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向新孝道,孝心永在线

来源:中国妇女作者:策划执行/王晓艳
婚姻与家庭 2021-10-27 14:36:49

image.png

互联网让亲情“零距离”成为可能


敬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文化,“孝”则是社会家庭文化心理根基的重要组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庭关系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内容,如何跨越两代人的思想差异和数字鸿沟,让孝文化在我们的家庭建设中花样在线孝力无限呢? 


孝力1:我和妈一起办“公号”


我的妈妈是个文艺女性,很喜欢花花草草,对家门口的、公园里的、山上的各种植物如数家珍,对一些树啊花啊都很有感情。小时候,她就很喜欢跟我叨叨这些东西,跟我说哪朵花开得漂亮,哪朵花脾气不好,哪棵树有精神。她年轻的时候也写过一些文章,后来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就放下笔了。在她快退休的时候,她又把笔捡起来,开始写日记。


有一次放假回家,我无意间看到她的日记本。翻看了一下,有几篇看得我很感动。我打趣我妈说她是个文艺青年,我妈很自豪。因为我的工作和媒体相关,我就想,干脆给我妈开一个公众号,她负责内容,我负责排版、配图(我喜欢拍照片),这样日积月累的,一定很有纪念意义,而且说不定还能给她攒点粉丝。


和我妈这么一说,她欣然同意了。于是我们一起开了个公众号,每周发一两篇,发出来之后,我还赶紧发到朋友圈宣传一番。首先成了粉丝的是我妈的那些老朋友,我的朋友,然后是朋友的朋友,再然后,就是网络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了。每涨一个粉,我妈比我高兴多了,等我给她开通了打赏,她更是把每一笔赞赏都发到我们群里,等着我们“点赞”。


现在,我妈彻底退休了,但她一点也不“空虚寂寞冷”。除了一些日常的事务,和我爸出去遛遛弯,她没事就想着写点什么。也因为这个原因,她和我爸还扩大了出行范围,两个人常常嘀咕着哪里还有不一样的风景和民俗值得去看。当然,为了让她的文章更有“专业性”,她还关注起了植物学,买了几本厚厚的植物图鉴。有时候,我都害怕她太投入了,别把眼睛弄坏了。


看到我妈的文章真有不少人喜欢的时候,我既感到自豪,又很感动。现在我妈常和我说,时代真的不一样了,要在以前她这个年纪,想做什么也做不了了,谁能想到现在她还能有粉丝呢?她从粉丝那里得到的心理满足可是我这个女儿给不了的。


孝力2:把“原生态”妈妈打造成网红


要是有人问“把妈妈拍成网红是什么体验”,我肯定很有话说。几年前,我还是一个“北漂”,在妈妈的劝说下,我也下定决心回到家乡。刚回来,我有点无事可做,虽然之前想过回来继续做自媒体,但说实在的,一时之间,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内容。


我就抱着相机,在老家到处走走逛逛,拍个家乡小吃,加个滤镜,或者拍一段短视频,记录自己家乡的一些风景。慢慢的也有人看,但其实粉丝多半是老乡,只是看到了熟悉的风景,给我点个赞而已。


那天我拍完了回家,刚好赶上妈妈在给我做饭。我以前在北京的时候,特别想念妈妈做的饭,好吃,实在,有时候想的都流口水。等的时候,我看着妈在灶台那里“行云流水”地一顿操作,看我在围观,妈习惯性地还跟我分享做菜的经验,这个要先处理,那个要后放……我听着,突然想,不然我也给我妈拍一段?就拍她做饭的样子,她操作熟练、菜看着又新鲜、又好吃。


我拍了两段上传到平台,当天就火了。我还记得,一共有300多万人围观,网友都说,看的还不过瘾,还要我继续拍。我想可能是我妈的“原生态”吸引了大家。就这样,我从此成了我妈的专用摄影师,隔三差五地给她拍一段,也不加滤镜,怎么做就怎么拍。


现在,我的账号已经有200多万粉丝,我的拍摄装备也升级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妈也越来越有劲,搜集、学习了家乡很多特色饮食给大家展示。她说没想到做个饭也有人看也能火,夸我会拍,我说是因为她能干,我才能跟着“出道”。


