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想出发不限时

来源:中国妇女网作者:王晓艳 张姿 苏容
要闻 2013-04-02 10:19:00

你会因为自己的年龄,止步曾经的渴望吗?
你会因为自己的境遇,被动向生活妥协吗?
当你看到这样一些女人,她们梦想飞翔,就去飞;梦想远行,就动身,
梦想,变成一个发光体,把她们照耀出更美丽的样子。
无需羡慕,这是为自己代言的时代,你也可以同样精彩,
无需找寻,梦想不是远方的召唤,而是自己内心的声音。
别把梦想永远设定在未来,把它改成现在进行时,放飞你的“中国梦”。
 
31岁转型学飞,这不仅对自己是一个梦想,对听到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梦,但是,徐砚秀真的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梦想什么时候都可以启航
文/王晓艳
人被逼到山穷水尽时迸发出巨大潜力的故事不稀罕,但日子过得好好的,就为自己的一个梦打破现有的人生格局重新开始,其实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内驱动。
六年前,31岁的徐砚秀突发奇想,要辞职学飞。这之前的14年里,她从普通乘务员到头等舱乘务员、乘务长,再到主任乘务长,然后担任乘务中队副经理。2003年,南北航空合并,她竞聘成为公司乘务分部经理,后来又调任安全分部经理。一切顺风顺水,人过三十,进入管理层,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安逸地生活了。
梦想触动,源于偶然。一次航前准备中,她和公司刚来的一个飞行员交谈,知道他是自费学的飞行执照,而且许多航空学校也开始陆续招收少量的女飞行学员了。她听了为之一振,虽然这些年她同样都在飞,但一直觉得一门之隔的驾驶舱才是更吸引人的地方。
徐砚秀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搏一把。是的,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如果此时不敢做,年龄只会越来越大,机会只会越来越少,那就真的永远是一个梦了。
她马上着手考察飞行学校,联系报考,几个月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这时才到了最纠结的时刻。她从北京开车八个小时回家乡长春,一路上真的就一直在想人生,想理想,究竟是继续风平浪静的生活,还是从头开始一段未知的世界?
最后,她对自己说:最差怎么样?花了几十万学费,几年时间,没当成飞行员,又能怎么样?我做保姆也能养活自己!
辞了职,到飞行学校报到,同学都是比她小十几岁的小男生,但这个学飞的“大姐姐”处处不落下,因为这个梦启航的太迟,所以她更加珍惜。飞行英语考试、飞行理论考试、模拟机飞行考试、真机飞行训练……
34岁的时候,徐砚秀终于以另一种身份飞上蓝天,她说:“随着目前飞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开飞机已经不是体力活,女性比较细致等特性将更适合飞行员职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女飞行员出现在空中。”
徐砚秀希望自己的梦想航线能让更多女人循着找到未来。
 
1986年出生的朱虹第一次参加两会,她说,她的选择是有意义的,今天,她的中国梦正在路上。
一个女村官的中国梦
文/本刊记者  张姿
朱虹: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山联富民合作社总经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采访朱虹是在江苏省全国人大代表的驻地京西宾馆,桌面上放着一本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和一本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最上面是朱虹参加两会用的笔记本,短短一周已经密密麻麻地记了八十多页,令同行的代表们纷纷赞叹。
“我临走前,‘孩儿他爹’还让我带上《中央一号文件》,他比我还紧张‘两会’呢。”
 
4S店员工一次回乡之旅
“我小学时想当老师,初中想当记者,高中想当警察,到了大学想当一个企业家,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大学毕业时,我很现实,我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吧。”
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门走出来,为了离家近点,朱虹决定回无锡找工作。“我学的是汽车工程专业,所以面试了两个我感兴趣的公司,一个是广本,一个是福特,结果前者给我的答复是等电话,后者跟我聊完直接问,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我说明天。于是第二天我就成了福特4S店的一名员工,又过了几天,广本给我打电话,让我下周一来上班,我说,对不起……”
朱虹喜欢双向选择,因为这意味着这是双方都满意的选择。“那个早一步定下的,一定是更看重我、更需要我的人。”
与很多大学生村官不同,朱虹是被村支书专门聘来的,不是省里统一招考的。
机缘来自刚工作不久,朱虹还是预备党员,党组织关系要转回她的户口所在地——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以待转正。这时候,朱虹就回村参加了一次党支部会议。
会上,村支书让新党员介绍一下自己,朱虹有两点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是这姑娘发言不带草稿,即兴演讲也不怯场;另一个是,她结尾提到“如果有机会能为山联村的建设多做贡献,我义不容辞”,很有激情。不久后,朱虹意外接到了村支书的电话。“他说,现在国家号召大学生当村官,他又很欣赏我的个性——活泼大方、直来直去,觉得能适应农村。而在我眼里,村支书好像是一个特别大的领导,既然他向我开口了,值得我认真考虑。”
“我跟父母商量了下,他们反对我回村里,因为城市怎么也比农村好。而我们家又从来没有当官的,哪怕是村官。我也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更没有特别的一技之长,但我知道,我唯一的长处也许就是乐观开朗的性格。”
一番思考之后,朱虹决定回村,便回了个电话给村支书——请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当然,这时间不是用来犹豫或者反悔的,而是交接一下原来的工作。因此,村支书对朱虹的善始善终更另眼相看。
 
