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解放”中的得与失
我们见证男女平等20年
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平等的权利意味着平等的责任,多元的选择伴随着多重角色的挑战,男女平等既有赖于法律保障、观念转变、社会进步,也关乎女性的心灵建设与自身成长。
20年过去,男女平等之路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风景?听她们讲20年之我见、我行、我感,看她们在各自领域成长、成功、成才,让我们感受男女平等落实在女性个体之上的意义,更折射出女性群体的嬗变与发展。
于丹:“解放”中的得与失
急剧变化的20年,女性拥有越来越多的华服和自信、鲜花和掌声,拥有多元选择也拥有多重角色困扰,拥有心灵重压也拥有自由解放……
20年前,于丹只是一名热爱自己工作的大学老师。
今天,于丹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学者
权利就是选择的自由
这20年,是中国社会变化、女性意识觉醒和职业结构大变动的重要时代。我们看到整个社会中女性选择更加多元化,价值判断也趋于立体化。很多女性看自己不再执着于单一指标,她们漂亮、智慧、成功……越来越拥有一个立体、丰满的女性角色的确立。
这种意识的觉醒与媒体的发达分不开。在自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里人们在转发怎样做智慧女人、怎样让生活更有趣味……这是媒介发达的时代女性的自由表达,在20年前是不能想象的。
从女性的职业选择来讲,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妇女进城打工,城市有些女性则自愿选择回家做全职妈妈。无论是往外走还是往回走,都意味着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大了,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和个人价值的提升。
权利不仅仅表现为一元化的强势,更表现为多元化的自由,这是20年间中国女性的最大变化。
寻找内心的平衡
女性观念在今天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一方面我们自由了,网络时代大家获取知识的渠道无比丰富,女性的自媒体发声有时比男性更加活跃。但在整体观念上,似乎还是没有摆脱女性取悦男性的时代。我们可以去梳理一下各种广告,描摹一个女人的美和典雅,很多是从男性视角看的,广告中 不是凸显一个女人的自信、内涵和独立,女人自己的感受常常被弱化。
我想,当年刘巧儿在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时候,地位是上升的,尽管她们的起点很低。而今天有那么多高教育高收入的女性,在男性话语时代,地位究竟是提升还是降低呢?为什么大量的速成班都在教你怎样做一个淑女;时尚杂志的题目经常是:怎样更讨男人喜欢?你知道男人的秘密吗?你怎样让他更快乐……我的学生们津津乐道的也是这些话题。
我当然认为两性关系的和谐相处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命题,但对于两性的平等,我仍然喜欢我们读书时代舒婷写的诗句:我如果爱你,一定是作为一棵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是两个独立的生命,不纠缠,这才是一种长久的感情。如果一味地取悦男人,那你一定会索取——我已经伺候得你高兴了,所以你必须得给我钱给我好日子。今天感情的畸形往往就来自于这样的纠缠。
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能否摆脱纯粹男人审视女人的视角,回到女性的自我视角,另一方面是女性在家庭中要承担应有的责任。我也是职业女性,每天东奔西走,但是我仍然觉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高质量的相处涵养好的家风。我们家三代同堂,姥姥一叫,孩子马上就要跑出来;姥姥说话,孩子必须停下脚步认真听完;姥姥拿东西,孩子肯定要过去帮忙。这就是习以为常,当母亲在家的时间有质量,才能把家教和门风担当起来。所以我总说一个字:安——家中有女才是安。孩子在未来社会决不是只靠专业能闯出前途的,闯到最后靠的是人品,诚信、善良和对正义的坚持,也靠一个人心中有爱的热情。我相信所有幼小的心灵都是热乎乎的一团火,母亲要保护这个火苗能让它成为孩子一生的火种。
关注女性精神健康
有数据表明,女性抑郁是男性抑郁的2.5倍,但很容易被忽视,社会对于女性生命中三个特殊时期的关注并不够。
第一个是青春期,女孩子开始发育,雌激素急剧上升,又是学业压力最大的时候,容易逆反,加之情窦初开,如果不能得到特别的关注,比如母亲不能陪伴,孩子有了问题无处倾诉,情绪波动里藏着非常严重的隐忧,容易出现极端情况。
第二是产后抑郁。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女人当妈妈是应该高兴的,其实产后也是女人雌激素下降的时候,刚做母亲的女人容易不自信,会不知如何对付一个成天哭的小生命,还会担心工作因此耽搁或中断。不要想当然地觉得做新妈妈的喜悦就可以抗拒这种生理困扰。
第三是更年期。更年期女性在单位是中层或高层管理者,事业有成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内外交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好多更年期母亲的孩子正处于高考拼搏阶段。女人有时是隐忍的,这点不舒服有什么啊,为了孩子我忍一忍。这一忍就把一次次小小的心理感冒拖成了身体和精神的隐患。
我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课,很多讲座的组织者,包括妇联干部,经常跟我讲,要让大家打起精神来,不要萎靡不振。其实我想说,文化不能替代心理医生,也不能替代药物。女性选择的权利固然多了,同时也成为她们多元角色的压力。我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不要把道德教化作为治疗一切疾病的良药。我也呼吁女性关注自己,生命个体,既脆弱又坚强,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个生命,就要承认你出现精神疾患是不丢人的,精神感冒和身体感冒是一样的,能够及早干预健康困扰的女性才是真正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我觉得只有让这个社会从制度健全、福利保障的底线一直到心灵健康的干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能跟得上,才可能期待转型中的中国在下一个十年二十年,能够让我们六七亿女性真正拥有健康、蓬勃、自信的人生和发展前景。
Q&A
Q:你对男女平等的个人感受是什么?
A:现在女性选择的权利固然多了,同时也成为她们多元角色的压力。我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不要把道德教化作为治疗一切疾病的良药。我也呼吁女性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健康才是真正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
Q:性别在自己成长中的影响?
A:我一贯欣赏舒婷的诗:“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相关新闻

黄晓薇:营造欢乐祥和平安过大年的浓厚氛围

黄晓薇以视频方式出席香港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

全国妇联为外国驻华女外交官和港澳台妇女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专题宣介会 黄晓薇作宣讲

沈跃跃出席“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环境的权利”国际论坛并发言

黄晓薇: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