这件事让我们的家庭关系开启了全新光景,我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多,母女间要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心连得更紧了,实现了彼此的“高质量陪伴”。


孝力3:我为父母“云”安家


因为各种原因,这几年我只匆匆回过一次老家,和父母的联系主要靠每周一次的视频。每次看着父母在我从小长大的那套小两居里打转,都很心疼。尤其是疫情期间,他俩困在小房子里,每天就是做饭、看电视。这套房子在市中心,是我中学时为了上学方便买的,根本没什么小区,就在马路边上。


我说换个房子,他俩一听就拒绝,觉得这是个大工程,我离得那么远,他俩也搞不定,我决定自己行动给他俩一个惊喜。


经过研究发现,卖掉现在住的房子并不明智,因为这个地段升值很快,这个房子临近好几所学校,租金很贵,一房难求。我和中介在线商量,决定把这套房子租出去,再换租一个环境好的稍偏一点地段的大房子。


我在某个安居APP上在线看了好多处房子,模拟现场看房,即便是同城,也都不用去现场,房间的角角落落都看得清清楚楚。有了大致选定的房子时,中介还跟我连线视频,查看了管道、电路等等细节。我选定的是河边的一个花园式小区,绿化非常好,小区门口就有一个政府补贴的老年餐厅。出小区100米外就是一个健身公园,跑步道绵延好几公里。


房子是精装修的大平层,用我们家那套房子的租金,每月我再添一千多元就租了下来,然后我在线联系了搬家公司。三室两厅,他俩终于实现了一人一间房的愿望,给我还留一间,大大的客厅铺了地垫,甚至放了乒乓球台,这是他俩从年轻起的爱好。客厅角上装了监视器,每当来一局比赛的时候,都会打开摄像头让我当观众。


互联网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让漂在外面的我遥控示爱,如同“随时”陪在父母身旁,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年年重阳,今又重阳。网络时代,家人的连结有了更多形式,“孝”不再是一种情感与道德的单向输出,而成为一种共同建设的新家庭关系。


真切互动中,建设新型“孝关系”

文/梁熠


说到“孝”,我们可能既认同,又感到有一些沉重。这是因为过去的“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近似无条件的顺从。这样的“孝”固然体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回馈,但忽略了子女和父母的情感交流。


今天,新孝道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双向奔赴”,是一种激发彼此能量的互动。而互联网让“零距离”成为可能,让“双向奔赴”更容易实现。


image.png

梁熠 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鼓励父母实现自我


我们习惯了父母为子女奉献一生,习惯了只看到他们作为“父母”的这一面,而忽略了他们的自我实现,甚至有些时候,父母自己也忽略了这一点。


其实,无论人拥有何种身份,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应该找到自我,活出自我。最近热播的综艺《妈妈,你真好看》,便向我们展现出“妈妈们”做自己的这一面。这档节目由湖南卫视打造,是全国首档关注中老年女性的综艺,邀请了国际超模刘雯、中国首席男模胡兵作为“超模训练营”的班主任。刘雯说,参加这个节目就是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节目里,最让我触动的是宋妍霏的妈妈曲晓。她一出场就很有自信和气韵,完全颠覆了50+年龄女性的刻板状态。当被要求即兴跳舞,她毫无怯意,马上跳了一段现代舞。女儿宋妍霏看到舞台上的妈妈,忍不住流泪了。那一瞬间,她理解了,为什么爸爸会对跳舞的妈妈一见钟情。她说:“第一次看到妈妈正儿八经地跳舞,我觉得太感动了,但又有点心酸的感觉。”


怎能不心酸呢?曲晓曾是广州现代舞团的一名现代舞舞者,结婚以后,她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对于宋妍霏来说,她从未看到妈妈有过这样光芒万丈的时刻。曲晓一路进取凭借舞蹈功底、时尚衣品、岁月积淀的气质修养,最终获得了冠军。这一次,她不再是XX的太太、XX的妈妈,而只是她自己,向梦想前行,为荣耀而战。


