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映党旗 激情再出发
——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重温建党岁月 满怀初心前行”主题活动侧记
文/王婕 柳亚敏 贾方方 摄影/王磊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2018年5月3日~5日,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一行22人,先抵嘉兴后赴上海,开启了以“重温建党岁月 满怀初心前行”为主题的红色之旅。这是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为贯彻落实十九精神精心组织安排的一次党建活动,3天时间里,大家在红船边驻足、在党旗前宣誓、在国歌广场里追忆、在一大二大会址中重温,与被采访者交流……一幕幕历史的回溯,就是一场场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震撼,更是一次次激情的唤醒与党性的升华。
5月原本就有“红五月”之称,整个5月,都布满了红色的记忆。而我们这次行程的每一天也都极不平凡。5月4日,中国青年节,也是五四运动99周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特殊的日子里重温历史,大家收获了更深刻的体验,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激情与战火燃烧的年代,不禁心潮澎湃,思绪难平。如今虽然战争结束了,国家强盛了,但那段历史,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那些红色精神,我们更应该永远发扬光大。
弘扬红船精神,追寻党的革命精神之源
嘉兴南湖,是此次红色之旅的第一站。
南湖、红船是党的历史上光辉的地理坐标,也是指引每位党员内心的精神坐标。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这一次,我们沿着中国共产党起步的历史足迹,追寻党的革命精神之源。
当一艘静静停靠的红色木船映入眼帘时,所有人肃然起敬,纷纷感叹这一刻,我们竟离历史如此之近。
夕阳下的红船像一部时光机,带领我们倒回风雨飘摇的1921年。那年7月,包括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13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缔造者,克服千难万险,从全国各地集聚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然而,因遭受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会议被迫中止,代表们继而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色画舫上进行,并在此完成了会议的全部议程。长达7个小时的会议,代表们讨论通过了中共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份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只小小的红船力载千钧,革命的火种自此燎原。在这里,一点火光照亮了黑暗旧中国的沉沉夜幕,中国革命的新航程就此开启。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刊发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第一次被系统阐述,其内涵也被高度提炼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岁月更迭,引领革命起航的红船历经岁月洗礼,而“红船精神”更是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澎湃激荡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内心坚定的信仰。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广场的巨幅党旗下,党总支书记高博燕带领全体党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样的“仪式感”庄严神圣,唤起了每个人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决心与信念,也将“红船精神”输送至我们的血脉、灵魂深处。
小小的红船,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条小小的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重温国歌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5月5日一早,我们冒着蒙蒙细雨,集体前往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国歌纪念广场。
走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一面经过战争和历史洗礼的五星红旗及一把军号。环顾四周,发现广场是一个开放式的圆形,就像一张大唱片,寓意着《义勇军进行曲》从上海唱响全中国。
步入位于下沉花园里的国歌展示馆,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巨幅的国歌词谱展示墙,耳畔也似乎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本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号角。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了解了国歌的历史,更被这激动人心的旋律与歌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独立自主意识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忧患自救意识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团结拼搏意识
“起来!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开拓进取意识
时空仿佛回到了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回到了那争取民族独立的烽火岁月,回到了那横刀立马的抗日前线。脚步越来越慢,心情越来越庄重,大家心中的爱国热情也被迅速唤醒。
当走出展馆,与展馆的庄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之珠的一片春意盎然,道路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历史和现实如此鲜明的对比交汇,那一刻,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国歌是国家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国歌的巨大精神力量,鼓舞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也必将激励中国人民把改革开放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牢记建党初心,满怀激情再次出发
2018年5月5日,恰逢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中国共产党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我们在这一天来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起点”——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市中心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一幢低矮石库门建筑带着历史的旧迹在细雨中静静伫立。一间18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会议场景复原布置,透过静默的长桌、圆凳、茶具、花瓶……我们想象着97年前这里正在发生的那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自此掀开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数十幅黑白照片组成的“缅怀墙”上,悬挂着李大钊、陈谭秋等几十位为党和国家献出生命的先烈、英模,大家在此驻足、静立、默哀,用各自的方式致敬革命先辈,重温建党初心。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与荣耀、使命与担当更清晰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门,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离中共一大旧址不远,辅德里625号便是中共二大旧址。这里诞生了党历史上许多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如此多的“第一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共二大的重大意义,更“见证”着党的成长崛起和发展壮大。
在二大旧址,还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其为“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而创立。这里培养出了最早一批投身革命的党的妇女干部,其中包括曾为《中国妇女》杂志创刊号设计版式的丁玲,以及王一知、王剑虹等人。作为党的妇女运动的摇篮,平民女校吹响了女性启蒙觉醒的号角,风起云涌的妇女运动和女性力量璀璨于历史的星河之中,光芒熠熠,令人感佩。
学习榜样精神,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建新功
“走近被采访者”系列活动是中国妇女杂志社党总支党建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也是这次上海之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5月4日下午,我们走近的对象是《中国妇女》杂志2017年11月的封面人物陈维。
陈维,是上海浦东海事局的一名普通公务员,被誉为危险品集装箱查验的“女福尔摩斯”。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也是全国海事系统第一位党代表。
从分享独创的“三步开箱查验法”,到详解我们习以为常的物品为何会成为海事运输中的危险品,再到带领我们参观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陈维工作室,分享传帮带的成功经验,陈维的专业精神以及对工作的热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虽然从杂志的报道,以及出发前党总支提前安排大家观看过的纪录片中,对陈维的事迹已有所了解。但在现场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大家还是有非常不一样的感受。
尤其是走进陈维工作室,最先映入眼帘的标语,更是让大家感触良多。“多一点付出,多一点用心,多一点坚持,多一点创造。”这“四个多一点”,正是陈维精神的具体内涵,也是她带领团队不断创造奇迹、源源不断地为相关岗位输送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的强有力保障。
陈维精神是交通部海事系统的一面旗帜,也同样适用于各行各业,包括我们媒体工作者。在采访时,多一点付出和用心;在遇到采访困难时,多一点坚持;在写作编辑上,多一点创造,从而为党的宣传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陈维精神激励着在场的每一句党员,坚定了自己立足本职岗位,开拓进取再建新功的信心与勇气。
跟随陈维和她的同事一起出海巡查,虽然那天风和日丽,波平浪静,但在狭窄逼仄的船舱里,大家还是站立不稳,甚至有些头晕。但陈维和她的同事们,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和我们分享起工作来个个精神十足,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流程等等都如数家珍,他们是真的把这里当成家。
参观集装箱码头。犹记得观看《厉害了我的国》时就被壮观的场面所震撼,如今从纪录片走进现实更为壮观。数不清的集装箱被智能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运输着、装卸着,一片繁忙。而这只是祖国的繁盛与荣耀的一隅和缩影,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更为我们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的美好时代而骄傲和自豪。
这次难忘的主题教育活动,从浙江的嘉兴红船开始,在上海的中共二大会址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一路走来,缅怀革命先烈,瞻仰革命圣地,接续革命火种,既让我们重温了红色历史、建党初心,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历史使命。大家一致表示,会将先辈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立足本职岗位,振奋精神,砥砺前行,激情再出发,不愧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