梦开始的地方
2007年秋,朱虹成了山联村一名没有编制的村官,工资也只有原先她在无锡的一半。“回村的头半个月,我无所事事,除了烧开水就是打扫卫生,根本没人给我安排活儿。我只觉得十分压抑、迷茫,甚至怀疑我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后来,村支书找她聊天,问她,你知道村里有多少人,多少面积,大家都在愁什么吗?……她才明白“原来村里的活儿多半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我豁然开朗,骑着摩托车就开始走访民情。到了十月份换届选举,我更忙了,张贴公告、做选举箱等等。通过这些工作了解了村里的人和事,便忽然进入了工作状态了。”村里原来处处是荒山、大坑,村民们怨声载道。2008年,村里搞起了新农村建设,村支书带领大家开展村容整治,挖掘人文历史,保护古村落、古建筑,朱虹开始觉得自己大有用武之地。 “农民们的一个特点是保守,他们也想致富,但如果你直接叫他们去‘投资’,他们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等着贬值,他们要亲眼看到已经成功了的例子才会参与。所以,我就带着几个年轻人办起农家乐,从策划推广到买菜做饭端盘子洗碗,我全干,同时还得做村里的工作。”几个月后,看到朱虹办的农家乐红火起来,村民们便跟着办起来。“硬件我帮大家修水泥地,软件我帮大家做宣传册,每个农家乐都有自己的特色菜。”
为了当好村官,朱虹自己也晒成了“小黑炭”,甚至“站着也能睡着”,虽然她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有时一周也见不上面。
不过,朱虹享受这种“一天当两天用,雨天当晴天用”的建设者的感觉。因为她所理解的“美丽新农村”,不是别人来参观学习时自说自话的宣传语,而是村民们的生活富裕,环境美丽,幸福指数高,文化有活力。这才是“双赢”。
今年,朱虹还成立了无锡首家乡村艺术团,下设由当地村民组成的乐器组、戏剧组、舞蹈组,丰富山联村民的文艺生活。“以前村里的老人都不会到我办公室来,现在他们进来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以上,还说好多人都喜欢我。听说我这次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他们都替我高兴,但也嘀咕着、猜测着,‘不知道你还能在村里待多久……’”
朱虹的眼眶有点湿润,“其实,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也不算难,只要你用行动让他们明白你不是来镀金的,不是来玩玩的。而不管我将来是去是留,都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农村的土地。以前不了解所以不在意,现在你每一天都在创造这个村子,你有多爱它,就觉得舞台有多大。可以说,我的所有梦想都在路上。”
梦想再远,只要抬脚就走,就已经在实现中。
带着创意产品全世界摆摊
文/艺轩
梦想是王天墨生命的一部分
 
王天墨,一个在伦敦学设计的辽宁女孩,持续以“世界巡回”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摆摊”梦想。
很多人听到这个计划,觉得真遥远,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对王天墨来说,只是一张车票、一条街道、一块摆摊的布、一些自己的作品,和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心情。有时候她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几个小时,有时候是几天。“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随性,你将有机会品尝到不同味道的美食,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补充,这些就是前行的动力。”
王天墨在英国圣马丁学院学习服装设计,大学二年级结束的那个夏天,她开始做一些手工品,在伦敦的创意市集上摆摊。从此,渐渐在不同国家的街边摆摊,奥地利的维也纳、捷克的布拉格、德国的柏林、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法国的巴黎……
“世界巡回摆摊”所售的物品,都是她自己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比如用羊毛毡做成各种小动物。在世界各国摆摊,资金始终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除了从生活费中节省,摆摊收入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她用这些钱收集新材料,酝酿下一批作品。
王天墨认为,当做一件极其感兴趣的事时,能否赚到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让人回味无穷。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美术馆门口,虽然没有警察来管制,但是周围的长期摊户觉得她是一个入侵者,经常有人走过来对她恶语相加,让她搬到远点的地方去。可是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门口,聚集了多种形式的摆摊艺人,玩杂耍的、吹泡泡的小丑……谁都可以来这里叫卖自己的东西,周围人也特别热情友好。有个在路边给人做按摩的女孩,跑到王天墨的摊位买了一个胸针,表达了对她作品的喜爱,两人开心地成了朋友。
在路上的所有遭遇,让王天墨的梦想路途变得更有信心。
一个人没多少财富,不一定就穷。一个人没了梦想,便是到了穷途末路。
 
