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中国 | 媒体人跨界赋能 , 公益人知行合一

头条 2019-08-06 15:21:00

 

“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第二期由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公益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由兴全基金和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合作支持。本次工作坊为期5天,以关注公益行业的专业媒体人为学员,通过对行业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培训与交流研讨,提升媒体人对于公益事业的敏锐度与专业度,旨在为中国的慈善公益行业带来理性的报道和监督,促进公益行业良序发展。

 本次工作坊设置了十个版块,有“全景扫描”、“公益法律”、“互联网公益”、“公益金融”等,邀请了行业领袖、知名学者、青年创业者等二十位嘉宾,与来自全国各地近三十位资深媒体人探讨公益现状和公益跨界的可能性。

行动中建立共识,改变中跨界赋能

 “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第二期于7月29日在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仪式上, 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嘉宾和学员表示诚挚欢迎。他提到,当前我国公益部门正在进行着一场重大变革,媒体人全面深入地了解公益知识,能够通过对社会事件的深度报道,引导群众对于焦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

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

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提到,一财基金会在创立之初,便致力于对媒体人进行赋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希望帮助媒体人在面对公益议题时,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前期花了大量精力进行走访调查,精心地打磨课程,期望为中国慈善公益带来更多的理性监督。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先生

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先生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品牌公募部总经理马安妮女士提到媒体人对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她说到,真爱梦想十一年以来耕耘素养教育,同时也在探索助力公益行业发展,期望通过此次媒体人公益坊能与伙伴们共创,借助媒体人的推动力,卷入更多社会善意,让公益变得不再小众。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品牌公募部总经理马安妮女士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品牌公募部总经理马安妮女士

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秋霞女士主持了工作坊,她提到在当前我国公益行业依然存在发展空间、财力人力、知识体系等方面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升整体环境对慈善公益认知是关键,而公共媒体正扮演着社会教育倡导者的重要角色。当前,中国公益与媒体的跨界合作正在突破次元壁,碰撞出新的火花。举办此次工作坊希望能够嫁接第三和第四部门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在行动中建立价值共识,在改变中聚焦跨界赋能。

 

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秋霞女士

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秋霞女士

启动仪式最后,揭晓了第一届“公益中国”媒体人新闻奖获得者:腾讯网的秦旭东:《留守的隐痛,如何救助那些被性侵的孩子?》和“公益资本论”的罗苑、黎宇琳:《面壁十年图破壁:中国基金会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嘉宾与学员合影

嘉宾与学员合影

开幕仪式结束后,公益行业领军者、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在媒体人的期待目光中,分享了“公益江湖三十年”的全景宏观分析。他从公益慈善的基本架构,讲到我国公益30年的3个发展阶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公益行业的基本知识与运作机制。他从对我国公益的公信力拷问为切口,宏观、中观和微观剖析何为公益供应生态链,以及如何打造这一生态圈。公益市场化思想也是徐永光老师一直在倡导的——商业向右,公益向左。诸多学员被徐永光先生的坚持深深打动:“做公益一定要守住底线,希望工程的清白高于我的生命。”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

在“公益法律”版块,北京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黎颖露女士,用扎实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对当下社会议题进行延展讨论,带领大家探讨公益法律的实务和边界。学员们在听完课后,深感专业的公益法律的艰深与复杂,并希望有更多机会系统化地学习案例。

 

北京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黎颖露女士

北京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理事长黎颖露女士

我们对于社会事件与行业的理解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媒体和公益又有着天然的亲近,是不可替代的公益行业影响力助推器,所以媒体人构建起专业公益知识体系已成为共识。“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的出现回应了这一需求。从2018年的首期“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开始,努力致力于提升整体环境对慈善公益的认知。

 复盘会上,学员们反馈工作坊帮助自己厘清了以往模糊的认知,激发他们写出更具专业度的报道来。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开头,让人更加期待“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今后几天的白热化讨论。

 

 

海派公益是什么?


