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刷古村,旅游新玩法

旅游 2018-08-30 22:20:00 0

刷古村成为旅游新热点,村,乡,寨,都算是中国历史人文风物的细胞。他们如同标本一般蕴存了最中国的味道,在时代风冲刷中焕发新农村的生机。

杨家堂1_副本

丽水古村,一品江南原味

推介人/邻家梅姐     图/行云及徒友

此次浙江丽水之行,我们一个重要行程就是探访古村落。大家为什么都爱古村落?因为它里里外外有很多内容值得回味——透过高低错落的民居、雕梁画柱的四梁八柱,还有兴旺家族所展露出的生活智慧和审美;一砖一瓦一窗一墙呈现出踏踏实实的匠人精神,当然最耐人探寻的是村庄的文化、灵魂。

杨家堂2_副本

杨家堂是松阳县五十多个古村之一,是唐代名相宋璟的后裔所建,至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村子坐落在地无三尺平的山上,顺势建起阶梯式院落,上下房屋高低落差2至3米,延展高至200米,成为著名的明清民居群落,其错落有致、灰瓦土墙的民居,石板小路层次递进呈现的美感,建筑布局合理、细腻雕琢,以及治村韬略、发展脉络使人寻味。

杨家堂3_副本

老屋的墙壁上,那些用工整的小楷镌刻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宋氏家谱》等堪称警世恒言的墙体文化,体现着宋氏一族传家久远的精神风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满满都是惜物、助人、感恩……正能量,凝聚着“勤于耕作笃于读”的中国农业文明精髓,在今天最美乡村建设中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精神价值。

大舍村,位于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进村的路七绕八拐,外人很难找,实因建村的始祖为躲避战乱而选择这块风水宝地。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始于北宋元丰年建,子孙繁衍至今38代。村中连氏祠堂是天下连氏子孙认祖归宗之所,台湾国民党原主席连战专为祠堂题词。大舍村核心竞争力是读书,村中的大舍小学走出过不少栋梁之才。古道、水渠、戏台、寺庙和三个祠堂,以及古朴村居,很值得一看。修葺一新的古戏台,及其前面的小广场,是小村文化中心,村里大事小情要在这里讨论和决策,村民的文娱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下樟村,史称云坞古村,有一千多年历史。宋朝宰相、诗人管师复曾在这里修行,为驱除蚊虫,号召村民种樟树,慢慢地,樟树越种越多,村落逐渐形成。依恋在一起的两棵老樟树伫立在村头,树龄八百多年,是下樟村的标志。村民热情好客,淳然有古风。村委会的大门敞开着,摆着茶具、茶水,自助式免费供应茶水;村民的院落大门也虚掩着,锁头空挂着,推门就可以进;各种客栈有着好听的名字:听雨宅,下樟小屋,小猪客栈……没有吆喝,没有强迫,一切悉听尊便;窄小的石板路,清清的小河水,零垃圾的环境,过客匆匆,流连忘返。

下南山,是浙江著名设计师夏飞的作品,古村落已焕然蜕变成为原生态度假村。夏飞本着修旧如旧原则,把古村落原有的土夯墙体、灰瓦房顶、石板古道镶嵌在现代的木门、木栅栏里,古建筑散发出现代气息、时尚感觉却毫不违和,具有较强的欣赏及住宿的实用功能。下南山古村落的修复,还原古人的匠心,把农耕文明之美带进当代生活,是乡村振兴之路的一种成功探索。

逢简水乡,一脉岭南文化

推介人/游姐

微信图片_20180720153702_副本

很多人来广州顺德,是被其“世界美食之都”名头所吸引。但如果你一心只想大快朵颐,一饱口腹之欲,那你可能就错过顺德精髓了。汇聚诸多岭南祠堂建筑的北滘碧江、李小龙祖居所在地均安上村……顺德每一个古村落都焕发着别样风采,在当地朋友指点下,我们去了逢简水乡。

逢简地处广东顺德区杏坛镇北端,锦鲤江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杏坛是著名的岭南水乡,而逢简则是岭南水乡的典范。

逢简古树遍布,石板纵横,文物众多,河涌交错,绕村居水道达十公里有余,辖区水道达28公里之多。水光接天,碧波荡漾,曲折迂回有不尽之感觉,岭南古村格局犹存。现存古屋百余间,古树遍布,石板古道纵横,为喜欢回归自然的人们提供了“尘嚣疆锁”的理想场所。很多人从珠三角乃至各地来逢简休闲、摄影、写生。

微信图片_20180720153752_副本

逢简西汉文化遗址的发掘,继之以明远唐代文物的发现,使其成为最具历史底蕴的岭南古村之一。两座宋代三孔石古桥见证千年历史,多间明代古祠目睹原隶属于南海郡的顺德之立县;明代此地有驰誉岭南的八景,有“小广州”之称,印证昔日顺德逢简之繁华;还有御赐金桂、清代金鏊石拱桥、进士坊牌楼等,是该村深厚人文的沉淀。

漫步逢简,小桥流水,古树古道,时光仿佛慢了下来。从那咿呀的小船边走过,姐抚摸着古旧的门楣,看放学的孩子从宋代石桥上奔跑,一阵清风吹来,仿佛闻到了历史的一缕幽香,又仿佛看到了先民们辛苦劳作为后人创造了美好生活,而今天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种举措和文创产业的兴旺,又给这个古村平添了别样魅力。

碧色寨里,一寻滇南芳华

推荐人/莫可绒

微信图片_20180720133756_副本

电影《芳华》在云南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取景并热映之后,碧色寨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到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参观电影《芳华》拍摄地、了解百年滇越铁路历史。

碧色寨火车站距蒙自县城十几分钟车程,位于草坝镇碧色寨山梁上,居犁耙山东麓。我们驱车抵达,漫步走到车站(现已改建成铁路文化公园,不收门票),游人熙熙攘攘,不少人穿上芳华年代的服装留影纪念。站台上那座出产于巴黎的“双面挂钟”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这一百多年的沧桑与小站曾经的“芳华”。

微信图片_20180720135647_副本

滇越铁路于1903年动工修建,当时还是大清朝。铁路穿越了云南的高山河谷,凝结了众多中国劳工的血汗,1910年全线通车。比邻火车站有个小村庄,原名叫“坡心”,因一个法国驻蒙自的官员看到这里依山面海的美景,把火车站取名“碧色寨”,小村也因此得名。而最初只有十几户人家的碧色寨,迅速成为滇越线上一个异常繁忙的中转站、云南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今天的碧色寨,昔日繁华不再,但土黄色的倒班房和车站依然保持着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静静地伫立在铁轨旁。那宣告火车即将进站的大钟不再鸣响。

微信图片_20180720133541_副本

在碧色寨的法式建筑里最适合来瓶云南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二十世纪50年代,一群支边的知识分子在蒙自县一幢废旧的法国式庭院里,见到生长在那里的紫色葡萄藤,接着他们还发现凡是滇越铁路旁的法式建筑里,都有这种葡萄藤。后来经证实,那些葡萄藤居然是法国纯种酿酒葡萄,于是,他们将葡萄枝条剪下,埋在他们所在的农场——这也是后来酿造“云南红”的葡萄树。

吃一碗米线当午饭,回看一眼人来人往的碧色寨,阳光给这些老建筑带来了迷人的光彩,就如这火车站被“黄金时代”的历史划过光晕还不曾完全消退……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