如果我们的父母曾因为种种原因,压抑了自我、放下了梦想,作为子女,也许最好的回报便是重新给予父母时间和空间,去帮助、支持、引导他们,寻回他们失落的一切,发现和实现全新的自己。


不当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过去的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孩子多半采取“管教”“控制”的教养方式,一方面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一方面也严格限制孩子的言语行为。等孩子长大成人,父母老去,成年子女大多也“有样学样”,和年老的父母沟通、相处时,也习惯性地替父母决定、安排他们的生活。


但今天我们发现,这样的家庭关系会让人困扰和痛苦。有人说,“我妈经常跟我说以前是我管你,现在该你来管我了。我听了这句话,就很不舒服,我既不想让她管我,我也不想管她,我希望我们都能管好自己,然后互相支持。”


也有网友表示,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觉得不知道说什么。除了嘘寒问暖、问问父母的衣食起居,好像就找不到什么话题。听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虽然感觉很温暖,却也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或者,感觉父母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自己。也许在过去,子女带着大包小包回家,或者塞给父母一个大大的红包,就足以让整个家庭都感觉到开心和温暖,但现在,物质上的满足其实不再那么艰难,人们越来越看重精神上的交流和彼此心理上的支持。


如今,我们更愿意追求一种新型家庭关系,它更多的强调亲密、平等和支持,要求我们将家庭中的每个人都当成独立、平等的个体,营造一种边界清晰、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围。所谓亲密,要求我们不仅仅只是提供“陪伴”,还要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能够在情感上进行交流;所谓平等,要求我们能够互相尊重,不去“以爱之名”干涉和控制对方;所谓支持,强调的是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对方的合理选择,并尽力支持对方。


在这种新型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子女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也不会再被彼此的角色束缚,而是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建立这种新型家庭关系的重任,子女要先行担负起来。


在亲密方面,我们可以主动沟通,以父母理解的方式,主动给予他们情感上、身体上、心理上的关心,并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也是我们需要的“爱”,从而实现和父母更亲密的连接。


在平等方面,我们可以先给予父母最大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清晰地守护好自己的边界,让他们明白,“我们可以给对方意见和建议,但是是否听取,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在支持方面,可以先鼓励和支持父母去寻找自我,让他们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这样父母就更能理解我们想要的支持究竟意味着什么。


“新”代替“旧”一定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过程,然而,只要我们真的需要这样一种新型家庭关系,便能够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更多的主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信心。因为,父母也需要这些,只是他们可能并不熟悉这种爱的形式。


网建家庭情感蓄水池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情感“蓄水池”,它的大小如何、是否充盈,是衡量我们家庭关系的一个标准。


我们和家人的每一次互动,都会为这个蓄水池“补充”或者“消耗”情感能量。当我们和家人发生争吵、看到家人需要帮助却漠不关心、忽略家人的情感需求时,我们无疑就是在消耗我们之间的情感;相反,如果我们总是能够及时回应家人的情感需求、积极地与家人互动交流、给予家人需要的帮助,那么,“蓄水池”便能一直维持一个富有盈余的状态。


其实,这个“蓄水池”就是我们的家庭支持系统,更是我们的内在心理资源。人的内在心理资源越富足,就越能自我实现、生活也会更幸福。


因此,我们平时就应该建设和维护好家庭情感的蓄水池。而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我们的父母可能面临着很多阻碍和不便;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尽孝”的形式和途径,让我们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线上线下建设家庭情感蓄水池。有一个微博热搜,大学生为自己的爷爷手写了一份“手机使用说明书”,用简笔画和文字详细描绘了各种APP的使用说明;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也有不少“银发一族”,在儿女的帮助下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与子女“共享”美妙时光,实现了情感的更多连接。


从心理学上来说,个人和父母的关系,就像我们内心的一个背景或者说是底色,这个背景如果是安全的、健康的,我们自然就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会更积极、更有勇气去实现自我;相反,如果我们的心理底色充满了恐惧、混乱、冲突,那么我们可能会把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安抚自己上,从而导致我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底气去探索和发现这个世界。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写透了子女与父母连接的意义。网络时代,我们与父母的连接应该有更多的形式,让我们的孝心永远“在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