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一个家,创造一种生活
张斌是一位画家,她的画作有很多瓷娃娃一样的女子,目光沉静,像沉浸在自己秘密的梦里。张斌是一个很会造梦的人,她的家藏在京郊农村的一片民房中,从外观看毫无特别,但是一进门,仿佛进入梦中生活场景:竹榻案几,清风明月,花圃绿枝,猫狗嬉戏。在出租房中过上这样的日子,不仅需要慧心,更需要勇气。这不,合同没到期,房东突然提出要将房子收回。在别人可能是一桩烦心事,张斌说起来却很淡然:“我的生活我做主。选择租房,就意味着不稳定。但我喜欢玩空间,每一次搬家,就是一个营造全新空间的机会。”
DIY一种充满阳光的生活
无论是名字还是东北人的标签,未经谋面,“会做木工活儿”的张斌,已经被人自动脑补成一位身强力壮爽快麻利的女汉子。一见面,却发现根本就是一位温婉柔和的小女子。张斌的“帅”是骨子里的。
“自己动手装修房间,听起来挺大的工程,实际干起来并不难。”“北漂”多年,张斌一直是租房族。每租一处,她都会把房间布置得舒适而别具特色。三年前,她租下了这间西厢房和一个露天的农家小院,决定改建一间阳光房。
阳光房需要几扇立式木窗,让张斌犯了难:买现成的,没有;定制,要花两万多元。“咳,干脆我自己做。”看着家中正铺木地板的施工现场,刨子、锯子、斧子、锉子各样工具都齐全。张斌对干活的老木匠说:“借您工具,我来做木窗。如果有不会的地方,请您指导指导,可好?”老木匠欣然同意。
量尺寸,买木框,自己用锯子裁料,抠凹槽,挖卯榫……在锯坏和抠废了N根木条之后,八扇古朴大方的木窗横空出世。老木匠一边点头,一边半开玩笑地说:“手真巧,我觉得你给我当徒弟正好。”
说张斌手巧,刮白墙的工人最服气。墙壁相当于画布,刷子就是大画笔。张斌和工人PK刷墙,看谁干得又快又好。最后,工人心悦诚服:“你比我刷的还平。以后可别跟我抢活儿干啊。”
张斌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融入阳光房的细节中:厨房吧台是废木料拼成的台面,以她亲手切割的角铁连接,牢固而结实;多功能壁柜用三合板做成,切割、打眼、装合页,全部DIY。柜沿露出木渣纹理,天然质朴,很多客人误以为是特制而成。洗手台也是她的创意,将一个老式柜子面挖出洞,放上淘来的青花瓷盆,别有古意。迎门竖起好几扇花格木屏风分隔空间,屏风背后是书架,花格曲折,形成一个安静的“读书角”。正房前廊,砌出几个墙垛子,隔成两个空间,一个做咖啡间,一个当休闲室。咖啡间放两把圈椅,既舒服又私密;休闲室临窗是一个宽大松软的卧榻,来访的闺蜜们最喜欢在这张榻上横躺竖卧,赏花喝茶晒暖,听风听雨看月,好不惬意。正房与阳光房之间的台阶是L型,索性让防腐木地板延伸上来修成弧形“舞台”,朋友来了对坐聊天,又是一个“舒适区”。
租房也值得拥有美美的日子
虽然住着出租房,张斌却拥有不离不弃的“老伙伴”:四米长的榆木茶桌,已经跟随张斌九个年头了。那是在一个集市上,一个刷着红色油漆,带有木雕花纹的茶桌一下吸引了张斌的目光。2000元的茶桌运回家,周边的画家朋友来围观,都夸张斌淘到一个宝。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宝贝还有很多:五米多长的木茶台,底座是半根带树皮的树桩;用了八年的木吊床;珍藏已久的凤穿牡丹木雕,装在木框梳妆镜上,浑然一体;还有玄关的木案、厨房的斗柜……10年前入手的22扇木屏风,是张斌的“镇屋之宝”,不仅可以作门,还可以作窗户、当隔断,古香古色,低调大气。
阳光房东边是花草区。依墙生长出一派繁华。欣欣向荣的鸭脚木一人多高,龙舌兰、鹤望兰、龙血树……各色绿植在石砾间斜卧掩映——这片天然氧吧,在张斌入住前是一片菜地。
春风中的小草探出绿芽。张斌趴在地上,后背晒着暖洋洋的太阳,感觉自己也要发芽了。树影婆娑,满地春光,张斌仿佛融化在泥土里。她请教老农,学会挖垄沟、架秧子,种下茄子辣椒西红柿,精心养护。收获时节,她把茄子辣椒西红柿放在漂亮的陶盘中,摆在显眼的案几上,每天看着它们,满心欢喜。
两只狗三只猫,是张斌的在册“家人”。黑色的卡斯罗大狗叫卡卡,虎实得像一尊雕像,已经在这个家10年了。小猫小狗在卡卡身边快活地打着转转,一点都不像是被收养的流浪猫流浪狗。张斌每次找出租房,都喜欢找农家院,其中重要原因便是要为猫狗安家。
夜深了,猫狗都睡了,埋头作画的张斌偶尔放下画笔,会爬上东墙的梯子仰天数星星,会躺在玻璃窗顶下的软榻,望着月亮缓缓地西斜……
对张斌来说,房子是租来的,日子是自己的,所有的时光都应该过得美美的,值得好好享有。
自由是看清自己想要什么
在黑龙江的山野出生长大的张斌,最喜欢在夕阳下的金色雪原上奔跑。爬山、上房,还练就单手爬树的“绝技”。因为淘气,常被狗追鹅咬。小学三年级时跑到牛马市场拽马尾,还被马踢飞。以至于朋友们面对张斌的奇思妙想总爱开玩笑说:“她是个被马踢过的人,干出什么事都正常。”
张斌大学学的是网站设计,如果按正常轨迹,她应该是互联网、广告公司的白领。然而,大学毕业,她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当画家,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自由职业,是一条艰辛之路。在京郊一个偏僻的村子,聚集着来自国内四面八方怀有艺术梦想的画家。那时,艺术市场低迷,画家们大都生活拮据,反倒是张斌的画因标新立异,销路甚好。于是“张一锅”开张了——张斌在家里支起一口锅,每当收获一笔卖画钱,便炖上满满一锅红烧肉,开上几天的“流水席”,请画家们随时过来“打牙祭”。那几年的时光,虽然穷,但充满友爱与快乐。张斌也因此被画家们誉为“村花”等美名。
有位高中同学常向张斌吐槽生活的不如意,希望能像她一样自由自在。张斌认真地说:“你能像我一样丢弃稳定工作,过着长期无收入、居无定所的日子吗?如果不能,你就珍惜现在的生活。我拥有自由,是因为艰难地挺过了朋友、亲人的压力和生活中的诸多困扰。人不能‘拧巴’,要认清现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今年10月,张斌就要搬家了,这是她在北京第八次搬家。“随遇而安,不要错过丢东西、断舍离的机会。既然搬家是个铁定的事实,那就高高兴兴搬吧。有痛有乐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