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昆明市暑期一剂“心”方 沃土滋养千家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8-29 17:12:58

每当暑假来临,家庭教育焦虑就会悄然升温。孩子沉迷手机、学习动力不足、亲子冲突加剧——这些“痛点”成为许多家长的困扰。今年暑期,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妇联精准发力,在全县75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专题培训,覆盖2200余名家长。

培训聚焦亲子沟通、情绪管理等热点,创新采用“沉浸体验+精准指导”模式,如“家庭雕塑”模拟冲突场景、“情绪温度计”可视化互动,现场反响热烈。富民县教体系统杨波、刘楠、李红萍、殷蕊琼、高红梅等老师组成巾帼志愿讲师团,特邀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高原脑认知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科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陶云教授作集体备课指导,为讲座质量提供保障。同时,讲师团成员深入个案辅导,为家长提供实操工具,共同点亮家教新航程。

这场“心育”行动,不仅缓解了暑期焦虑,更成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坚实支撑。

精准把脉:需求导向破解家教痛点

“孩子一拿不到手机就哭闹,视力下降还变得不爱说话。”一位家长问卷中的一席话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难点,而富民县妇联也是通过问卷和座谈,精准锁定家长痛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学习动力不足、亲子冲突加剧。

针对这些需求,富民县妇联摒弃泛泛而谈,定制“解忧良方”。讲座专设“暑期家庭情绪气候调节”“电子产品使用的边界艺术”等实操主题,确保内容直击要害。

例如,在款庄镇家长学校,讲师团队围绕手机依赖问题,指导家长制定规则:“根据年龄段规定手机使用时间,家长以身作则减少刷屏。”在城南社区座谈中,一位母亲分享:“以前只会吼孩子,现在懂了情绪管理是关键。”这种需求导向的精准发力,让家长从“焦虑无措”转向“心中有谱”。

创新实践:沉浸体验激活家长潜能

培训突破传统说教,以“沉浸体验+精准指导”深化家长认知。在永定街道家长学校,一场“家庭雕塑”活动引人注目:家长分组扮演角色,用肢体姿态重现“作业拖延”“游戏时间争夺”等冲突场景。

一位父亲在模拟中尝试使用“非暴力沟通公式”:“我看到你玩游戏时很开心,但作业没完成,我很担心。”专家即时指导,教授“情绪暂停角”技巧——冲突时先冷静。另一创新工具“情绪温度计”让家长绘制亲子情绪图谱,直观呈现家庭动态。

城北社区一位母亲发现:“孩子考试前焦虑,图谱显示我总在批评,现在改用‘积极倾听三步法’。”教师个案辅导同步深化实践。心理咨询师李红萍指导小东(化名)妈妈:6岁的小东因手机成“电子保姆”语言滞后,她带孩子检查视力、制定手机规则,并每天陪玩手工、读绘本。

心理健康教师杨波面对辍学的晓菊(化名),运用“非评判”态度和艺术治疗,引导她走出抑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殷蕊琼为社区家长提供“家庭数字契约”策略:协商手机使用时段,增加无手机晚餐时光。这些创新形式,让抽象理论化为可操作工具。

长效赋能:社群联动筑牢“心育”根基

培训成果立竿见影,并延伸为长效机制。讲座后即时反馈显示,家长认知显著升级:一位母亲在反馈表写道:“以前总怪孩子玩手机,现在明白是陪伴不足。”

工具应用迅速落地,如“正向语言重构”技巧——小东妈妈改用“你画得真棒”替代批评,孩子语言表达改善。370名家长加入“暑期家长‘心育’成长”微信社群,分享实践心得:“每天15分钟陪孩子做游戏,冲突少了。”

富民县妇联构建持续支持体系,提炼讲座内容制作“标准化课程包”,配送至75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同时启动“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员”计划,选拔优秀家长骨干受训,壮大基层力量。款庄镇一位受训家长成为“家心师”,帮助邻里处理手机依赖问题。

家校社联动深化:县妇联联合县教体局、团县委推出“心立方”活动,如户外实践沙龙巩固成效。殷蕊琼在社区辅导中见证转变:一位焦虑母亲应用规则后,孩子手机使用初显自律。杨波总结:“改变一个成员,就能扰动整个家庭系统。”下一步,富民县妇联将持续深耕心理健康沃土,助力万千家庭筑牢幸福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