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暖如春的“妇女之家”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王晓艳 张姿
要闻 2012-12-13 15:32:00

初冬的北京,天清气朗,让我们带你走进北京市城乡的四个“妇女之家”。你会发现,这儿不是一块牌子一间房子,而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家。在这个家里,一群忙起来的妇女工作者,和一群美起来、富起来的女人们,每天都在上演着活色生香的故事。
 
让妇联成为妇女群众有形的家
——专访北京市妇联主席赵津芳
十八大代表,北京市妇联主席赵津芳
 
《中国妇女》在“妇女之家”全覆盖后,北京市妇联是怎么建好、用好、发挥“妇女之家”功能的呢?
赵津芳: 2010年10月,全国妇联在全国城市社区和乡村发起建设“妇女之家”的行动。当年,北京市妇联就建成6590个“妇女之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妇女之家”城乡全覆盖。两年来,“妇女之家”整合和提升了原来的妇联工作,也增添了一些更贴近广大妇女的工作内容:一是综合维权服务,将维权服务送到妇女身边,实现了维权服务在源头、在基层、在身边的目标。二是创业就业服务,广泛开展各类创业指导和就业扶持行动。三是教育培训服务,开办各类教育培训,内容涉及普法宣传、技能培训、文明礼仪、健康讲座等。四是家庭教育服务,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电话、家庭教育网站,提供家教面询服务,开展个案矫正追踪等服务。五是文化体育服务,各级“妇女之家”普遍建立妇女健身示范站点、组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六是家政信息服务,整合家政人力资源信息和居民需求信息,为家庭提供优质家政服务,方便妇女群众生活。七是婚姻家庭服务,为妇女姐妹提供婚恋情感、亲子关系、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八是帮扶救助服务,广泛开展一系列的帮扶救助活动,解妇女燃眉之急。
 
《中国妇女》北京市各级妇联在“妇女之家”工作中,有哪些自己的创新呢? 
赵津芳:的确,除了我刚才说到的八项服务之外,各区县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服务,形成了一区一品牌,其示范带动作用已经辐射全市。比如说石景山苹果园街道建立“公益反哺家园”,将本社区志愿者按实名制纳入管理,登记造册,发放公益反哺积分卡,并进行积分和星级评定,大大提高了社区志愿服务的自觉性。另外,我们的“妇女之家”的覆盖面也在不断加大,已经不仅限于社区、乡村,而是延展到了许多新领域。比如,北京市妇联在北京市公安局监管总队挂牌成立了首个行政单位“妇女之家”;西城区妇联在金融街建立首个高端知识女性为主体的“妇女之家”;通州区妇联在区地税局创建了首个行政事业单位“妇女之家”;其他区县妇联也都把“妇女之家”的创建延伸到商业楼宇、流动妇女群体,使妇联组织这个“无形的家”真正成为妇女群众心中常惦念、感情上可依托、平时找得到、遇事用得上的“有形的家”。
 
《中国妇女》通过“妇女之家”的工作,对女性有哪些切实的帮助,这些帮助又如何推动了家庭和社会的进步?
赵津芳:“妇女之家”作为基层妇女组织,其贴近家庭、贴近妇女的优势十分突出,对于整个社区、农村风气、家庭氛围形成和优化都有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家庭、以文明健康的理念影响家庭、以各类先进典型引领家庭,通过宣传教育、表彰激励、人文关怀、邻里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带动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妇女》您作为十八大代表,请您谈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对妇联工作,具体到“妇女之家”工作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
赵津芳: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基层阵地的建设,作为妇联,我们的基层阵地就是“妇女之家”。它既是坚强阵地,又是温暖之家,我们要把阵地坚守好,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的“五器”作用,即在推进妇女创业就业中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在妇女权益保护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在改善妇女民生中发挥助推器的作用、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中发挥调节器的作用、在提升妇女工作影响力中发挥聚力器的作用。为推动首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贡献力量。  
十八大还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愿景,美化生活,美丽北京的工作离不开妇女的建设,我们“妇女之家”在生态文明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垃圾分类,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妇女巾帼林等等活动。
十八大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觉得和我们的“妇女之家”也密不可分,因为“妇女之家”也在为小康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妇女之家”的工作是面向妇女,面向家庭的,妇女素质提高了,家庭建设搞好了,我们的小康社会才会更完善。■
 
