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女性生活图景速览 ——中国城市女性生活状况&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撷要

头条 2019-11-22 09:58:17

近日,中国妇女杂志社与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城市女性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和《中国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揭示了中国城市女性生活的一些新特征新趋势。

本次调查除了通过中国妇女系列新媒体投放问卷外,联合腾讯问卷平台向城市青年女性及其家庭精准投放了电子问卷。回收问卷4833份,通过审核的有效问卷为3709份。调查对象为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女性,平均年龄为2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2.9%,已婚女性占半数以上,个人平均年收入为6.6万元,就业领域非常多元,在322个被调查城市中,样本量排在前10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广州、上海、深圳、重庆、成都、郑州、天津、武汉、西安。

让我们用十组数据,勾勒一幅属于你的生活图景。

 

爱国爱家、奋斗追梦是主流

对于价值取向,在本次调查中,近七成女性选择“家齐国安宁,家和万事兴”;认同“生活富裕了,仍要崇俭尚勤”的有近六成;选择“无论做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女性,都要活出自我价值”和“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均超半数。调查表明,爱国爱家、崇俭尚勤、奋斗追梦是主流。逾四成被调查女性表示要“做对社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新时代女性”,她们“关心时政,通过全媒体了解国家大事”。

 

“民生红包”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我国强化民生领域惠民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普惠式”民生举措。那么,这些“民生红包”大家都收到了吗?调查显示,位列前三的是,“食品更安全,吃得更放心”占48.9%;“空气质量改善,环境更宜居”占41.1%;“手机提速降费,掌上服务更便利”占38.3%。

其中,一线城市女性在个税改革中获得感最强;18~30岁女性因“住上公租房、保障房”获得感增强。36~40岁女性在“教育减负,孩子课外负担减轻”和“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增多”方面获得感最强。对生活满意度的总体评价,新一线城市女性幸福感最强,达7.36分。中间收入家庭生活满意度最高。

 

向往的工作兼顾理想和福利

向往的工作有啥特点?总体上,超四成被调查女性选择“符合职业规划,满足职业理想”;认同“稳定、福利待遇好比工资收入高更重要”,“新产业、新业态,前景好”紧随其后。

不同年龄段,女性理想工作侧重不同。18~25岁被调查女性更向往新产业新业态和职场机会平等;已婚有孩子的被调查女性更向往母婴服务设施好和居家灵活就业。

而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城市女性充分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紧迫性,选择利用业余时间“听讲座,参加充电培训”的比例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优化升级思维视野、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大势所趋。

 

幸福家庭:尊老爱幼家风好

幸福的家庭都有哪些相似之处?调查发现,选择“尊老爱幼,家人和睦,家风良好”的比例最高,近半数;“珍惜家人团聚时光,注重家庭仪式感”居其次,占36.7%;“夫妻关系和谐、婚姻有质量”居第三,占24.9%。

不同阶段的家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孩子0~12岁的家庭,选择“丈夫参与带娃做家务和亲子阅读”的比例相对较高。41~50岁被调查女性选择“夫妻关系和谐、婚姻有质量”的比例最高。在家庭教育上,被调查女性普遍认为规矩、品德、爱心、修养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质量

调查显示,最被女性认可的生活方式依次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下去”的居首位,为47.0%;“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的居其次,为39.7%;“饮食更讲究、日常养生更健康”居第三,为36.3%。

随着年龄下降,女性选择“注重心理建设、自我调适情绪”和“培养兴趣爱好,享受生活情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8~25岁的女性尝试“少刷手机,规律作息”的比例最高;而孩子在0~6岁的女性“从常点外卖到自己下厨,享受家庭聚餐时光”,更健康和更注重家庭气氛,在家做饭成为年轻妈妈的首选。

而女性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线上手机相伴,听课追剧刷朋友圈,线下购物出游;文能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武有健身、跳舞、瑜伽,还能参加社群活动,做义工、志愿者,不亦乐乎。

 

学会与压力和平共处

如果0分代表没压力,10分表示“压力山大”,你的评分是多少?调查表明,女性自评压力的平均分值为6.33分,6.7%的女性自评压力值为10分。一线城市女性、31~40岁女性和进城务工者、外企员工、全职妈妈,在各细分群体中压力最大。

如何与压力和平共处?最受欢迎的减压方式依次是:文娱派(包括阅读、听音乐等),亲友后援团派(亲友聊天、线上线下、微聊群聊等),生命在于运动派(健身、瑜伽等),消费派(购物、旅游),专业实用派(专业心理咨询、求医等)。

 

在旅游和美丽上最舍得花钱

超过85%的被调查女性过去一年都曾外出旅游,年旅游支出平均为2.23万元。被调查女性家庭收入越高,家庭外出旅游率就越高。其中,伴侣游、亲子游、全家游需求旺盛。土味游、闪游、说走就走的旅游方式方兴未艾,女性及家人最主要的旅游新方式为:特色小镇游,周末周边游或异地闪游以及住民宿的乡村游。

在调查中,美丽消费位居女性个人大笔开支榜首:“美容护肤”占35.9%,“服装服饰”占32.9%。特别是青年女性,无论是从生理状态、心理认知、家庭维系、工作社交等各方面,提升内外兼修形象的消费需求都更为强烈,新时代女性也通过旅游、文娱消费、继续教育、运动健身等方式为自己投资,不断提升内在美。

 

孩子和房子最费家庭的票子

目前,育儿成本已经接近家庭平均收入的50%,其中教育是最主要开支。本次调查也显示,“孩子抚养和教育”稳居家庭大笔开支首位,占47.1%。家庭最大笔开支的比例随孩子年龄的增长不断攀升,孩子0~3岁、4~6岁、7~12岁、13~18岁时,家庭最大笔开支用于孩子抚养和教育的比例依次为62.9%、69.2%、76.2%和78.0%。

更细分来看,一线城市家庭的最大笔开支为“还房贷、房租”的比例最高,为49.9%;新一线城市居其次,为44.1%。

 

消费最讲品质信用和绿色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女性及家庭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品质、信用、绿色最受追捧。超六成被调查女性认为“商品品质和性价比”最重要。随着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多于1/4的女性 “关注商品颜值和智能化”;网络化生存进一步渗透人们日常生活,25.6%的被调查女性“吃穿用全网购”。

另外,信用消费受到重视,26.5%的被调查女性非常“珍惜信用积累”。绿色低碳消费观念日益浓厚。超四成的被调查女性认为应该“适度消费、不追求奢华和高档品牌”;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经常“骑自行车、乘公交”“绿色出行”和能做到“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光盘行动”的女性分别占两成多;另有近两成的女性会“优先给孩子选购绿色环保产品”。

 

老人看护、孩子托管成刚需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及女性外出就业增多,城市女性及家庭对家政、婴幼儿照顾、老人看护等高质量家庭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调查显示,一线城市对“高质量的家政服务”、“老人看护和精神陪伴”、“孩子托管”的需求最高,而四五线城市亟需“困境家庭帮扶”“家庭纠纷调解”和“心理咨询与指导”的比例相对较高。26~40岁女性对孩子托管需求最高,而51~55岁和55岁以上女性亟需“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医疗、送医上门”的比例均最高。

 

rdquo ldquo
关键字查询