生活哪怕平凡到尘土里,也要从土里找寻梦,煅烧成型。
陶土里的梦想
 文/ 苏容
梁丽霞的梦想是传承和发展千年黑陶文化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却让龙山文化的标志、被世界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黑陶,穿越历史,焕发出“乌金墨玉”的光彩。
从小在运河边玩泥巴长大的梁丽霞,在德州黑陶研究所十年,她干遍所有的工种,也享受所有的工种。但黑陶研究所倒闭,她下岗了。
她认定黑陶是有价值的好东西,“当年胡耀邦总书记到德州还专程来看黑陶。”家里仅有的7000元钱被她买了二手搅泥机,又租下三间平房,带着一同下岗的三个姐妹开始了创业之旅。
二手成型机要修理,放置机器的钢架焊好了,要找车拉回去,五十多公里的绕城公路,上演了一幕“单车奋力追铁牛”的情景:大钢架在前面的拖拉机上摇摇晃晃,小女子在后面的自行车上晃晃摇摇。还没走一半,整个人已经像刚从水里爬上来一样。
终于要开窑了,几个人齐齐站在梁丽霞身后,屏息凝神。然而窑温不够,烧出的陶既没有瓷的质感,也没有玉的光泽。
梁丽霞蹲在窑前,一言不发。身后的目光沉甸甸地扎在背上。“我如果凑合,员工会更凑合,我得让他们看到我要做好黑陶的决心!”梁丽霞一咬牙站起来,说:砸!转身骑上自行车就走,一下也不敢回头,她不忍面对那些失望的脸,也怕控制不住即将喷涌而出的泪水……
按照专家指点,她改造了陶窑,并且发展创新出很多品类。硬刻陶、软刻陶、漆陶、彩陶、红陶……原本单纯的黑陶在梁丽霞手中花样迭出。十年过去,梁子黑陶成为品牌,甚至成为国礼走向世界。三间平房变成集黑陶博物馆、黑陶研制中心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上海世博会期间,梁子黑陶作为德州市入选世博会唯一的陶艺制品参展。
好的黑陶,能看出制陶艺人“澎湃的激情和舍身以求的亘古砥砺”。遥远的龙山文化就这样穿越时空,被一个当代女子执著地传承下来,回响在今天的世界。
看似生活一直在变动,但核心从来没变化:听心里的话,走自己的路。
梦想就是心的方向
文/韩信
汪妤凌为梦重生
 
无论是演员玩票当歌手,还是歌手双栖做演员,这样的跨界早已司空见惯。然而,从时尚造型师跨界到歌坛发唱片,却是一次为梦重生。
1984年出生的北京姑娘汪妤凌,曾因身体条件出众而被选入市游泳队。正当有望在赛场上摘金夺银的时候,她突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去英国攻读时尚专业。回国后她成为东田造型最当红的时尚造型师,深受很多艺人和时尚杂志的青睐。正在事业蒸蒸日上时,汪妤凌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音乐。
“我的老板知道我爱唱歌,也一直跟我说让我不要放弃音乐。我后来想了想,我的确不想等到老了还有遗憾,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
辞职后,潜心闭关修炼了三年,汪妤凌推出了自己的处女大碟《miss cat》,并承担起专辑的词曲创作。“虽然我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也没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但通常来讲我就是突然想到什么歌词就会赶紧记下来,哼哼曲调,再让朋友帮着一起完成歌曲”。
汪妤凌说,“世上本无捷径,寻找捷径反而容易越绕越远。优越的条件也不过是附加分,该经历的还是一样也少不了。自认为绕过的泥泞都会在未来的路上形成沼泽,脚踏实地才不会让自己深陷。不怕走得慢,只要走得稳。哈,幸亏姐腿够粗!”
与此同时,汪妤凌还把自己造型的专长和对时尚的敏锐嗅觉发挥到了极致,主导设计了专辑的全部视觉造型。其中,主打歌的MV里所用的服装和鞋,也是汪妤凌亲手设计的。
2012年,大胆亮出“奔头儿”,大步超越自己,汪妤凌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吸引了那英和庾澄庆为她转身。不断跨界、不断转型的汪妤凌说,“做自己热爱的事,走属于自己的路,不管付出多少,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