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头条 2019-09-23 09:10:00

1978年召开了被称为“科学的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九个月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为建设四化而学习文化知识,攀登科学高峰成为时代潮流。为了给妇女树立榜样,1978年复刊后的《中国妇女》,报道了大量工业战线的知识女性,如何钻研科技“使贫弱的中国富强起来”。

 

1979-10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厂总工程师徐谦 拷贝

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厂总工程师徐谦

胜利石化总厂炼油厂总工程师徐谦成为《中国妇女》1979年第10期封面人物,她是首批全国三八红旗手,《炼油塔下度春秋》记述了她的事迹。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完成新型高效的分馏塔盘,使原设备的原油处理量提高了一倍,她一年主持全厂设备改造达到二百四十三项,重大项目二十四个,受到毛主席接见。

这一时期,“祖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中国经济开始起飞,各行各业蓬勃发展。随着中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改革的推进,国企改革如暴涨的春水,在经济转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传统产业的老国企面临危机,挑战摆在了千千万万女工包括女劳模的面前。《中国妇女》见证了她们艰难的转型之路。

有人力挽狂澜——全国优秀女企业家叶淑梅,在产品滞销、资金紧张、职工思想不稳定等难题面前,锐意进取,将工厂的产品品种从过去的27个发展到78个,大大提高了工厂效益,因此获得1988年的全国企业改革创新奖。

有人百折不挠——下岗女工王广英,在经历各种职业尝试后,自立自强,带领煤矿家属组成洗煤队,十年从废矿中找出13.6万吨煤,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

有人另辟蹊径——37岁的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安徽特困企业安徽丝绸厂下岗女工吴龙霞,和厂里的80名姐妹下岗后,一波几折,最终在安徽最大的零售商场做了商嫂……

1988年中国妇女六大号召妇女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自”精神就此成为“现代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特征,是女性自我完善必备的心理素质,是实现女性价值的必由之路”。“四自女性”成为《中国妇女》的女主角。

从小在河西走廊长大,因为被人说女人读完书照样围着锅台转的姑娘张淑凤,扎根秦岭山沟的航天测控中心,先后参加了二十多次卫星导弹发射试验,搞了二十多个技术改造和革新项目,成为指控站的总工程师。

山东冶金系统唯一的女劳模、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宋鸿芦,面对几千万的大工程,节奏快,效率高,被称为是“叱咤风云”的总指挥。不到半年时间,创汇由600万元上升到2000万元。

《中国妇女》热情赞颂她们拼搏奋斗,披荆斩棘,开创出崭新的事业天地,显示了女性卓越的才干和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