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家充满正能量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王晓艳
要闻 2013-12-06 14:50:00

我们在家庭里是什么
是贤妻,如风轻拂伴侣;是良母,如光照亮孩子;
是孝女,如火温暖父母;少年强则国强,女人强则家强。
你充满正能量,你的家就会像磁场一样,对每个家庭成员充满吸引力。
你激发出全家人的正能量,你的家就会辐射一众邻里,造福一方社会。
洪湖水上爱的方舟
文/本刊记者  王晓艳
谢爱娥,湖北省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船头咀村村医。在2013“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中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这原本是一个好人好事性质的故事,但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却是,茫茫如湖的世界,这对夫妻,这个家就如同方舟,经年累月的相守,一蔬一饭的平淡,考验着他们的坚忍,提纯着他们的爱。
新婚,为了长相厮守当船医
洪湖水,无风也起三尺浪,即便是划船技术再高的渔民也得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船头咀村。村子中央,有一艘绿色的船屋,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只年久失修的老船,在船头咀乡亲的眼里它是救命的医院,而在谢爱娥和丈夫眼里,这是他们的家。
掀开船上医务室下边的一块“船板”,就是他们住的地方:一个高不过1.5米、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的船舱。21年了,他们新婚来到这里,转眼儿女成人。
1992年,22岁的谢爱娥和何太瑜结婚了,他们都是“坡”上的人,从没在湖上生活过。
那时候,船头咀村没有医务室,也没有医生,六百多名渔民谁要是生了病,哪怕只是小小的感冒,也得驾船走上二十多公里水路,几个小时才能到岸上看病。 
他们新婚没多久,有一天,在洪湖上当了一辈子木匠的公公回家,带回一个消息,船头咀村要招募一对夫妻医生。但他们提供的收入比岸上少,船上又不能发电,连照明都要靠点煤油灯和蜡烛,所以一直没人愿意去。
谢爱娥动心了,新婚的甜蜜,让她不愿和爱人分隔两地去上班,因为两人都从医,都会很忙,以后一定聚少离多。
这是自己的小心思,让她彻底下了决心的是,她听说船头咀村一个孕妇难产,因为没有医务室,只好驾船去医院,几个小时,船还没到岸,母子都不行了。
本来被家人阻拦正在犹豫的谢爱娥心软了,马上拉着丈夫报了名。年轻,夫妻,都学医,太符合条件了,他们毫无意外地被选中了。
来到这个洪湖中央的渔村,渔民来自各地,语言不通,两个人感觉被丢到了和陆地完全不同的世界。不会划船,慢慢蹭,不会游泳,赶快学,语言不通就比划着来。
虽然苦,两个人的日子还要过啊。他寡言,她就多说话;他看病检查,她就打针输液。撑小船出诊,一个浪拍过来,全身马上湿透,她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
白天出诊或者接待病人还好,到了夜晚格外难熬,一个收音机陪着。
好在,两个人在一起,一切都可以过去。 “不管湖上风浪多大,船里有他在,我心里是不怕的。”
来是因为爱,留下是因为情
深夜的洪湖湖面,幽幽漆黑一片,忽然,亮起一个灯,又一个,夫妻俩出诊的小船静静划过,他们走过,灯又依次在他们的航线灭了,这是船头咀村温暖的一景。只要遇到谢爱娥夫妻夜晚出急诊,渔民们都会点亮船头最大瓦数的灯为他们护航,向他们问候。
这份情意是夫妻俩20年无私付出的回报。他们并不孤单,也是被乡亲们想着,念着的,只要提到他们,再不善言辞的渔民也能说一堆感谢的话。过年过节的,总会有人把鱼放到诊所的船头。
问起谢爱娥两个人20年间浪漫的事儿,她说天天在一起,反而没什么事情觉得浪漫。但让她感动的是有一年,家里有了一点点积蓄,在船上待了几个月后上岸,丈夫拉着她去了商店,不顾她的反对,执拗地给她买了枚金戒指戴在手上。
