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铁血男儿的烽火家书
左权将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岁月中,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深情的家书。一个铁血男儿的爱就这样通过家书穿越时光,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拥抱女儿。
严肃的左权在抱着女儿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志兰: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不多谈了,祝你好!
这是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兼八路军2纵队司令员左权,在1942年5月22日写给妻子的一封家书。就在写完这封信的三天后,左权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日军的扫荡时,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那一年,他的女儿左太北只有两岁。
而就在1941年9月24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还这样写到:“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这是一个多么热爱家庭的男人,多年后,他的女儿左太北凝望父亲留下来的照片,发现父亲一贯严肃,唯有抱着女儿拍照时才笑容灿烂。那是1940年8月,左权抱着挥舞双手、不满百天的女儿与妻子刘志兰合影。这样的幸福时刻,于左权是太少太少了。大敌当前,他在远离亲人的地方,为国家而战,为和平而战,也为亲人而战。
他的家书中除了表达对妻子女儿的思念,还写了很多在前线的所见所闻。包括日军用刀扎死孩子,烧杀抢掠。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到:“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左权是八路军中学历最高的将领之一,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亲自指挥了两个著名战役:一是在山西临汾的“府城阻敌”,为争取时间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他带着百十来人顶住日军上千人的进攻,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仗。另一场是黄崖洞保卫战,那是八路军兵工厂所在地,1941年日军五千多人进攻黄崖洞。左权亲自设计了工厂的防御工事,用电话指挥,打了8天,打死鬼子一千多人,赢得了这场战斗。
在左太北人生的前42年里,她对父亲的印象是陌生的,她只知道,父亲是一位抗日英雄。直到42岁那年,父亲牺牲40周年时,她突然收到了母亲寄给她的11封家书。
第一次展开这些家书,让这个过早失去父亲的孩子顿时感到了被父亲深深疼爱的幸福!她在信中看到父亲对自己的爱称:北北小鬼、小家伙、小宝贝、小天使、小东西……父亲一直在说,永远爱着太北。
而对妻子,他则在不断地解释和安慰,把分离和让妻子独自养育孩子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在信尾,他时常会加上一句:“紧紧的握着你的手。兰,亲爱的。”
75岁的左太北再次读这些信,依然泪如雨下,她说:“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父亲的那些家书,字里行间全是对我的爱,对母亲的爱,对我们那个小家庭的爱。可是在家国和民族利益面前,他还是放弃为个人私利考虑,一心想着怎么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践行自己的抗日誓言。”
2001年,她第一次给父亲回信:“1965年我从哈军工毕业,先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航空航天部等单位从事国防工业建设工作。如今我已退休。您的一个外孙和外孙女都已成家立业,生活幸福美满。我们深深懂得,今天的幸福日子,都是您和那个时代的先驱者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
两代人的爱,就这样通过家书,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对话。
相关新闻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