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家长不要做的那些事

心理情场 2019-11-29 15:56:10 0

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我把自己的实践、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从前辈们那里讨教来的“秘技”,以及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各种育儿方法结合起来,加以摸索,抚养教育三个儿子。他们茁壮成长,相继入读美国斯坦福大学。我想与大家分享下面三个育儿心得,让我们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一起面对挑战,互相帮助。

48

陈美龄  著名歌手,曾与邓丽君同框,和山口百惠同台,当红时激流勇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修读儿童心理学,后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出版图书《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人生的38个启示:陈美龄自传》和《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等。

 

不要打击孩子的“自我肯定力”


      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是教育的基础。自我肯定力高的孩子,会认为“别人是别人,我是我自己”,他们不会与别人作比较,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他们不会妒忌别人的幸福,而是会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因此,他们能从比自己厉害的人身上学到东西,也乐意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而从小就被拿来作比较的孩子,会变得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他们会无意识地总和别人比较,由此缺少自信,甚至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孩子们各有各的特点,不会朝着同一个方向成长。擅长或不擅长的事情,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父母不要拿孩子与他人作比较,这样,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才不会降低。


       我家大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有同学说他长得难看。于是我和大儿子一同站在镜子前,对他说:“看,妈妈和你长得很像吧?”大儿子摇摇头说:“看不太出来。”于是,我翻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给他看,“怎么样?很像吧?”他看到照片,大笑着说:“一模一样!”我看着他的眼睛又问:“那在你看来,觉得妈妈长得难看吗?”他摇头道:“妈妈很漂亮啊!”


      “既然妈妈漂亮的话,因为你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所以你也是漂亮的哦!”我这么说着,一把抱住大儿子,认真严肃地对他讲:“妈妈告诉你,比起外表的美丽,心灵的美丽更重要哦。脸蛋是无法磨练的,内心却是能不断打磨的。一个人就算长得再好看,如果他的心灵丑陋,也是谁都不会爱他的。”


     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的大儿子,脸上盈满笑意。而这样一张笑脸,在他长大成人后依然未变。
大儿子说:“讲心里话,我不觉得自己是那种特别有自信的人。只是从小受父母的教导,即使被拿来作比较,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能力比自己优秀,我都不会急躁、嫉妒,已经养成了冷静应对的能力。我想,这正是我母亲所说的‘自我肯定力’吧。”


      所以,我最想对天下父母们说的就是父母要全盘接受自己的孩子,给予保护并帮助他发挥长处,这才是作为父母的第一职责。

 

不要代替孩子做“选择”


      人生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每天的选择将决定你的人生。做出明智选择的人,人生就能幸福美满;相反的,做出愚钝选择的人,就只能过不如意的日子。


     育儿的一大目标,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当站在人生转角的时候,能够做出最明智选择的人。为此,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对他们进行“选择”的训练。所以说,父母绝不能代替孩子作选择,反而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我家大儿子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念博士学位。教授向我推荐了一家蒙特梭利式的幼儿园。因为当时很流行蒙特梭利教育法,于是我没有半点迟疑,就决定把孩子送去。


      可是,大儿子不喜欢那家幼儿园,每天早上都哭着不愿去。虽然热心的校长特意来家访,努力和大儿子沟通,他就是对这家幼儿园喜欢不起来。


      我这才意识到一件事——当初没有问过大儿子:“上这间幼儿园行吗?”后来,我带着大儿子参观了好几所幼儿园。其中有一家开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的小型幼儿园,也不知为什么,大儿子似乎非常满意,明确表示“我喜欢这里”,立马开始和里面的小朋友一起玩。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开始反省:“要是一开始就让他选就好了。”


      自从转到自己选择的幼儿园以后,大儿子变得十分活跃,没过多久,英语也说得很流利了。自此以后,大儿子就变成一个很喜欢幼儿园的孩子了。


      当然,孩子有时也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比如买冰淇淋的时候,明明是自己选的味道,尝了一下却抱怨不好吃。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那我们买其他的吧”、“那就和妈妈的交换吧”这样的话。