虽然,她的这双手经过长年的撑船、干活、打针,再也不是22岁时刚上船时的秀气模样,而是有点粗拉拉,但是黄金亮闪闪的,戴起来把整个灰暗的船舱都照得亮亮暖暖的。黄金不比钻石耀眼,但是中国的传统夫妻还是喜欢相赠黄金,应该想表达的是那种金不换的夫妻恩情吧。
在这样一个船舱之家,两个人,20年,这对于共处一个黄金周都会提高离婚率的现代人来说,有点难以想象。两个人即便多相爱,哪能禁得起这样天长日久的相守。谢爱娥说怎么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了就自己吹吹风,看看宽广的湖面和他们安身立命的船屋,也就平静下来了。
有人算过,20年了,她划着船出诊的路都能绕地球两圈了。
“这没什么,我们这里的人做什么都是一辈子,过日子也是。” 如果当年当船医是因为爱情,不舍分离,那么20年的坚守则是因为夫妻同舟共济的亲情和对乡亲们卸不下的责任。六百多口子人,靠着他们一年五百多次出诊保健康,他们早已经是一个大家了。
哪儿也不去了,这就是家,飘摇水上但坚固无比。
家庭正能量:
以往我们都说大家好,小家才能好,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小家好,大家才能好。就像谢爱娥夫妻,她的家庭不仅自身充满正能量,更是把这种正能量传达给了需要他们的人。关于家庭,他们并没有刻意经营,就是简单爱和相守。他们的关系是伴侣,是同事,是搭档。其实,其他夫妻亦如此,在彼此生命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要两个人永远向着一个方向,心就不会走远。
宋雅丽:女人决定一个家庭的气场
采写/本刊记者  柳亚敏
宋雅丽,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绘画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作品有油画《毛主席是咱社里人》、《 伊犁街头》、水彩组画《海港》等
走进宋雅丽的家,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强大的幸福气场:房间的摆件、墙上的画作和全家福、女主人公愉悦的笑容、小孩子穿梭的身影及笑声,传递出一种幸福的感觉,在空气中弥漫。
婚姻就像跳交谊舞
当年,宋雅丽和丈夫谢志高一个毕业于天津美院,一个毕业于广州美院。现在丈夫成为了著名画家,宋雅丽却更多限于自娱自乐,对此,宋雅丽不以为然,“婚姻就像跳交谊舞,有人进就必然有人退,要不然得乱了套。”
丈夫画画之外的事情几乎都不想,刚刚结婚,生活的琐碎一下就吓着了他。而宋雅丽这个时候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摆平了一切。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快出生时,宋雅丽肚子疼得不行,她说:快送我上医院。而丈夫还在埋头作画,说,等一下。结果,到医院一进产房,护士都来不及准备,小孩子就出生了。这个时候,丈夫一脸惊惶,“出什么问题了,怎么刚一进去就推出来了?”
换了别的夫妻,这样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场离婚闹剧的起头,但宋雅丽却觉得老公“很可爱”,“他就这么个人,吃什么,喝什么,上哪儿去玩,都是我得给他输入指令,他的脑海里都是他的画。”
所以,她从不把老公的“不关心”放在心里,却给丈夫找了很好的“借口”,他永远做得比说得多。“孩子小的时候,他画画都得等孩子们睡了以后,回头再挤点节假日什么的。那时候画一张插图大概3块钱的样子,孩子的奶粉钱靠他赚。”
一边照顾着两个孩子,一边忙碌着自己的事业,在丈夫谢志高眼里,妻子是碰到什么事情都能扛得住。“我16岁就离开家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了10年。接着在石家庄成家立业,当时还带着满腔的学生气,这种角色的转换太大了,一开始我不适应,面对繁杂的家庭琐事,幸亏有她。”
幸福的调味师
谢志高画画的时候,特别是画重要的创作时,宋雅丽会给他做很多辅助性的工作,还会把孩子们叫去看,组织讨论会,“上回他在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大地回零时》的时候,我们就聚了几次,七嘴八舌的,顺便给他拍拍工作照。”
孩子们说,每当这个时候,虽然爸爸不苟言笑,但心里美滋滋的,对妻子宋雅丽能营造出这样的家庭氛围甚是满意。
