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为美好生活打卡
从坚持一件小美好到逐渐成为一种仪式感,每天为家人早起做早餐,不仅确保了全家人的健康营养,也不断给家庭补充爱与温馨的能量,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坚持“小美好”的大意义
梅子的早餐视觉味觉之美兼备
文/梅子 安徒生女王
当外卖让我们想吃什么马上到家,当忙碌的生活把我们的时间压榨到秒,坚持每天做早餐,对我来说不容易,而把早餐做得好吃又营养,摆得精致,拍的好看更不容易。从简到繁,从渣图到美图,付出了心血,也收获了成长。
食物料理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它能让你专注,也能让你更精益求精,变得自律。从烹煮到摆盘,从偶尔做到每天做,从随意拍到精心拍,造型,颜色,道具构图,摄影修图……在厨艺精进、美食美摄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需要毅力和韧性。
通过美食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喜欢做美食的朋友,一起交流美食,一起做喜欢的事情,人生就是如此,通过坚持一件美好的小事,让它成为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生活因此变得更美好了。
早餐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可以精心准备,也可以潦草对付,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一种早餐,一种人生,就看你怎么选择。好的早餐其实并不必复杂,只要你有一份热爱,一种坚持,一些创意。
对我而言,早起已经不再是需要意志力才能做到的事情了,而是一种每日都盼望到来的仪式感——早餐就是我早起的动力。为了每天给家人做一顿有仪式感的早餐,投入早上一点点的时间,收获碎片化时间的学习以及更多技能的掌握,生活因此更显精致。
做早餐也让我建立起了生活的良性循环:早睡、早起、做早餐、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并且影响到了身边很多人。厨下百味的烟火是生活的吉光片羽,是一个人、一个家,灶台边、餐桌旁,一个个小小的乐趣和值得回味的幸福场景。
我一直觉得疼爱自己方能善待他人,身处忙碌城市之中的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尤为重要。无论你的年龄多大,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任何时候开始去培养坚持的品质和习惯,都会在你身上反射出光芒。
丈夫的早餐改变了婚姻
文/猫爷
原本我是个有点大男子主义和强迫症的男人,也是一个不算称职的丈夫。洗衣、做饭、家务从不想插手,但要求却很高,例如家里必须一尘不染,我的衬衣和西装必须按照颜色从浅到深,用同样的衣架依次挂好,衬衣也必须熨烫整齐。偶尔下手干家务,也总觉得是替妻子干的,一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
妻子受不了我的高标准。为此家里经常充满火药味,洗碗池里的碗筷也曾经一度发霉;吃饭很多时候是买快餐和订餐上门,实在对付不过去的时候,就到双方父母家里打牙祭,争吵的日子让我们很不开心。
偶然的机会,我报名参加了一个体验式培训课程,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真正获得妻子的尊重,不是靠高收入和大嗓门,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她、体贴她、疼爱她,主动分担家务”。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逐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以前的生活真是我想要的吗?显然不是,那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我想要夫妻和睦的生活,那我应该怎样经营我的婚姻呢?像父母年轻时候一样争吵不休吗?我决心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我开始尝试心平气和的做家务,尝试用更多的赞许和鼓励和妻子相处,不再觉得家务是替她做的,也推掉了很多和朋友喝酒的聚会,遇到分歧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悄悄给自己定下了小家庭目标:为老婆做36道不重样的早餐。
一开始只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做了10道陆续发布在朋友圈。没想到引起朋友们的大量关注、点赞和支持。随着我思想和行动的改变,吃着我用心准备并不算丰盛的早餐,妻子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起来,对我的变化也感到开心。
在妻子的鼓励下,我连续做了300道不重样的营养早餐,这个过程真切体会到做家务很不容易。渐渐地,我所烦恼的,悄然不见,我所期望的,悄然而至。原本贤惠的妻子越来越温柔,享受着我的关爱,尊重我对这个家的付出,甚至会有点小惶恐,生怕我再变回之前的那个老公。而我,最高兴的就是每天看着她吃完我做的营养早餐,快乐的出门上班,毫不夸张地说,这改变了我的婚姻。
所以,只有经过烟火淬炼的婚姻才牢固,毕竟生活不能靠外卖解决。只有在烟火岁月里一起慢慢变老才是真的浪漫,也只有亲自下厨才能真正了解爱人的不易。
早餐是一种情感仪式
邱波 喜马拉雅FM特邀心理专家、家教专家
忙碌的工作节奏,午餐各自解决,晚餐也时常因为加班、应酬、减肥等原因草草应付,也只有早上是一天中唯一能保证的家庭共餐时间了。
早餐时间,不仅是填饱肚子,而且也是给情感加油。一家三口坐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沟通情感,就好像是在家的温暖港湾里停靠充电,这对家庭的意义不可小看。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哪怕接下来要面对多么艰难的工作,也都会动力十足吧。正所谓,清晨半小时,充电一整天!
当共进早餐,由全家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中升格为一种情感仪式时,家人们也会排除困难,去完成、维护这种仪式。比如,像我一样的主妇们,不论前晚工作再忙,第二天也会早起做早餐,爸爸加班再晚,也都会尽力早起与家人共进早餐。孩子在父母的表率下,当然更是会积极响应和配合。久而久之,这种情感仪式必然会发挥出它更大的作用和意义,让家人获益更多。
繁忙的生活,各种的压力,把我们注意力分散到太多事情上。在顾此失彼中,家人的感受渐渐被忽略,我们没有注意到孩子失望的眼神,没有注意到妻子幽怨的叹息,没有注意到丈夫紧锁的眉头……被忽略感是现代家庭经常出现的,日复一日,家庭关系会越来越疏远,抱怨也会越来越多。
清晨,在一顿早餐中,彼此关注和链接,虽然仅仅是三四十分钟,这种固定下来的仪式,能弥补时间不足的问题:“至少我们明天早晨还可以在一起”,也会有一份稳定的安全感:“以后每个清晨我们都可以在一起”。从每个晚上美好的期待开始,到每个清晨温暖的相聚,短短几十分钟情感仪式带来的温馨体验被拉长放大了N倍,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中,它带来的情感效能会覆盖生活中许多细琐的烦恼,在记忆中留下暖心的亮色并晕染开来。
清晨共进丰盛早餐被仪式化后,就成为一个特别的存在——这一刻与其他时刻都不同,参与的每位家人都会被带动起来认真参与,缺一不可。而这种被重视感、被需要感能让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找到自我的价值,这对一个家庭整体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类似的清晨情感仪式还有一家人共同参与的晨跑,晨练,晨读等等。无论用什么方式,家人共同参与、共同重视、共同坚持是关键。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保证清晨时光的和谐氛围,珍惜有限的温暖团聚,要适度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争执、闹别扭。如果让家人带着一肚子烦躁怨气出门上班,这样的清晨情感仪式也很难坚持下去了。
从今天开始,晚上早睡半小时,清晨早起半小时吧!让家人共享早餐成为每天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