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工读学校:重新推开世界的门

作者:陈晨
要闻 2019-07-26 15:50:20

为海淀寄读学校学生开展教育戏剧团体课程 拷贝

教育戏剧课提升了孩子们的合作力、创造力、同理心

据2018年底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显示,全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持续降低。2017年为32778人,比2010年减少35420人,降幅达51.9%。

尽管未成年人犯罪大幅下降,但依然有一部分问题青少年,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和挽救。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62.63%的未成年犯罪人是初中生,一些学者重提工读教育的必要性。

工读学校,已淡出公众视野多年。它是国家为“心理和行为有偏差,乃至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开设的特殊学校。目前全国工读学校数量不多,截至2017年底已注册的该类学校不到百所,部分所谓“训练营”等商业机构混淆视听,对工读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

如今的工读学校是什么样的?记者探访了当年全国第一所工读学校,现为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

又一次“寻找回来的世界”

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热播,该剧就是以这所学校为原型,原著作者柯岩在这里体验了两年的辅导员生活。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北路,京密引水渠畔,一座中式风格的校门庄严肃立,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的牌匾悬挂在大门之上。校门外的墙上贴满了各种荣誉奖牌:教育部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海淀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基地、五星级团支部、青少年犯罪研究先进集体……金灿灿的一片。

走进校门,是另一个世界。白墙黑瓦的中式建筑围成错落有致的大四合院,占地广阔。蓝天碧草,花香四溢,一群少年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青春逼人。

这里原名北京市工读学校,成立于1955年。归属海淀教委管辖之后,改名为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1996年改称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六十多年来,她成功教育、转化、挽救了7000多名问题学生。

“目前学校招收的学生有三类。”学校德育副校长姚鹏龄说,第一类是无法适应原校学习生活,有扰乱课堂、违反校纪、不良交往、逃学逃家等行为,家长管不住、老师没法管的学生;第二类是心理有偏差,人格有障碍或者人际交往有障碍的学生,如长期沉迷网络的学生;第三类是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九种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乃至个别轻微违法犯罪的学生。学生入校,需要学生、家长、原校三方同意。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学生毕业后,发原校毕业证。

据统计,有14.22%的学生受过警察问询或曾被带到派出所接受处理。但是海淀寄读学校受过拘留以上处理的学生,比例非常低,犯罪率几乎是零。

姚校长说,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会汇集各种社会资源和教育力量,帮助每一个孩子。

IMG_4122 拷贝

创作心理剧的过程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突破口

有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每个孩子都有突破口。这就像用一串钥匙试着开锁,总有一把钥匙是对的。

小安从海淀区寄读学校职高部毕业后,就职于一家事业单位,现已做到管理岗位,工作非常出色。他这辈子都会感谢班主任贺伟老师当年没放弃他。

小安父亲去世早,母亲管不了他。他吸烟、逃学、打架斗殴、欺凌同学……谁都拿他没办法,被送到寄读学校后,长期没有大的转变。升入本校职高之后,贺伟担任小安的班主任,小安给他的“见面礼”是一个处分。然而贺伟不想放弃,他甚至拉住来给小安办退学的伯父说:“您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能让孩子变好。”

说的胸有成竹,但贺伟心里没底。一次评选班干部,他决定“赌一把”,让小安当副班长。他觉得小安有自尊,有能力,只不过从小到大总受批评,需要尝试一次“被肯定”的滋味。


贺伟赌对了。小安当了副班长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对所有班级事务尽心尽力。然而成长的路上总有反复。高二暑假,贺伟突然接到小安的求助电话,原来他放假期间没有老师约束,又故态复萌,喝酒闹事伤人,“犯事”后连夜逃到北京与河北交界的亲戚家。当时已是深夜,贺伟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一早驱车一百多公里,把小安接了回来。

返程时贺伟压着火,加之对山路路况不熟,一边开车,一边看路标,险些撞上前方一辆大货车,他本能地猛打方向盘,才与死亡擦肩而过。坐在后座的小安吓坏了,贺伟回想起来也十分后怕。但那时他顾不了那么多,满脑子都是自责:“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为什么我说的话他就是听不进去?”看到老师失望的眼神,小安第一次被震住了。

感化孩子,有时要几年,有时只要一瞬间。小安一夜之间长大了,他意识到有这么一个人,真心希望他好,无条件地帮他,把他的进步看得无比重要,就像父亲一样。他不想再让老师伤心。
小安文化课基础是零,上课根本不听讲。贺伟耐心地和他商量:“你能不能试着听一节我的课呢?如果你听不懂,老师不再强求。”


小安同意了。那次课贺伟故意降低难度,慢慢地讲,小安果然认真地听,课后作业全对。让贺伟惊喜的是,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在此之后听课越来越认真,期中考试得了全班最高的97分。这也让班里其他“零基础”的同学有了信心。

高二结业前,小安所在班级在全区统考中,取得了数学平均分82分的成绩,创造了校历史记录。小安的进步一发不可收,优秀学生干部、学生会主席、海淀区先进,直到走上工作岗位,依然表现不俗。