 海派公益

听资深公益人谈心路历程

恩派公益创始人、主任吕朝和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发起人潘江雪女士分别和媒体人们分享了从事公益多年的心路历程和创办公益组织初衷。

 

恩派公益创始人、主任吕朝先生

恩派公益创始人、主任吕朝先生

吕朝从“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社会”这一问题出发,同各位学员讲解了恩派公益的使命和愿景。他认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改善社会关系,恩派公益作为一家社会建设的支持性机构,是一个“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建设者”,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建设“好社会”而努力。他认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改善社会关系,促进协商合作,恩派的愿景就是平衡、信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

恩派愿景的关键词是“关系”,那么恩派使命的关键词就是“组织”,构建社会建设的支持体系,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企业和社区自组织,使个体之间建立横向联系,提升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

 

因为看见,所以行动,潘江雪女士因为那份在藏区的看见和触动从金融行业转身到公益行业,创建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同时,潘女士和她的团队也不断地反思传统的慈善模式和自身行动的结果,把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帮助孩子上好学,将商业管理经验带入公益,改善公益运作方式,以提升公益的效率、效益和效能。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发起人潘江雪女士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发起人潘江雪女士

工作坊中,潘女士也同各位媒体人讲了自身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她认为使命首先源自于创始人的初心和触动,在此基础上不断探寻,形成大家的共识。她讲到媒体人是整个社会的良心和眼睛,媒体人的报道会被很多人看见,并引发很多人深思,应当承担好这样的社会责任。

工作坊还设置了嘉宾座谈环节,由上海佰特教育创始人及理事长王胜作为嘉宾主持,对谈吕朝与潘江雪女士,并解答在场媒体人提出的问题。

 “百年成败在于礼,十年成败在于力。”吕朝认为社会工作者是“站在礼上”,只要明确和坚持自己的使命和愿景 ,不断地进行创新,开发新的产品,他坚信公益组织一定能够渡过发展的关键期和艰难期。谈到海派公益,潘女士对比了上海公益与北京、深圳公益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潘女士认为,不同于北京顶层设计与规则制定者的身份以及深圳自由与创新的特点,上海在这两者之间取中,承担着全国公益示范区的重要位置。大家还共同探讨了公益组织在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以社会化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价值理念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互联网公益
解答科技如何赋能公益

工作坊开启了“互联网公益”模块。编辑、专栏作家,中国公益慈善领域资深的媒体人黎宇琳首先为各位学员分析了互联网公益的新现象。作为中国第一批专门报道公益慈善的记者,多年来黎宇琳的报道领域从公益慈善,横跨到社会创兴以及新经济商业向善领域。工作坊中,他与在座的各位媒体人同行分享了多年的互联网公益报道经验,为大家分析当前互联网公益的发展过程,并以案例的方式解读现代科技公益不同的运作模式。

同为媒体人,黎宇琳还讲到了行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面对公益社会议题,媒体人应该理性判断、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承担起社会舆论的引领作用,推动公众认知的成长。此外,媒体人还应守住自身的底线,发挥好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编辑、专栏作家,中国公益慈善领域资深的媒体人黎宇琳

编辑、专栏作家,中国公益慈善领域资深的媒体人黎宇琳

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专家石江龙为大家讲解“技术创新应用在公益”。作为社会责任部门的资深员工,他以企业视角分享和解读公益案例,让在场媒体人清晰地了解科技是如何被纳入到公益领域以及其带来的重大价值。互联网化、平台化、全民参与,阿里以这三大思维实践整个集团的社会责任,公益心态、商业手法、技术力量加持,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用科技成就更多的人。

 

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专家石江龙

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专家石江龙


公益夜话
企业社会责任公益实践

在企业公益夜话中,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及副秘书长杨晔介绍了CSR的大致框架后,和液空中国企业传播部经理金晶、A.O.史密斯总裁办高级经理方文青、第一财经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项目负责人冯健进行了对谈,就慈善战略、雇主品牌和企业文化做了分享,也回应了学员们对企业为什么做公益,如何做公益的疑惑。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及副秘书长杨晔主持公益夜话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及副秘书长杨晔主持公益夜话

 

 



公益人的知行合一

 “公益中国”媒体人工作坊第二期开启了马拉松式的第三天课程:早上干货满满的公益金融模块,两位资深专家从理论和实操层面展开,下午两位职业公益人分享了在公益道路上的经历。晚上两位乡村建设者在夜话“乡土中国”模块让大家了解如何在乡村做公益。

公益金融
道和术如何打配合

首先,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旭峰以“公益金融导论”为题,通过逻辑梳理和真实案例的解读,帮助各位媒体人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公益金融问题。