“姐妹快乐吧”,融融邻里情
文/本刊记者  张姿
蓝龙社区“姐们快乐吧”的模特队在表演
 
舞得了太极剑,做得了汽锅鸡,扫得了庭前雪,走得了模特步,经得起领导视察,上得了电视节目……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蓝龙家园社区,“姐妹快乐吧”里的姐妹们总是以“最佳女主角”的状态享受“妇女之家”的活动,并且走出小家,走向世界——“我们还去鸟巢参加过万人太极拳表演,家里的墙上还挂着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证书呢!”
“一年四季都穿裙子”的社区主任兼妇联主席修俊霞说,“我们的‘妇女之家’是一‘家’多用,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既提升了社区的生活品位,也提高了姐妹们的快乐指数。我最高兴的是带着这群系着丝巾、涂着红唇的姐妹优雅亮相,倍儿有面儿。”
蓝龙家园成立于2009年,是门头沟区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很多住户都是外来人士,也因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这里的女性对社区的要求较高。
聚在一起的女人们,喜欢交流厨艺。于是,修俊霞在组建居委会时,提出了“百家宴”的活动方案:“一人一个当家菜”,借着交流厨艺的机会,让社区居民们彼此加深印象,沟通感情。川籍全职太太刘晓华刚一亮相便拿出了家乡特色梅菜扣肉和水煮鱼,东北大婶田秀岩一战成名,摇身变成了“红烧猪蹄专家”,而爱旅游的北京人张明哲则端上了云南名吃汽锅鸡——“我每到一个地方就只吃我不会做的,吃着好吃就马上学来,我还做过刻了字的南瓜盅呢。”第二年,她们又举办了第二届,每次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
在蓝龙家园的社区春晚上,“姐妹快乐吧”里的姐妹们自编自演了许多节目,如京剧演唱、单口秀、乐器演奏、时装表演等等,而家属们也积极参与其间,或者拍照片,或者录DV。
修俊霞说,“其实大家聚在一起不光分享快乐,也分担忧愁,毕竟远亲不如近邻。”本就四级残疾的魏文玉,腰椎间盘突出症突然发病,一直要靠透析维持生命的丈夫找到了修俊霞,因为自己要天天跑医院,无法照顾妻子,就希望能在社区里雇个护工。
“当时我挺为难的,我们这社区还没有一个人吃低保,压根找不到合适人。后来我就召开党支部会议,号召大家做志愿者,没想到最后我们成立了二十多人的巾帼志愿者队伍,排班照顾了她三个多月,魏文玉一家感动得一见我们就要掉眼泪。虽然她家庭很困难,我们小区的每次捐款她都一次不落。”
那以后,为了鼓励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行列中,修俊霞还推出了“邻里互助卡”——志愿服务星级制,也作为“妇女之家”的一部分。“以服务时间为积分单位,凡是志愿服务满180小时,就晋级为一星志愿者,最高的星级为志愿服务满580小时的五星志愿者。”如今,社区里已经有三名志愿者获得了五星级的殊荣。
在修俊霞的带领下,蓝龙家园的“姐妹快乐吧”,不仅是生活品位的中心,还是邻里亲情的纽带。“我们的‘妇女之家’,不是一个小屋子,而是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
 