“孩子们千差万别,关键是你要相信他能变好,尝试方法,给他机会。”姚鹏龄校长说,有的孩子希望被尊重,有当干部的想法,这可能在原来的学校想都不敢想,那就在这里给他机会。目前在校就读的一个高一学生就是如此,这个孩子来寄读学校之前,多次打伤人,遇事只会使用暴力解决。升到高一之后,班主任老师发现他正直、正派,也有责任心,就鼓励他当班干部,开始手把手地教他,遇到阻力怎么办,有了矛盾如何正确处理……现在这位同学已经成长为校学生会副主席。

“近期我们承办了海淀区学工委纪念第72个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接待了近200多位外校师生,还有红十字会、教委的领导及新闻媒体。这次活动的全部后台管理和服务工作,都是这个孩子和另一位学生干部负责的,毫无纰漏。自从学会了平和妥善地解决问题,他再也没打过人。”姚校长十分欣慰。

有的孩子适合肯定和鼓励,有的孩子需要规则和管理,多年形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

海淀寄读学校分初中部和职高部,现在有300多名孩子,每个班配两个班主任,住在学校24小时轮流负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到寒暑假,老师们挨家挨户家访。遇到学生逃学逃家,老师们就去网吧或其他学生活动的场所到处找,直到找回来。

学生们入校时要做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有偏差的孩子,心理老师持续辅导;每个学生都建有教育档案,老师的每次谈话,详细记录;学生们每天要写“心情天气预报”,反馈当天的困惑苦恼,心理辅导员当天批复。此外,驻校社工给每个学生出具社会系统评估报告,就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指出问题,给出教育建议。

开启乐趣和价值感的发现之门

“来这里的孩子大多不擅长学习,不适应常规教育,成长中遭受过太多的指责和挫败,被忽视和边缘化,无人关注。需要有人搭建平台,让他们找到热爱和擅长的事,从中获得快乐和价值感。一旦找到了乐趣,他们就不会在不良行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寄读学校的心理中心负责人高亚娟老师说。

相比一般学校的“学”,这里更多的是“玩”。有意义地玩。

这里有心理戏剧社团,每年举办心理戏剧节;有科技社团,科技模型制作、机器人比赛、纸飞机比赛……科技项目参加全国比赛多次获奖,还有多种“校本课程”,即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足球、篮球、舞蹈、医疗急救……有兴趣就可以报名加入。

“有个孩子叫小昊,他一入学就觉得科技社团太好玩了,整天跟着科技老师。”高亚娟说,大大小小的科技比赛,他每次都参加,后来被评为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这个荣誉每年全区只有30人左右。

心理中心小剧场。一个小女孩梳着马尾,把绘画工具铺了一地,胸有成竹地将一面白纸糊的大白板,涂成以假乱真的砖墙。另外几个孩子扯了一块废弃的破窗帘,缝上几个补丁做衣服。还有人用捡来的竹竿搭成架子,找来晾衣架,说“这个做铁窗正好”。一名帅气的男孩拿着老师的手机忙来忙去,记录给大家做道具的过程。

“最近学校读书节的主题是《红岩》,因此心理社团要将《红岩》拍成心理剧。”高亚娟说,这些道具都是同学老师一起捡来的,变废为宝。

每年学校戏剧节的主题都不一样,有“和自己相遇”,告诉同学们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别人;有“梦想”,谈如果梦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该怎么办;有“英雄之旅”,探讨如果生活不如意,是否还要坚守原则,成为自己的英雄。剧本,台词,都是同学们自己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大家都在成长。

家长们多次被邀请观看孩子们的演出,有人欣慰,有人惭愧。“很多孩子演父母吵架根本不用排练,因为从小到大父母每天如此,他们看惯了。”高亚娟说,不少家长看着看着就哭了,说从来都没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特别惭愧和自责。

问题少年背后是问题家教

“孩子有问题,背后一定是教育问题。”高亚娟老师感慨道,上周学校开办家长工作坊,她给家长们每人发了一张表格,让他们列出孩子的优缺点。绝大多数家长一条优点都写不出来,缺点却列了满满一张纸。

有些家长从未表扬过孩子,整天盯着孩子的那些缺点,甚至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不如意,来这里的孩子普遍自信心极低。

“问题孩子一般来自问题家庭。”姚鹏龄校长说,目前学校中学生非原生家庭,即离异、重组、单亲、隔代抚养、远亲抚养、领养家庭的比例近40%。另外,有些家长不是不爱孩子,但家庭教育不得法,教育类型有溺爱型、暴力型、专制型、放任型。还有家长不想管孩子。

“一些家长问我,能不能让孩子一直住学校,放假也别回来了?”姚校长无奈地说。

对于极个别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其安置确实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学校不愿接收这样的学生。姚校长表示,目前国家取消了劳教制度,对这类未成年人的处置还没有明文规定。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这类未成年人,工读学校是应该接收的,只是校内教育要区分层次。“毕竟工读学校承担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职责。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了一个家庭,甚至是维护一方平安。”

相关链接

 据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流动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未成年人排名前五,充分说明上述家庭中的相关因素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开展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预防的重点。

工读学校 问题少年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