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德州:以“大德·好家风”品牌建设 优化立德树人家庭环境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妇联
妇联直播间 2025-09-03 17:23:39

暑假期间,爱心妈妈与结对儿童走进宁津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家风探索之旅;在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儿童心向党 牵手护航伴成长”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持续开展,将宋锦等非遗技艺融入亲子实践,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亮色……

122.jpg

德州市妇联不断开拓创新,持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家风文化传承,擦亮“大德·好家风”品牌,优化立德树人家庭环境,使家庭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沃土。

 

涵养好家教

培育成长沃土

 

“以前总觉得孩子就得听大人的,现在才明白,尊重差异、平等沟通才是亲子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陵城区家长李女士在参加完“家长夜校”的“平等沟通”课后感慨地说。讲师援引《颜氏家训》中“尊重差异”理念,指导她用“写信沟通法”化解亲子矛盾。

在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故里——山东陵城,陵城区妇联创新打造“颜氏六则对照家教九法”立体课程体系,将《颜氏家训》经典语句与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深度融合,设计“理论授课+案例剖析+实践演练”三维教学模式。针对亲子沟通、婚姻关系等家庭痛点,开发“平等沟通”“尊重差异”等主题课程,促使家长从“权威式教育”向“平等对话”转变。

今年以来,德州市妇联推进“大德·好家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五进”行动,以机关、企业、社区、农村、“三新”组织为单元全域推进,组织百余名家庭教育骨干讲师,全年开展指导服务830余场,线下预计惠及2.5万余户家庭。

133.jpg

德州市持续完善服务体系,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送达千家万户。完善家庭教育法治保障,推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情况纳入《德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开展《山东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宣传,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做好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打好家校社协同“组合拳”。加强与驻地高校、专业机构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多领域合作,1项课题获省级一等奖;密切与宣传、教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联动,统筹各类社会资源和阵地,集中力量开展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骨干培训、个案指导服务等。

引导扣好品德“第一扣”。打造“家·课堂”“书香润禹 悦读幸福”“小红花·幸福集市”等亲子公益服务品牌,丰富文化传承、心理健康、科技体验等活动载体,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家教指导实践各环节。

 

传承好家风

坚持以文化人

 

“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以徽派建筑群为核心,构建起集贤书院、培德堂、正本堂、有忠堂、世德堂‘一院四堂’,是以传承和弘扬家风家训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民间收藏大观园。”暑假期间,40余名爱心妈妈与结对儿童走进省级爱心妈妈驿站——宁津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家风探索之旅。

据介绍,宁津县以“文脉赓续+红色引领”双轮驱动,打造以中华传统家学文化园和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园一基地”为核心的家庭家教家风教育阵地,形成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并重的沉浸式立体化主题教育馆。每年组织中小学生等赴“一园一基地”接受教育,目前已超10万人次。

144.jpg

建好特色家风阵地是德州市传承、弘扬好家风的一项举措。各级因地制宜打造家风亭(廊)、家风广场、家风馆等家风教育阵地,涌现出武城“四女祠”、禹城梁家镇党风家风馆等特色家风阵地。同时,持续深挖地域家风文化,以现代家规家训家书征集展示活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将无形家风具象为可观可感的本土故事,将优秀文化提炼为必读必传的家规家训,将祖辈规训转变为共守共护的村规民约,引导未成年人“进门读家训,出门传家风”。

 

建设好家庭

优化家庭环境

 

一大早,在武城县南北官庄村,姜丽丽带着11岁的儿子整理完庭院,又接着清扫门前街道,他们的行动带动了不少邻居。

“以前总觉得村里环境差是公家的事,现在看着丽丽一家带头,孩子都这么积极,大伙儿也不好意思袖手旁观。”邻居张秀英说。村民的变化是武城县家风建设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结果。武城县将家风微课堂嵌入主题党日,3年来全县400余个党支部开展活动1.4万场。

德州市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坚持在党建引领、典型带动等方面下功夫。市县两级出台文件,将家风教育纳入机关党建工作,集中开展家风建设主题党日活动。各县市区将家风教育拓展融入村(社区)党组织活动,推动党建引领家风建设制度化。

155.jpg

成立“大德·好家风”宣讲团,讲好“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故事,全市800余户家庭获全国、省、市表扬。村(社区)妇联以家庭典型促家庭文明,以身边榜样带动广大家庭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纠纷化解等村级事务。开展“大德·好家风 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千家万户、文明风尚赓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