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迎新年,防艾知识5问5答
临近新年,节日和假日随之而来。在外的人要回家,在家的人要出游。频繁聚会、旅途奔波,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避免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也因此显得异常重要。而了解正确的艾滋病知识,正是保护的第一步。
Q 1: 旅途中住宾馆,使用公共的床单、浴巾、毛巾、浴缸、游泳池会引起感染吗?
A:虽然床单、浴巾、毛巾上容易有残留的体液,艾滋病毒也的确存活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里,可是艾滋病毒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死亡,除非直接接触这些体液,否则不会被感染。当然,如果有条件,外出时最好选择管理规范、卫生状况好的宾馆,自带毛巾等个人物品。 艾滋病毒很难在水中传播,而且游泳池里一般都含有氯,本身就起到了消毒的作用,不会造成感染。
Q 2: 与艾滋病感染者近距离面对面聊天,一起用餐,进行皮肤之间的接触,有感染风险吗?
A:人们觉得这些行为有危险,是因为会接触艾滋病感染者的唾液和汗液。但是,唾液中的艾滋病毒极少,根本不足以引起传播。汗液中则根本不存在艾滋病毒。所以,唾液和汗液不会传播艾滋病。一般的礼节性亲吻,正常的身体接触,一起用餐、聊天,甚至咳嗽、打喷嚏,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Q 3: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A:首先,一定要避免危险的、无保护的性行为,尤其不能与感染者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如果皮肤有破损,就不要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 第三,需要进行医疗和美容时,选择正规的医院和美容机构。 第四,如果家里有艾滋病感染者,或者外出旅行住在公共场所,不要共用容易引起出血的生活用品,比如牙刷、剃须刀、指甲刀。因为这些东西接触皮肤时,有可能会造成皮肤或黏膜出血,出现交叉感染。
Q 4: 接触到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就会被感染吗?
A:当然不是。感染也是有条件的,而且条件很高。血液量、血液里的病毒含量、接触人的免疫力、创面的大小深浅,都是影响感染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血液新鲜、创面大、血液内病毒量高,才比较容易感染。
Q 5: 感染艾滋病后有哪些症状?
A:作为一种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没有什么典型或者特殊的症状。而且因为存在潜伏期,有时也不会立刻表现出来,一些患者甚至感染多年后才发病。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有些像感冒,比如发热、咽喉肿痛,严重时会出现肺炎、口腔发炎、疱疹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出现,而且自己又曾经有过可能被感染的“危险行为”,就有必要提高警惕。这种时候可以去医院或疾控中心做HIV抗体检测。如果抗体呈阳性,被确定感染,就要及时接受治疗,按照医嘱正确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且谨慎个人行为,注意保护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