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42天“安检” ,不做“漏雨”囧妈
健康
2013-10-22 16:00:00
138

指导专家/北京五洲妇儿医院产科主任 王克勤
王克勤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五洲妇儿医院产科主任。曾任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30年,熟练掌握各种难产的诊断和处理;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抢救以及产科高危病人病情监测;在组织、指挥产科危重症抢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分娩镇痛、导乐分娩、水中分娩等种种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生过宝宝后,很多产后妈妈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腰酸背疼、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生理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问题,千万不要小觑,其实这些都是盆底功能障碍问题。在北京五洲妇儿医院产科《产后42天检查》项目中,产妇盆底肌康复状况是重点筛查项目。专家建议,孕妇产后42天后应开始锻炼盆底肌,以有效预防尿失禁,让新妈妈们产后华丽转身,做品质女人。
产后42天体检,对于不少妈妈来说,也许是产后第一次出“远门”。 产后6~8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俗称“坐月子”。产褥期是新妈妈全身器官由孕期逐步恢复到孕前状态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转换的重要时期。经过产褥期的休息与调养,一般妈妈都会感觉良好,然而身体内器官究竟恢复得如何,还需要去医院做全面的检查。产后检查能够对新妈妈们的乳房、宫颈、盆底组织等器官进行全面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产妇的多种疾病,及时避免产妇患病对宝宝健康造成的伤害,同时还能获得产后营养及避孕指导。
产后回归职场遭遇的囧事
CBD白领小娟刚刚喜得贵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产假休整,准备正式回归职场。但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一直令她很发愁,担心上班后自己会发生囧事。最近,小娟在家中照顾小宝宝时发现,每当腰部用力抱起宝宝或是被可爱的宝宝逗得哈哈大笑时,就会突然想上厕所,还没走到卫生间门口便会嘘嘘出来一些,弄湿了内裤,让她好烦躁。在家里还好处理,要是上班后遇上“意外”多让人尴尬。就此情况,小娟很担心自己是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或是产后没坐好月子留下的“月子病”?
对于新妈妈小娟遇到的这种情况,北京五洲妇儿医院产科主任王克勤说,“女性怀胎十月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压力均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的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在医学上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部一用力,例如咳嗽、大笑等就会漏尿,部分产妇产后的确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是这种情况只是产后一种短期的自然现象,只要产后根据医生指导,积极进行盆底肌肉训练,避免过早负重,过一段时间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对“漏雨”普遍存在认知误区
有调查显示,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尿失禁患者就医倾向非常低,就诊率不到25%。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许多妈妈对于尿失禁的成因和治疗存在认知误区,她们或认为“漏尿”不是大病没必要治,或羞于启齿不好意思去看病,有些则认为这是生过孩子后不可避免的,并不知这也是一种病。王克勤主任指出:“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疾病应当引起重视。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其中生育是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往往发生在生育后或更年期的女性身上。它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经过治疗的患者,90%以上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或治愈。如果是尿失禁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一些保守治疗措施,比如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法。”
科学助力产后康复 唤醒女性机体活力
五洲产科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的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经过无创无痛、轻松愉快的治疗过程,增强阴道的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等的发生。在训练前,专业的医务人员要为产妇进行盆底机能的测评,由产科专家制定个体化的盆底康复训练模式和方案,每次训练15~20分钟,1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2~3次,3个月后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可以有效唤醒女性机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