      如果是性命攸关的问题,那当然另作别论,否则要是孩子做出了错误选择,让他们尝尝苦果,这也是教育的一环。


      当孩子经历失败之后,重要的是与他们交流讨论:“有没有更好一点的选择呢?”或者试着询问孩子:“为什么会选这个味道的冰淇淋呢?”让孩子给出理由,比如“因为以前没吃过”、“因为颜色好好看”。接着父母再给出建议:“看来还是先试吃一下比较好啊。”这样一来,下次遇到同样的状况,孩子就会主动提出“请让我试吃一下吧”。


      能否做出明智选择,并不是遗传基因决定的,而是需要后天积累的经验与训练。父母能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孩子能学到的也越多。而糟糕的是,很多父母自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自己经历过的挫折不希望孩子再经历,因而就代替孩子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结果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空间与机会。


      大儿子说:“我人生中最困难、最重大的选择,就是离开家人,去美国读寄宿制高中。当时我只有十四岁,能放手把决定权全盘交给年少的我,父母想必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吧。而幸运的是,这个选择从各方面来看,算是得到了正面的结果。而正因那次决断是由我自己作出的,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4FE2B5D1C28228AA1CA0DBADD11B809C

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陈美龄一家人共同成长

 

不要让孩子的生活一成不变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育儿建议:“孩子每天安稳地生活很重要。决定好一整天的行程,要让孩子的每一天都过得有规律。”


      早晨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去公园玩,几点睡午觉……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绝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说,零至三岁期间,每天让孩子有不同的体验,令他们的生活充满刺激,大脑发育才会活跃起来。


      人类的脑细胞数量,每个人基本相同,但是连接细胞的神经元突触却因人而异。一般来讲,神经元突触越多,大脑运转速度越快。零至三岁,是大脑产生最多神经元突触的时期。每次受到外界新的刺激,就会产生新的神经元突触。所以说,比起每天生活一成不变的孩子,生活丰富多彩的孩子会产生更多的神经元突触。


      正因为这样,有必要让孩子的每一天过得有变化。比如说,可以尝试每天早餐换换花样,或者换个地方用餐,餐具也变化一下。请不要总是待在同一个公园,和同一群小朋友玩,偶尔也坐车去其他公园看看;就算去的是同一个公园,也可以试着故意绕绕远路,看看与以往不同的景色。诸如此类的行动,其实非常重要。不要每天给孩子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可以看看其他频道。通过给予各种新的刺激,孩子的大脑才得以顺利发育。


      习惯了每天按照相同时间表生活的孩子,一旦时间表变了,就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点起床、吃饭、去学校、做作业、玩耍、吃晚饭、洗澡,最后睡觉。这样的时间表一旦被打乱,就会令孩子无所适从。


      我家儿子们因为知道每天做不一样的事是理所当然的,造就了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即便周遭的生活环境发生突变,他们也不会慌张。比如吃饭晚了不会抱怨,睡觉时间变少不会感到烦躁,完成不了作业也不会慌张。他们之所以在任何时候都能淡定行事,就是因为从小就过着张弛有度、富于变化的日常生活。


     人生中总有各种突发状况。为了赋予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请一定让他们的生活过得有松有紧。


      大儿子说:“我是否因此提高了IQ,这我不敢确定。但我有自信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怎样的情形中,都能惬意快乐地度过。得到新的经验是一件好事,我现在也不断努力,尽可能多尝试不一样的事情。多亏了父母的这一教育方法,我们兄弟三人都有一些特殊才能。比如说,无论在多艰苦的环境,我们都能安然睡觉。另外,我们都不挑食,什么食物都乐意一尝。”


      那些“不能做”的事,也算是教育“秘笈”,我写成了《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当然还有很多。我的大儿子也以他对我的育儿方式的亲身经验,写了一些意见。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年轻父母们缓解紧张和焦虑,与孩子一同快乐成长。

人称“叶坚强”!嘴上佛系内心热血的90后女孩叶黎文: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闪耀

【决战脱贫前线】大凉山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带着乡亲们“漂漂亮亮”脱贫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援汉北京医疗队年龄最小的她,令人刮目!

【决战脱贫前线】返乡创业新农人!一个高光白领的蜕变……

绽放在炉台边的玫瑰:辽宁鞍钢股份炼铁总厂二高炉作业区茵芭操作工李珊

热门专题

更多

中国妇女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_法律帮助

全国妇联机关刊

《中国妇女》微信号

zgf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