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使之眼”传递光影故事

作者:杨华
头条 2019-06-14 09:50:00

看电影,是正常人的寻常娱乐,但对视障患者而言,却是奢望。在燕赵大地,有一个“天使之眼”志愿服务团队,用声音为视障群体传递光影,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光明。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叫孔媛媛。

采访孔媛媛时,她正为新项目——让盲人讲好中国故事忙前忙后。连日奔波于河北磁县、肥乡等地的她,并无丝毫疲惫,依旧声音清脆元气满满。孔媛媛说,这项活动主要分为三大版块:真人真事的励志故事;残障患者的家庭故事;热爱祖国的情怀故事。“榜样是一盏明灯,他们的亲身经历更能启发激励其他残障伙伴以及健全人。”

1

借天使之眼“看”梦中电影

孔媛媛是邯郸电视台的一名新闻播音员,她从1991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她的助盲项目,缘始于2006年的一次偶遇。

那年,孔媛媛带领团队进行保卫母亲河徒步千里活动,结束一天的巡河后在沙河与武安交界处的村子歇脚。由于团队里有几位多才多艺的大学生志愿者,孔媛媛与村支书协商后,决定在村里开一场联欢晚会。村民都来了,演出之后,志愿者们像往常一样给村民放电影。孔媛媛注意到有三个村民蹲在众人后面。起初她还以为是来晚了,没能赶上好位子,便想把他们叫到前面,谁料村支书拦住她道:“他们是盲人,每次村里搞活动就在后面蹲着,凑个热闹。”孔媛媛走向三人,与他们聊起天来。聊着聊着,36岁的韩朝猛然站起身来,激动地说:“假如能给我三天光明,我就不吃不喝不睡,痛痛快快地把想看的电影都看了。”说话时他还用导盲杖狠狠杵了杵地。
回到住处后,韩朝的话在孔媛媛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何才能让盲人“看”上电影?孔媛媛和志愿者们连夜讨论,最后决定以解说的形式给盲人“看”电影,让声音当他们的眼睛。经过一整天的编排,第二天原场地播放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在播放前,孔媛媛先介绍了故事梗概,并在影片播放的同时进行实时讲解。放映结束后,孔媛媛问韩朝对电影的评价,他兴奋地说:“看到后面胡汉三得到报应,太解气了!”盲人顺畅接受影片信息让孔媛媛很是欣喜。

这次试水的成功,让她和团队有了助盲的新想法。回到邯郸她集结志愿者,成立了“天使之眼”扶残助盲流动放映队,选拔声音条件好、普通话标准的志愿讲解员加入放映队,专门给视障人士讲电影。

看电影容易,“讲”电影却不简单。每位志愿讲解员准备一部电影,至少需要15天。为了使“讲”电影接近于看电影的效果,他们要准确地把握电影细节,对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对白、音乐都烂熟于心。有时为了揣摩人物感情和心理变化,一个几秒钟的画面讲解员都会反复观看、推敲,蒙上眼睛把自己当作盲人去体会,一次次调整语速、语调、情绪,“通过我们的描述,给盲人朋友营造‘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氛围。”

“天使之眼”从蹒跚起步,一坚持便是13年。如今,扶残助盲流动影院已为邯郸上万名视障人士放映了《战狼》《地道战》《建党伟业》等不同类型电影7000余场,足迹踏遍了晋冀鲁豫四省。去年“天使之眼”的事迹入选十大“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

孔媛媛成立的“天使之眼”让盲人伙伴敞开心扉

孔媛媛成立的“天使之眼”让盲人伙伴敞开心扉

多彩光影照亮封闭世界

“天使之眼”流动电影放映活动通过为视障人士“讲”电影,让他们走出封闭灰暗的世界,更好地融入社会,变得积极阳光。

“‘看’电影不仅仅让盲人伙伴圆了观影梦,丰富了生活,更重要的是把他们聚一起,走出各自封闭的小世界,互相交流,扩展社交,对生活满怀希望。”更多视障朋友像健全人那样树立信心,享受生活,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18岁那年,张勇因视神经萎缩,视力一点点退化。现在,他只能感觉到半米外的光影晃动,但无法分辨物体形状、色彩。

