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书香 助“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妇女作者: 策划执行/王晓艳 图片提供/月溪花渡图书馆、苏州市妇联、桐庐县妇联
健康生活 2021-04-27 16:02:59

阅读空间 拷贝.jpg

山水间的诗意阅读空间


藏书 拷贝.jpg

从阅读开始倡导新乡村生活美学


书香田园,耕读人家,近年来各地的乡村图书馆因乡村振兴而蓬勃。打造优质阅读渠道,丰富乡村文化建设,不仅为乡村提供了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地,也成为城市人寻找乡村情怀的宝藏打卡地。


月溪花渡,新乡村美学生活馆


孩子们体验农耕 拷贝.jpg

图书馆综合体里,孩子们体验农耕


“十里竹林到月洲,一溪桃花伴芙蓉”,月溪花渡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以民间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公益图书馆。2019年11月11日,月溪花渡受邀参与博鳌文创博览会,名列乡村振兴乡创综合体TOP 10,也是全国唯一以图书馆为核心的乡创综合体。


月洲村位于福建省福州永泰县嵩口镇,是福建最美乡村。因为大樟溪支流桃花溪围绕村庄流淌而过,从高处往下眺望,在村中写出一个大大的“月”字,因此得名月洲。月洲自古文风鼎盛,这个只有百户一千多人的村庄,却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


月溪花渡乡村图书馆是月溪花渡耕读小镇的核心,是一个以乡村自然教育为核心产业,以图书馆村宿集群为落地抓手,以月洲耕读文化为体验内容的图书馆综合体。


图书馆由月洲村1966年的废弃旧水电站改造而成,保留了原有夯土木构建筑结构,建筑改造将钢结构和17米长的玻璃幕墙与夯土墙形成鲜明对比,为夯土建筑的原始结构注入了现代化气息。大面积的玻璃开窗也是为营造最佳的观景,体验山水间诗意的阅读。


图书馆于2018年8月正式开馆,由知名的晓风书店共同战略合作,提供最好最专业的图书选购,藏书量目前有6000多本。月溪花渡致力于打造福建首个新乡村美学生活馆,并且将推广现代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为己任,对于每一位进入图书馆的游客、阅读者进行测温、净手、换鞋等步骤,建立自耕、自助、读书、亲子的新乡村生活美学。


月溪花渡也有结合自然教育、农耕体验、亲子休闲为一体的农耕成长营地。来到这里的家庭和团队可以了解乡村的人文、自然、建筑,一花一草,可以亲身体验到劈柴、挑水、生火、做饭、种菜、打糍粑等农活,特别是从小在城市的孩子们,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乡村的认识与喜爱,家长们也可以从自然中获取教育灵感。这里不仅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与城市少年同等的读书、交流之地,更为月洲村保留一处文化、精神传承之所。


和顺图书馆,在乡村播下文化的种子


规模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拷贝.jpg

一座图书馆让和顺成为书香古镇


来到云南腾冲的和顺图书馆,在这个中国存书量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度过“世界读书日”一定很有意义。


进入和顺古镇,跨过双虹桥,居高临下,气宇轩昂的中式建筑扑入眼帘,“和顺图书馆”大匾是由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先生题写。


和顺书香古镇的家风长廊中,写着和顺民颜: “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 早在清朝末年,秉承“富庶更能知礼仪”的观念,和顺旅缅华侨就在本乡成立了阅书报社,这就是图书馆的前身。


图书馆成立后,分布在国内外的和顺人捐款、捐书,馆内的书架,门上的锁,办公室桌上的印章、座钟以及许多老物件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缅甸购置捐赠的,许多报刊和生活标本,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经人背马驭运来的。馆藏图书不断增加,原馆已容纳不下,1938年拆除旧馆后重新扩建。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建图书馆难能可贵,新馆舍落成。著名数学家熊庆来题词“民智泉源”,张天放题词“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


“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起群黎”,图书馆内有一副对联表达的就是和顺华侨对家乡的情谊,希望来自海外的报纸书籍能让村民们启智化愚、开阔眼界,在乡村土地上播下文化的种子。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中,和顺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开设图书馆微信公号,图书资源数字化……和顺图书馆也在与时俱进,服务乡村文化、服务乡村百姓。


冯梦龙书院,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


内景5 拷贝.jpg

融读书、藏书、刻书、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全民阅读基地


阳春三月下苏州,有了新的打卡地——冯梦龙书院。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村在苏州市相城区的黄埭镇,原名新巷村,是冯梦龙的出生地。


冯梦龙书院是冯梦龙村的“梦龙三件套”之一,不仅是冯梦龙相关书籍最全的图书馆,并且融读书、藏书、刻书、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全民阅读基地,满足村民、游客图书借阅和专家学者研究需求。瞻仰冯梦龙故居,感受冯梦龙的廉吏匠心,也赋予了冯梦龙村红色教育的色彩。


书院是典型江南水乡建筑,粉墙黛瓦,与周围民居和田园融为一体,恬静怡然,通过花窗的点缀,散发出淡淡书香,让我们感受到雅致的吴地风情。


冯梦龙号“墨憨斋主人”,所以在书院的最深处有一个墨憨斋,在这里可以体验拓印刻书,明代苏州刻书业繁华,我们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亲手印刷冯梦龙的名言警句及作品插画,做成书签或摆件。


廉政培训中心广场还有文创集市,农耕文化园则是根据冯梦龙笔下的描述,再现江南田园生活劳动场景,园内还建有 “开心农场”、“智慧农业温室大棚”、二十四节气长廊,让人们重温“晴耕雨读”的水乡风情。


这是黄埭镇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来到这里的最佳体验就是在美丽乡村中体验质朴的农家生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


云夕书局,最美深山图书馆


景1 拷贝.jpg

很多人跋山涉水寻访这座深山图书馆


被称为“中国最美深山图书馆” 的云夕书局远在深山,但很多人还是愿意跋山涉水,只为它而来。


云夕书局位于杭州桐庐县莪山畲族乡的戴家山村,这是一个有着400年历史的古村落,是畲族的聚居地,22户畲族人家聚集居住在此,他们称自己为“山哈”,意为居住在大山里的客人。


爬上一条坡度很陡的山路,看到的是两间山间土房,就是云夕书局了,由两座毗邻的畲族民居改造而成。黄泥土墙,雕花木窗,保留了原来畲族民居的主体,但多了很多透明的玻璃窗,透过玻璃,山野的风景就在窗外,还有个露台,能直接感受山间清风。


这里不仅仅是乡村图书馆,更像是戴家山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村里留守的老人小孩经常会过来坐一坐,或者看书,或者走走转转,他们说这是村子里最好的去处。图书馆的利润也会用来资助畲族的贫困学生和基础文化建设。


云夕书局的书目主要是民俗文化、地理、史料以及当地畲族风情、工艺制作等,并配以新农村阅读需求的图书,力图打造一个民俗文化百科全书图书馆,呈现畲族人的文化变迁史,建立本村落丰富的知识宝库,同时也让更多的外来人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为当地的乡村旅游增加文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