周末,在宋雅丽家经常上演的节目是,夫妻俩挥毫笔墨,孩子们在旁边参与评论,小孙女自由穿梭欢笑。
孩子们对宋雅丽的评价是:“妈妈特别有一种魔力,传染快乐,我们从来没见过她发脾气。她总是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化解了一切。我们家虽然少了一个出色的女画家,但真的是多了一个幸福的调味师。”
两个孩子现在都是才华横溢的青年画家,除了子承父钵,也得益于母亲爱学习的传承。宋雅丽小时候,她母亲一旦找她就得到两个地方去找:图书馆和书店。尽管后来家事繁琐,这种学习却从没有间断过。因为,在她看来,一个母亲的素质会决定孩子们的素质。两个孩子小时候的记忆,印象最深的都是,母亲从来不给他们用简单的儿童语言讲故事,只念书,比如念《西游记》,一字不落地念,这样,他们俩小时候都有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良好熏陶。“母亲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画作虽然不多,但风格独特。她几乎学什么都能学得很好,比如说弹琴,运动,她成为了我们的榜样。”
家庭正能量:
为什么上一辈的婚姻更幸福?不是他们的爱情多惊心动魄,而是他们更懂得包容,改变一个人很难,不如爱乌及乌。在丈夫看来,顺境时,宋雅丽不贪图享受;逆境时,不会没完没了地数落。她就像他身边的一根拐杖,随时给他支撑。有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就会调出家什么样的滋味,包容、学习、快乐都是幸福的调味品,会让乏善可陈的生活也风生水起。
张海霞:你有多棒,他们就有多棒
采写/本刊记者  柳亚敏
张海霞,湖南步步高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你有多棒,他就有多棒
从夫妻店创业,到如今做到中国连锁30强、湖南零售冠军,并且在2008年成功上市,张海霞说,是中国速度决定了步步高速度。她引用胡润的话:“在中国,你无论朝哪个地方开一枪,都能打到成批的鹿。”
但实际上,那时的下海潮也“淹死”不少人,不是所有人都会打到鹿。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今天?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创业前,海霞跟王填就是同事,用海霞的话来说,是他们之间有最基础的那种默契。一起创业,一起出国考察,一起上清华MBA,一起决定给员工股权激励,一起读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的自传《富甲美国》……正应了那句歌词,“我要我们在一起”。2008年两人结婚16周年纪念日,还碰巧同传奥运圣火。“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因为我们是不同组织推荐的。像圣火的传递一样,我认为我们十几年的婚姻也是一种爱的传递,爱的延续。”
海霞说,自己经营爱情的秘诀首先是两个字:“欣赏”。只有相互欣赏的两人爱情才会持久。海霞理性,王填激进,不服输,就像一艘航船,王填是舵手,海霞绝对是个最佳的船副,总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地修正前进的方向。给员工股权激励时,很多高管说,不如每个月多给自己500元,海霞坚定地要送他们去北京“洗脑”,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这些高管现在的身价都达几千万。看到老婆每次果断决策的样子,王填满是欣赏。
而在一些大型会议上,王填上台发言,台下的海霞也总是频频点头向丈夫传递鼓励的信息。她说这是经营婚姻的第二个秘诀,“陪伴最重要”,再成功的男人都需要鼓励认可,“一旦他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努力做好他身后的那个女人。”
公司上市后,海霞慢慢退居幕后,“因为公司里只能有一根指挥棒。”退居幕后的海霞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而这个时候,王填总要去捧场,而且自封是“张办主任”,在事业的共同进退中,他们像鱼和水,真的是谁也离不开谁!