从学理基础到发展历程,周老师清晰地为各位学员讲解了什么是影响力投资,以及为何要进行影响力投资。影响力投资不仅能够防范社会道德风险,同时也能剔除市场风险,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中长期效益。目前影响力投资已形成全球化发展趋势,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为社会效益买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兴全基金市场部总监郭贤珺女士以一个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视角分享了兴全基金多年来践行公益的初心、历程和经验方法,为大家解读一家金融机构的从战略层面贯彻的公益思考。她还从专业的金融角度讲解责任投资,为各位学员解读基金公司如何依托投资管理专业优势,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兴全基金市场部总监郭贤珺女士

兴全基金市场部总监郭贤珺女士

“责任”是兴全基金执着多年的企业文化,它始终坚持教育改变命运的初心,进行贫困地区儿童的助学、助教,13年的公益行动,让时间积累起更多爱的力量。郭女士讲到,开设此次媒体人工作坊,期望能同媒体人之间加深彼此间的了解,让他们看到国内有企业在认真地做公益。

 

公益职业规划
“我在前面为新一代挡一挡”

下午,工作坊邀请了两位职业公益人为在座的媒体人讲解“公益职业规划”模块,各自分享作为职业公益人的经历和感想。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火堆公益创始人宿彦慧女士是一位从事公益行业13年的青年职业公益人,她在工作坊中分享了自己从事公益职业的源起、经历和反思。宿女士谈了公益人的独特素养,以及当下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同时她也讲到新一代的公益从业者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去学习和行动,以真诚和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用友爱去对待身边的人,要带着勇气前行。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火堆公益创始人宿彦慧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火堆公益创始人宿彦慧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兼阿乐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媛女士分享了自己从事公益行业多年的感动、成长以及经历到遇到挫折。在公益行业中能够看到人最美好的地方,因此张女士多年坚持从事公益行业。在看到了很多人很认真地做公益,从而坚定了张女士专业做公益的想法。从感性到理性,从眼泪到效率,公益是一条很美好的人生路。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兼阿乐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媛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兼阿乐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媛

 

乡土中国
“我在乡村做一个青年的太空站”

被称为猫书记的伍茂源是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区域经理、乡村事业部负责人,他的乡村社区营造的历程生动而动人。做产业,通过引进生态农业、支持青年人创业、进行城乡对接等方式,改变过去乡村农业的状态,找到维系社区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组织培育,村民们从熟悉的祭祀活动出发做自己的乡村旅游,在此过程中乡村组织不断发展,最后建立起了箭塔社区发展中心,以社会组织形态进行再组织化。人才支撑与培育,新一代乡村青年骨干在参与乡村社区营造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并取得自身的飞跃。猫书记仍然在坚持乡村社区营造工作,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继续探索并传递过去的经验,让乡村社区营造持续辐射下去。

 

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区域经理、乡村事业部负责人伍茂源

安逸舍社区服务中心区域经理、乡村事业部负责人伍茂源

“i20 让故乡年轻”公益组织理事长陈瑶女士常年在乡村做公益,她与各位学员探讨如何为回乡发展的青年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生态价值、文创价值、科技价值,陈女士为学员们介绍了乡村蕴含的多重价值,并分享了许多种乡村建设方法。她讲到要支持年轻人做他们擅长、喜欢以及社会需要的事,鼓励年轻人在行动中探索与这世界的各种关系。

“i20 让故乡年轻”公益组织理事长陈瑶

“i20 让故乡年轻”公益组织理事长陈瑶


CSR面面观
慈善、公益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拎得清

现任英国伟尔集团(The Weir Group)中国总裁吕建中博士,是可持续商务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先行者和思想引领者,在该领域有丰富、系统和前瞻性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他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带领一大批CSR经理人和公益人不断创新,为推动公益和CSR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CSR思想实验方法论的创立者,他在本次工作坊分享的主题是《CSR面面观》,吕博士不仅对现行慈善、公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深入观察和反思,同时结合来自各类企业、公益组织、智库机构、意见领袖和社会人士开展的定向研究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企业公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路径,并对未来“商业-社会可持续生态”做了前瞻性分析,给出了一个新的实践范式。希望以此引发思考、共同讨论,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公益 公益基金会
关键字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