标准化制度化确保了服务的常态化——“执委轮值”倾听需求,“巾帼议事会”推动问题解决,“巾帼志愿服务”开展暖心行动,每年两次的健康体检和定期的“两癌”筛查为女职工的健康保驾护航。 

权益保障,筑牢女职工“保护网”    

禄丰产业链妇联深入拓展服务领域,针对制造业女性员工面临的职业晋升、家庭照料等现实挑战,推出“全方位关爱计划”。一是加强普法宣传。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等重要节点,通过发放普法资料、组织法律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解读《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二是创建“产业链法治课堂”。邀请专业律师解析反家庭暴力法,设立24小时维权服务热线,两年来处理咨询和求助58件。三是开展特殊群体关爱行动。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残疾人士、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24人次,发放慰问物资和慰问金1.5万余元。年内新安置2名残疾女员工负责物料管理工作,为1名脚部残疾的女员工调整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四是加强身心健康指导。为备孕女职工及职工家属提供叶酸,对生育女职工上门慰问,休假复工后及时进行心理关怀疏导,传递组织温暖。组建“爱心妈妈”互助小组,针对新手妈妈开展婴儿洗澡、辅食制作、小儿推拿等婴幼儿护理技巧培训,同时还组织亲子阅读、家风讲座等家庭服务活动,助力女职工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双赢”。 

活动融合,多彩生活展现“女性魅力”    

按照“一链条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工作思路,打造了集党建示范点、清廉企业、工青妇组织为一体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开设红色影院,开展“传承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千人唱红歌”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带群建共同促发展,让“红色”成为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最亮的底色。结合公司庆典活动及妇女节、母亲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欢庆三八节 巾帼绽芳华”“勇毅前行 筑梦未来”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与企业周年庆、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会等商务活动相互融合,通过团队竞赛、合唱表演、诗歌朗诵等形式,增强了党群活动的趣味性和凝聚力,让党组织的温暖和妇联“娘家人”的关怀深入人心。 

岗位争先,工作品牌闪耀“巾帼智慧”    

公司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激励女职工岗位建功、奋勇争先,在企业发展中打造了“锦润之花奋斗有我”的园区女性工作品牌。凝聚引领公司广大妇女在物资采购、财务审计、品控管理及生产各班组岗位上持续创新,提升技能,提高品质,为企业发展注入巾帼智慧。坚持把女职工素质提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培训体系,针对女员工专业特长和职业发展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适时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为公司发展培养女性人才。通过岗位建功、“三培养”等工作模式,一批优秀女员工脱颖而出,有的成长为管理骨干,有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入职第一天起,我就把公司当作自己家,把每台机床当作自己的孩子,看着自己参与生产的机床发往世界各地,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从装配一线成长为质检部管理人员的蔡冬丽这样说道。 

成效凸显,产业链上的“她力量”    

2023年,禄丰产业园区以379.13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省千亿级园区第二位。亮眼数据的背后,一条以“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发展”的创新路径逐渐清晰。近三年来,园区专利申请量增长300%,女员工主导的工艺改进累计降本超百万元。而在禄丰市妇联主席崔亚兰看来,更深远的价值在于“人的重塑”:“当女员工们从流水线走向创新台,从权益受助者变为服务提供者,产业链就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女员工张立英感慨:“现在的妇联已不再是形式的存在,而是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