你有多棒,孩子也有多棒
说起两个孩子,张海霞有些愧疚,“他们都3岁上全托,始终在寄宿学校,最欠缺的就是陪伴。” 但是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好,因为孩子们都见证了父母的艰辛创业,“这只能说明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大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时,突然发现钱很有用。有一次,偷偷从海霞钱包里拿了钱,海霞发现后,不动声色,然后故意把一沓钱放到不锁的抽屉里,“就是想让他看见,然后训练他看到钱却不为钱所动。” 孩子哪知是个“圈套”,没抵挡住诱惑,侥幸想,从中间抽走一张,妈妈总不会知道吧。哪知那天晚上,就被叫去严厉谈话,原来钞票是连号的。从那天起,孩子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做坏事了,因为那么聪明的妈妈可实在不好糊弄。
 “母亲这个角色,既能影响社会,又能影响家庭和孩子。”海霞经常做公益,以私人名义相继资助了很多特困、特优的学生,她把陆续捐助的孩子组成团队,取名为“鸿雁之家”。耳濡目染,孩子小小年纪也知道帮扶别人,班里有个同学妈妈生病了,他把自己的500元零用钱立马捐了。
海霞和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公益理念,就是不会让那些被救助者“揭开伤疤晒太阳。”在她的鸿雁之家,从来不允许谈家庭环境,因为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跟别人是平等的。在这一方面,两个儿子也做得非常不错,尽管家庭富有,却从不搞“特殊”。跟表弟表妹出去玩,小的钱让表弟表妹出,大的钱自己出,从不独揽。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家庭正能量: 
作家王东华说:“女人站了起来,母亲倒了下去。”而张海霞,不仅“站了起来”,也没有“倒了下去”。她像个划船高手,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轻松摆渡。在她看来,女人只有做好了自己,当婚姻中有了“欣赏”,爱情才会持久。王填说,海霞是他这辈子最佳的“舞伴”,因为这个女人带领他们的家庭到达了这样一个高度——和谐、幸福!
王丽萍:为社会提供温暖力量
文/本刊记者  张姿
王丽萍,国家一级编剧。主要代表作:《保姆》、《婆婆媳妇小姑》、《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美丽人生》,得到观众一致好评。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获得第五届亚洲编剧亚洲文化贡献奖,第28届飞天奖电视剧一等奖,2010年东京电视节最佳海外电视剧。
在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袭黑色风衣的金牌编剧王丽萍略显低调。采访中,已创作过《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多部热播电视剧的她表示,未来将以慈母、孝女、贤妻为主题,创作一个正能量剧本,为社会、家庭提供更多温暖力量。
《中国妇女》:您觉得现代女性最重要的个性品质是什么?
A:我记得我们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今天仍在提,我觉得以后还会提,因为“四自”精神其实贯穿女性成长的全过程,当一个女人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后,她才会充满光芒。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很多女性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以前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现在的女性面对的诱惑也不比男性少,这时就在考验我们的自尊自信了。在即将播出的《我家的春秋冬夏》里,秦家二女儿拒绝被男友“包养”,也展现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
《中国妇女》:在今天这个时代,女性受到的压力似乎比以往更大,我们应该怎样化解这些压力呢?
A:我坚持十年在做一档情感节目,每次录像四个小时非常累,但我用这四个小时采访了很多人。据我的了解,今天女性的最大困扰,第一是情感问题,很多优秀的大龄女找不到合适的对象;第二是家庭关系的处理。其实,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家庭,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是培养一份热爱,热爱你的工作,尊重你的爱人,在家庭角色里找到一个令你自己真正舒服的模式、感觉,这个没有统一答案。
像我们的新戏《生活启示录》中,闫妮和胡歌演绎了一段“姐弟恋”的故事,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解决方案,因为现代女性的选择面可以很宽。生活给每个人的启示都是不同的,尊重自己内心的感觉,按自己的方式做最好的自己,更容易接近幸福和成功,今天的幸福和成功是很个性化的。
《中国妇女》:对我们的女性读者,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幸福经验或者寄语吗?
A:呵呵,谈不上寄语。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多交朋友,当你遇上困惑,可以随时拿起电话倾诉,求助、听取各种建议。第二,保持身体健康,但不是让你减肥、美容。第三,女性要稍微忙乎一点,当你充实起来,可能有些问题你就没时间去烦恼了。另外,阅读、看电影,周末带着家人一起去博物馆、图书馆、画廊,也是很好的方式。
《中国妇女》:您创作的很多电视剧为观众喜闻乐见,有很高收视率。未来您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A:我希望写一些温暖、美好的东西,能让大家感动的剧本,今后我会更多地在这方面努力,把家长里短写好,向社会提供更多正能量。当你看到很多美好,相信美好时,美好就会来临。王岐山在中国妇女十一大的祝词中讲到“慈母、孝女、贤妻对促进家庭和美、社会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听了以后很有灵感,我的下部戏就以慈母、孝女、贤妻为主题,创作一个正能量剧本,为社会提供更多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