文化传花艺 热舞精气神  
文/本刊记者  王晓艳
各国大使夫人们在“妇女之家”的花艺室感受中国文化
美丽的枣苑社区
 
“妈妈,你太棒了!”一群妈妈们刚表演完,各家的老公和孩子都迎上来给她们披上衣服,她们跳的《兵之舞》又一次博得了满堂彩。这个主要由全职妈妈组成的“漂亮妈妈”舞蹈团,实力已经向专业团体靠齐了,这次是她们在自己枣苑社区的酸枣树文化节上演出。
花市街道的枣苑小区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社区,住户的文化水平较高,经济条件也较好。在这么个地方开展妇女工作,社区妇代会要更费一番脑筋,要把“妇女之家”的活动搞得更有文化、有品位,才能把社区里的女人吸引进来,真正成为她们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社区妇代会主任刘志琴说:“有人说,你们这不就是唱唱跳跳吗,但你还别小看这唱唱跳跳,有精气神儿,有对生活的热望才能跳起来,不然还得留着精力吵架、打架呢!”
就说这群现在看着倍儿精神的漂亮妈妈们吧,以前也并不是这样,老公在外面打拼,她们在家里做全职妈妈,“我们平时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丈夫和孩子的身上,缺少与社会的交流,时间长了,人也变得空乏了。”一位家庭主妇说。自己心里没依没靠,可不得疑神疑鬼,无事也能起风波。
社区妇联一看,现有的文艺团队都是针对离退休中老年的,这全职妈妈也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还没被关注到。于是,一位气质优雅,年过60的专业舞蹈老师薛桂英组建起了这个舞蹈团,“在我们小区里,每逢中秋节、元旦、妇女节等节日,都少不了漂亮妈妈们的演出,《艺术形体操》、《俏花旦》、《爵士舞》、《兵之舞》等节目,不单受到小区居民的喜爱,在整个东城区都小有名气。”薛老师说。
回忆起第一次表演时的场景,队员郭晶还是那么兴奋:穿演出服站在舞台上,坐在台下的丈夫、孩子几乎都认不出自己了。“漂亮妈妈舞蹈队现在是我生活的调味剂,多和姐妹们交流谈心,互相促进,家庭也更和谐了。”
枣苑是个有文化传统的地方,除了一年更迭不断的各种活动,社区还有自己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出东花市的一些民间绝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绢花。东花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以前这儿是绢花制作一条街。
社区妇联就琢磨着怎么能用女性的双手把这些东西传承下来,让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北京还有这些好玩意儿。她们在“妇女之家”开辟一间花艺室,请来绢花大师滑树林给社区的女人教插花。小区里很多妇女是外来移民的新北京人,说起插花,以为就是鲜花,没想到一看,真是叫绝,绢花造得栩栩如生。跟着大师学插花,不仅为生活增添了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欣赏美的能力。这个花艺室还吸引了来自苏丹、伊拉克、巴勒斯坦、也门、摩洛哥、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九国的大使夫人,她们也在这里感受中国文化。
虽然,东花市已经不像过去家家卖花了,但来到这里,仍然能感到浓浓春意。花艺是花,漂亮妈妈也是花,文化和精神,在这里花开“妇女之家”!■
 
女人变时尚 生活和富美
文/本刊记者  王晓艳
求贤村妇代会主任张文芹成了村里的“情感咨询师”
 
还没进求贤村,大兴区妇联副主席李燕就给我们介绍说:“这个村‘妇女之家’的当家人特别飒!”
在村里的“妇女之家”等她,张文芹风风火火地进来,黑色半长风衣微敞着,飘出水蓝色长丝巾。我们都说好看,她说:“我以前可不会这么打扮,这都是因为‘妇女之家’的活动,区妇联给我们请来礼仪专家讲怎么穿衣搭配,怎么穿鲜艳还不土。”
原本村里的女人们都不好意思也不习惯打扮,总觉得天天都在地里,打扮起来给谁看啊,怕人说闲话。可现在,“妇女之家”把上了电视的形象顾问都请到村里了,手把手教大家。现在,村里评选好媳妇好妈妈,要是形象不好,不能入选。
“妇女之家”的秧歌队有个姐妹,以前头发乱糟糟的,说她吧,她还说我怎么打扮也乡气啊。但现在,穿个小黑裙、高靴子跳广场舞,谁见谁说好看,从柴火妞变成时尚农妇了,以前嫌爱人不给买衣服,现在自己打扮起来了,爱人主动给买好衣服穿。村里的女人都知道了,自己形象好了,爱人看着舒心,孩子看着体面,这家里气氛不会差。
不过,光有面子还不行,“妇女之家”更关心妇女的谋职。女人赚钱,这腰杆才直,不仅能提高家里的生活质量,自己的精神面貌也会更好。以前,农闲了,婆媳两个待在家里,难免磕磕碰碰吵吵闹闹的。但现在,村里有个专门为姐妹们创办的外贸拖鞋厂,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打工了,而且形式灵活,可以到厂里来上班,有些工序还可以领回家计件。媳妇上完班,带点活回去,婆媳两个坐一起,唠着家常,手里干着活,婆婆也能赚点钱零花,两个人哪有心思再吵架啊。
我们去时,“妇女之家”的厨艺培训班刚结业。现在村里搞农家乐,以前那做饭的手艺拿不出手了,妇联请厨师学校的老师专门来教大伙做饭。今天学了“一锅鲜”回家做,家里人说:“好!你去‘妇女之家’培训完,咱家有好饭吃了。”四喜丸子,以前就在外面的馆子吃过,这下学会了,可以在自家的农家乐里添个新菜。
求贤村还有个著名的“八人情感小分队”,四个大队,两人负责一个队,把以前的张家长李家短变成了情感咨询。平常,姐妹们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儿了,就到“妇女之家”这儿坐坐,嗑着瓜子,喝着茶,聊着聊着心里就敞亮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庭矛盾难解答,都是一家人,别说两家话,多宽容,少计较,和睦是一家。”张文芹把在幼儿园给孩子们编儿歌的方法用到了村里的妇女工作上。
村里又有人来找“妇女之家”调解,男的是公交车司机,女的是售票员,和邻居闹纠纷。两家本来就像亲哥们儿,可邻居盖房时为了找直线,没跟他们商量就多占了一块砖的位置,为此打起来了。
张文芹解决问题有高招,用她自己的顺口溜总结就是:“吃着瓜子喝着茶,解决问题有窍门,转移情绪找话题,乐观幽默来沟通,解决问题很轻松。”先降温,让女主人静下心来跟你聊,聊她们家的好事、乐事,“孩子在哪儿呢?”“上大学呢”“你太行了,把儿子培养这么好,我们平常在一块都称赞你们家。”“你在哪儿上班呢,嗯,这工作也不错”聊得对方心情开阔了,“周围人对你评价都高,就因为这一块砖的事儿把你这人弄低了。”
她也开始低头想了,“就是,他们家人也不坏,以前我们孩子放学我们不在,他们家吃个饺子都惦记着叫我们孩子过去吃。我也是糊涂了。”最后,她说:“冲着你,我不闹了。”张文芹说:“不是冲我,是你本身就有这么高素质。”
“妇女之家”就是这么一点一滴从里到外打造村里女人的软实力。现在城里女人时兴白富美,我们农村,每天地里晒大太阳白不了,我们”妇女之家”就是要潜移默化地把村里女人变成和、富、美的时尚农妇。■
大兴区东辛屯村“农家乐”的主妇们在进行厨艺比赛
 