“一年多吧,在家窝着,不愿意见人,也见不着人。就一个收音机陪伴,本来念卫校,毕业可以当医生的……”张勇努力地进行一切视力恢复的尝试,为了能重见光明,他把药当水喝,恨不得连药渣都吃了。

2005年,张勇开始学按摩,很快,他通过这项技艺在邯郸市扎了根,开了店、买了房、娶了媳妇、生了孩子。因为妻子也是盲人,家里连电视机都没买,绝大多数的娱乐活动,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都是多余的,生活除了按摩,依旧是按摩。

三年前,张勇第一次听说“天使之眼”给盲人放电影,追着去听了一场。是孔媛媛讲的《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一场电影听下来,他好像真真切切看到故事画面。虽说“看”电影会耽误一点店里的活儿,可张勇说,“听完再回店里干活,更带劲了。日子不能只有工作,还得有点别的东西。”

一场助盲解说版电影,不仅为盲人们打开娱乐之门,也成为他们之间交流的平台。如今“天使之眼”还把对盲人等残障人士的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纳入了公益活动中,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还成就了多桩姻缘。24岁的“小花”与29岁的钱晓蒙就是在这里相识、相恋,并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现在夫妻开起了按摩店。

“帮助残障人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帮扶。要帮助他们走出家门,打开心门,融入社会,以‘精神扶残’助推‘精准扶残’。”去年,孔媛媛带领“天使之眼”团队在河北省十一个地市开展流动放映孵化工作,培训更多的志愿者,把更多的电影送到视障朋友身边,凝聚爱心力量,共同为视障群体服务。

13年情暖公益路

如今,“天使之眼”已经走过了13个春秋,从最初的几人壮大到几百人,志愿者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但他们的服务都一样热情暖人心。

前年夏天,孔媛媛带领志愿者组织永年区62名盲人观影,头一天志愿者跟盲人伙伴对接时间、地点,以及观影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谁料第二天突然瓢泼大雨,考虑到已经约好了62名盲人观众,她们决定如期放映。

志愿者李雪民负责接送牛庄村的五名盲人伙伴,但村巷狭窄,大巴车只能开到村里主街道等候。有一位叫郑亚平的女盲人,她家要途经一个泥泞的斜坡,穿鞋沾泥带水很难行走,盲人更是寸步难行。李雪民当即光脚背她到大巴车上,谁料途中不慎被地上的麦秸秆划伤。光着脚在车上车下奔波,李雪民在车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血脚印。司机劝他去医院,他连说“没事儿。”

影片结束散场,本应由志愿者把其负责的盲人送回家,这时,郑亚平却找到孔媛媛说:“李雪民背我来的时候脚划伤了,赶紧让他去医院,可别感染了。”但李雪民依旧坚持先把盲人送回去再处理伤口。

第二天,李雪民在家养伤,突然有人敲门,是郑亚平来了。她带来了治伤的药,还有自己煲的肉皮冻。李雪民感动极了,“这么远的路,她一个盲人要费多大劲才来的呀。”盲人观众是那么朴实,失明使他们被局限在很小的世界里,但只要有一点的星光温暖,都会铭记于心,也会以心相报。孔媛媛说,像这样志愿者与盲人的暖心故事很多。

不久前,邯郸市联防桥南侧的一栋三层楼房装修完毕,当地一位企业家腾出了这个年租金20万元的门市,帮“天使之眼”办起公益影院,作为一个固定的助残电影放映场地。孔媛媛说,目前“天使之眼”正在做摸底工作,把每一个村子有几位盲人,多大年纪,什么教育水平,都统计成册,争取通过放电影,让每一位盲人都能走出来,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生活。

孔媛媛 盲人 李雪民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