农民会上网,家园更富有
文/本刊记者  张姿 
果园套袋比赛中,白春艳(左一)夺得了第一名
 
网上发布信息进行果品宣传、促销,参照网上实时行情买卖化肥……在以果品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五里庙村,“妇女之家”的一大亮点便是“数字化学习港”,参加了免费计算机科普培训的妇女们马上就能学以致用,用于增加收入,同时提升自信。
从土路到柏油路,从荒滩变成有机园,从欠债十几万到筹来数千万元的项目,从没有村委会办公场所到盖起两层小楼,村书记兼妇联主席靳翠艳为五里庙村的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但最让她欣慰骄傲的是,自2006年起,“数字化学习港”项目的建成实施,让村里的妇女们进入了信息化的快车道。
在村委会西侧,“数字化学习港”拥有一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共配备了50台电脑,妇女姐妹们可以定期参加电脑应用培训。靳翠艳说,“这个项目全国建有七家,我们是其中一家。”从不会打字到流利进行即时聊天,从不知WORD为何物到会利用EXCEL记账,很多妇女都很感谢如此先进的“妇女之家”。
今年45岁的白春艳是村里的果树“套袋”能手,家里连承包加自有共计十亩地,没接触电脑前,常常在家门口“守株待兔”——只有等着人家上门来收这一个老办法,所以桃子丰收的季节几乎天天犯愁,颇有“坐以待毙”之感。“在村里学会了电脑以后,我就赶快买了一台电脑,还能上网推销桃子,等于是多了一条腿走路。每年还没到摘桃时,手上就已经有了订单,有些QQ网友还带朋友来采摘,平均每年都多增收一万多元。”
而开化肥店的刘战玲说,“我们家有两台电脑,但我原来根本不敢动,都是我爱人和儿子‘霸占着’。我儿子甚至还总嫌我笨,这也不会,那也不懂,不高兴教我。但村里有了培训班就不一样了,我们妇女终于有一个专门学习的地方了,老师又专业又有耐心,我们也有了反复练习的机会,上次还组织我们免费去北京城里参加了三天的电脑提高班。”
同时,可集中学习也可分散学习是数字化学习港的优势——农忙时未必一定抽空来学,农闲时可以自由到港学习,弹性安排充分适应农民的生产需要。
现在的刘战玲说起话来也扬眉吐气得多,“我上网看了化肥行情以后,进货时再跟人砍价时心里就有底了,不然原来光凭电话询价,人家蒙我我也不知道,现在我可以和‘市场’零距离了。有了电脑,我就像长了双眼睛,多长了双耳朵。”最近,刘战玲利用闲暇时间绣的十字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快完工了,当她在网上搜索到同样的作品能卖十万元钱时,心里也开始计划“卖个几万块”了——如果没有电脑,这价钱她连想都不敢想。
不用出村,不用花钱,“妇女之家”的“数字化学习港”,让农村妇女们也走上了信息化、个性化学习的道路,并且耳目更灵,腿脚更快,对生活更多美好期望。■
平谷区镇罗营镇五里庙村的数字化学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